仅以此文献给英勇的43军将士解放海南岛七十周年纪念,碧海丹心战琼崖一一,(姚慕涛口述,姚苏南文字记录)

蓝天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姚慕涛:1925年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县中姚村的贫穷家庭,1941年参加革命工作,任乡民兵基干队队长,1943年入伍,在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叶挺独立团)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1950年入汉口高级步校学习,毕业留校任25步校、汉口高级步校战术系主任教员。1960年调入武汉军区司令部作训部任职,离休后安度晚年身体健康。</span></p> <p class="ql-block">  1950年元旦的钟声敲响了,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新年。当解放了的人们正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时,我四野第四十三军奉中央军委、四野总部的命令已经开赴广东雷州半岛,准备与四十军一道发起海南战役,消灭岛上盘踞的十万国民党军,解放祖国第二大的宝岛,让南海上这颗璀璨的“明珠”回到人民的手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誓将革命进行到底</span></p><p class="ql-block"> 我所在的一二七师是著名的红军师,前身是红一军团的红二师。编成内有北伐时的“叶挺独立团”,即红四团和参加秋收起义的红二团。一二七师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五次反围剿,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在平型关上与日本鬼子拼过刺刀,是一个团史比军史都长的英雄部队。其战斗作风勇猛顽强,敢打硬仗恶仗,有“铁军”之称,是四野头等主力师之一。经过几十年革命战争的考验,始终是当尖兵、打头阵,攻无不克,战之能胜,有很强的战斗力。</p><p class="ql-block"> 当时部队在徐闻白沙一带驻扎之后,就及时的进行了政治教育和思想动员,针对连队出现的现实思想和消极因素,有的放矢的做工作,激发全体指战员“将革命进行到底”和不解放全中国誓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当年部队的官兵大多数是北方人,从未见过大海。面对白浪滔天,一望无边的海峡,心中直打怵。对于能否渡过琼州海峡和木船能否打敌人兵舰心里没有底。这时我军382团副排长鲁湘云带领8名战士在海练中与敌兵舰英勇博斗,依靠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手中的轻武器,发挥我军近战优势,贴着敌兵舰打,从而将其击败并赶走的事迹传遍全军的海练场,官兵们为之振奋,更加坚定了渡过海峡、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勇气。整个部队都投放到紧张的海练中。每天天亮出海,天将黑上岸,回来后衣服都是湿的,部队非常辛苦。官兵们从最基本的动作练起,驾船、升帆、划浆、掌舵、放锚、启锚等。还要学游泳,学通信联络,学习掌握各种武器在海上射击的要领。经过两个来月的海练,部队已较熟练掌握了在海上的驾船行驶和海上作战的基本要领,昔日的“陆地猛虎”练成了“海上蛟龙”,能够出海作战,抢滩登陆了。在此之前,我军一二八师的一个加强营已于3月中旬偷渡成功,胜利登陆。期间,友邻四十军也分两批偷渡成功,分别上去了一个加强营和一个加强团。加上海南岛上还有坚持革命20多年的琼崖纵队一万余人,应该说跨海出征,解放琼崖的时机已经成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姚慕涛少校戎装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海上激战,木船打敌兵舰</span></p><p class="ql-block"> 1950年3月31日晚22时左右,我英勇的一二七师加强团,(由三七九团和三八一团二营组成)3700多名勇士,在师长王东保、政委宋维栻和团长冯镜桥、代政委单印章等首长的率领下,分乘88艘战船,借力强劲的东北风,趁着涨潮时机,启锚扬帆,从徐闻的博赊港启渡向着海南岛进发,开始了血战琼崖,跨海歼敌的征程。</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在三七九团二营机炮连任政治指导员。辽沈战役时,我任六连副指导员,在厉家窝棚地域堵击廖耀湘兵团的战斗中身负重伤,被送往后方救治。平津战役结束部队开始南下时,我带着43军各单位近百名在东北后方治疗伤愈归队的同志,风尘赴赴地追赶大部队,终于在信阳地区罗山县与部队会合。团里让我先在政治处帮忙,当行军到湖北黄冈的宋埠时,团里任命我为四连(即“刘老庄连”)的指导员,此时是1949年4月。部队打过长江后走到江西宜春时,团代政委单印章同志找我谈话,让我去二机炮连任指导员。因为该连一直未配备连长,领导力量薄弱,面对当时环境艰苦,生活困难,水土不服,病号激增等情况,连队的思想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导致该连出现了战士自残、逃跑等事故,甚至出现了几个战士围在一块,拉响手榴弹自杀的恶性事故。于是团党委要我去加强该连工作,军政工作一肩挑。希望我带领支部一班人,团结全连官兵,迅速扭转工作被动局面,为完成各项任务打好基础。此时是1949年9月。经过我和党支部其他同志艰苦努力,二机炮连的面貌很快改观,在以后的两广战役的历次战斗中,都出色的完成了各项任务,由后进一跃成为先进。</p><p class="ql-block"> 在漆黑的海面上和喧嚣的浪声中,加强团启渡了。当时全团成近似前三角的队形在海面上展开,我营是前卫营,一营为左翼,三营为右翼。我连的两艘护航火力船分别由我和副指导员李培基率领,行驶在全营的最前边。我所在的这只船配置了一挺重机枪和两门六0迫击炮,再加上六连的四班约30人多人。</p><p class="ql-block"> 驶入海峡后,洋面上刮着忽忽的东北风,船借风力,行驶的较快。当到达琼州海峡中线附近时,风渐渐停了,海浪也渐渐平息了,木船速度猛然下降了许多;根据战斗方案,即使风停了,部队也要义无反顾地向海南方向前进。于是,我命令除观察哨和火器射手外,其余同志都划船前进。大家抄起事先备好的木桨,奋力划水,有些人还用小铁锹,甚至枪托当木桨使。这时整个团队都响起了划桨的号子声。</p><p class="ql-block"> 大约划了半个多小时,也就是半夜十二点左右,海面上隐约传来阵阵沉闷的轰鸣声,由远及近,响声越来越大,眼看着有四、五层楼高的敌兵舰渐渐驶入我们的视线。敌人兵舰果然出动了。此时说不紧张那是假话,但是越是困难和危险,越要沉着和冷静。我们护航船的任务就是无论如何要把敌人兵舰挡住,掩护团主力前进,哪怕流血牺牲也决不畏缩。想到此,我大喊道:全速前进,准备战斗。</p><p class="ql-block"> 突然间,海空间闪出刺眼的白光,照得海面上通明,原来是敌机飞临船队上空,投下了数颗照明弹,接着响起了“咣”、“咣”的炮弹爆炸声,敌舰发现了我们,向我船队开炮了,舰上的平高两用机枪也疯狂地向我船扫射。面对敌人猛烈的炮火和密集的弹雨,全船官兵只有一个念头:快速接近敌舰,进入它的观察射击死角,然后发挥我们的近战夜战的优势,将敌人兵舰打残打瞎,使其失去战斗力。于是大家拼命的划船,勇敢的向着敌舰冲击。我连舵手单美洪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勇敢地站立着,稳稳地把正方向。当他看到船工小夫妇很害怕,浑身哆嗦不敢操船时,他及时鼓励船工不要害怕,敌人根本看不到咱们,只有勇敢地向前冲,咱们就能打败它。在老单的带动下,船工也渐渐镇静和勇敢起来,操作着木船向敌兵舰快速接近。</p><p class="ql-block"> 我船对着敌舰越驶越近,敌人发射的炮弹在帆船周围炸起很高的白色的水柱,帆船随着海浪和炮弹激起的水柱在海面上起起伏伏,在宽阔的海面上,加之夜暗,视线不良,敌人的射击只是概略的,想准确的打中目标很难。这时突然我们的船身往下一沉,速度明显下降,我知道是帆船被敌炮弹击中了,但具体情况不明。于是我悄悄对身旁的单美洪讲:“你下到船舱看看破损情况,不要声张”。单美洪下去后不多时便上来报告:“船弦右边被炮弹片炸开了拇指大的口子,下边的同志已经把漏洞堵好了,不影响战斗”。我闻此言,信心倍增。此时,我船的左右还有红五连和其他连的几只船,大家争先恐后向敌舰冲击,一千米,五百米,……;当我船逐渐进入了敌舰的观察和射击死角,并占领有利的方位时,我看见战机到来,大喊一声:打!霎时间,我船上的火箭筒、重机枪一齐向敌舰开火,其他船上的轻重机枪和火箭筒也喷出炽热的火焰,闪着刺眼的白光,机枪的曳光弹拖着串串红尾巴,在海面上形成了无数道火龙,你来我往,穿梭交织,整个海天都被打红了。枪炮的轰鸣声,战士们“冲啊!杀呀!”的呐喊声直上云瑞,震耳欲聋。当我船距离敌舰一,二百米时,其发动机搅起的波浪掀得我们的船上下起伏、左右摇晃。见此情况,我问炮班长宋文佳说:“可以打吗?”小宋抬头观察片刻后坚定地回答:“没问题。”我当即下令开炮。“嗖”,第一发炮弹打了出去,“咣”的一声,打在了敌舰的船弦上,我大喊“注意落点。”宋抬头看看敌舰位置,稍许调整了六0炮的角度,屏住气,又打出了第二发炮弹,“嗖”的一声,这发炮弹直接飞进了敌舰的中舱塔台,随即传来爆炸声和敌人的哭喊声;紧接着,小宋又打出第三发炮弹,击中了甲板上敌人哭喊声最集中的地方。我连另一艘火力船和其他连队船也围了过来,船上的各种火器向敌舰猛烈的射击,绵密的弹幕将敌舰团团罩住,枪炮声、呐喊声压倒了海浪的咆哮,在我军交织的火网中,这只敌舰只有东躲西避,疲于招架。这场旷古绝今、惊心动魄的琼州海峡大海战,历时半个多小时,敌人这艘叫“永宁号”的军舰,被我铁军重创,它害怕了,拖着白烟,狼狈地向西边的海口方向逃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姚慕涛老人军干离休所安度晚年</span></p> <p class="ql-block">  此时,船队的右边,也就是我团三营的方向,激战犹酣,半边天都被打红了。之后才知道,三营的方向正是海口敌人出击的主要方向。此时,敌舰倾巢出动,三艘左右的敌舰向三营发起攻击。三营在团组织股长秦道生、副营长王金昌指挥下,与敌兵舰展开了殊死搏斗,在打垮敌兵舰进攻,追逐敌舰过程中,八连、九连及三机炮连、381团警卫连的部分兵力误登上白沙门岛。该岛距海口约五公里,是四面环海的孤岛。此举引起敌海南防卫总司令薜岳的惊慌,他马上调集部队对我登上白沙门的部队发起了反击。我登上白沙门岛的部队,四月一日白天,抗击了敌人三个团及数架飞机、数艘敌舰的兵力、火力的突击。晚上组织突围,八连长冯开珠抢了一条船,带领20多人成功突围回到海北。三营副营长王金昌带领几个人亦突围成功。其他未能突围的同志坚持了二天的战斗,最后都血洒疆场,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 老天爷似乎在佑顾着我们,敌舰刚逃走,阵阵东北风又忽忽来至,波涛滚滚,海浪喧嚣。船上的小夫妇高兴地喊道:满(搬)盘风来了,船比汽车还要快。风鼓船帆,疾驶向南,由于没有敌情顾虑,船的速度明显加快,大约行驶了二个多小时就隐隐地看见前方有陆地,越来越近,越来越大。“是海南岛”,我心头一振,大声呼喊的:“同志们,前面就是海南岛。”全船官兵立刻呐喊、欢叫起来。是的,大家明白,一旦登陆成功,我们这只铁军是任何强敌也阻挡不住的,从白山黑水到雷州半岛,一路上我们是所向披靡,凯歌频传,现在胜利的曙光又闪现在我们眼前。大约离岸边有二、三千米左右时,敌人发现了我们船队,于是岸防炮、火箭筒、重机枪一齐向我开火,海面炸起道道水柱,枪炮声、爆炸声,响彻海岛上空。我们的船队迎着枪林弹雨,勇猛地向海岸疾驶;待进入有效射程时,立即向敌还击,一时间,敌阵地上火光闪闪,黑烟滚滚,尘土飞扬。此时,天色已微亮,我边指挥边观察,发现敌人的主阵地设置在比海面高出数百米的山包上,便于观察和射击,如果一旦我们冲到岸前的三、四百米的水面上,敌人是看不见我们的。于是,我大声呼喊:“快点划呀,赶快靠岸。”大约一、二十分钟后,我船队前进至距岸二、三百米了,天色已经微亮了,在船上能依稀看见水底的沙石,可以抢滩了,当即我命令道:“跳船,上岸。”全船人员除了船工和舵手,纷纷跳下船,此刻海水只有齐脖深,很快我们就涉水登岛了。待我们踏上海岸的一瞬间,才发现我们是登岛的第一船。于是心中满是激动和喜悦,战士们不约而同地大声呼喊着、吼叫着。以后我才知道我们登陆的地点叫铺前,在海口的东边,距海口有2、30公里左右,距全团登陆集结点塔市约七、八公里。当时通过观察,发现左手边敌人据守的主阵地是座小高地,高度大约有300多米,估计有约一个营左右的敌军把守。而右边的高地上,能观察到的似乎有一个大碉堡和数个小碉堡。在这两个高地之间有一个海叉子,它与陆地有一座桥相连。当务之急是要赶紧向纵深前进,与团主力会合。这时,海滩上陆续又有几条船登陆,我一清点约有七、八个排的兵力,来自好几个连队。按团里事先规定,先登陆的指挥员指挥后登陆的部队,于是我命令部队集合并布置任务:两边的山头地势高,上面敌人看不见我们,他不敢下来,只能乱射击,但以我们现有的兵力火器也解决不了这些敌人。咱们不管他们了,全体人员沿着中间的海叉子向前插,迅速通过桥梁,向纵深方向快速前进,早点同团主力会合。以六连的四班为前卫,二机炮连的重火器在中间,其余人员为后队跟进。说完便带领这一、二百人的队伍成纵队向前穿插,大约前进了一个小时左右,我突然看见在我们队伍的前边百十米有个国民党兵在飞奔。我们于是大喊“站住,不许动”,这家伙听到后跑得更快了。我操起我的二十响的快慢机开了火,一枪就把其打倒了;谁知这小子很快从地上爬起又往前狂奔,于是我又朝他开了一枪将他打倒,他不敢再跑了。我们上去几个同志把他押过来,我一看是个十六、七岁的小孩子,手里没有武器,背后有个背包,我那两枪都打到背包上了。据他交代,他们是敌十三师的,从山东跑过来的,前面有敌人的一个防御据点。根据敌情我们作出了相应部署。当走到了竹山北高地时,就遇到了一座敌人的带地堡的防御据点挡住去路。我带着我连排长李松山抵近观察,发现敌地堡不大,加上工事里面大约有8、90个敌人,但它地势高,直接威胁我们前出的道路,必须打掉它,否则不能向前穿插。这时敌人也发现了我们,轻、重机枪向我们打了过来。我当即命令六连的四班和其他连的一个步兵班展开,向敌人攻击,同时我连的迫击炮,一口气打了二十多发炮弹,轻重机枪、火箭筒也一起向敌人猛烈射击,把敌人的火力点打垮了。这时,碉堡里的敌人动摇了,大喊:“别打了,我们投降”。说着便有七、八个敌人举着双手从地堡里出来。见此状,六连四班的班长小刘和我连九班长小徐站起来,准备冲上前将敌人押过来。我觉得有诈,就大喊:“别过去”,话音还没落,地堡里残余敌人一阵扫射,二位班长倒在了血泊里,当时就牺牲了。战士们看见班长牺牲,眼睛都红了,有人喊道:“为班长报仇,狠狠打”。各种火器猛烈开火,掩护六连四班战士李国斌等人跃进到地堡前,用炸药包将地堡炸塌,残余敌人彻底害怕了,一边喊:“我们真投降了”,一边举起双手拟走出工事。我见状,就命令停止射击,并让敌人出来列队。我带着连队通信员郑唯良,快步走到敌人队列前一看,好家伙还有几十号敌人。一了解他们是敌军暂十三师教导队的一个连,从山东跑到海南来的。于是就让人押着这些俘虏在队伍后边跟着走。此时天已大亮,队伍正往前走着,就听到天上有敌机的轰鸣声。我赶紧让小郑把从地堡里带出来的白色T字布铺在地上,小郑说他把T字布扔了。这时就听见天上传来敌机刺耳的俯冲声,我心里一紧,知道敌机发现了我们,于是大喊道:“跟上快跑。”我和自己的同志在前面跑,俘虏的几十个敌人也跟在我们身后狂奔,跑出不到500米,敌机就俯冲轰炸了,把跟在队伍后面的这伙敌人基本报销了。待敌机返回时,我们继续向着塔市方向疾进。</p><p class="ql-block"> 正在这时,营长李钱荣和教导员张本林带着岛上接应的琼崖纵队的同志们,找到了我们,并和我们一起向集结地点进发,并与团主力胜利地会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黄竹美亭大决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岛上坚持,迎接主力大举登陆</span></p><p class="ql-block"> 加强团从4月1日登陆,到16日大部队成功登陆 ,我们在岛上坚持了半个多月,与琼崖纵队三总队一道打游击,天天转移,与敌人兜圈子。这十几天部队的日子过的很艰苦,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晚上也休息不好,海南的山林里蚊虫非常的多,咬的人无法安睡。有一天行军途中大休息,郑唯良突然跑进林子深处,过了一会他手里抓了条近两米长、小拳头般粗的蛇出来了。我问他捉蛇干啥?他说:指导员,这个蛇很好吃的。小郑是广东人,辽沈战役的解放兵。我让他指导炊事班给全连做了顿蛇饭吃。那时候战士们已好多天没有吃肉了,这个蛇饭被大伙抢着吃了个锅底朝天。为粉碎敌人的围剿,打击其嚣张气焰,师、团首长决心在钟瑞地区打一仗,给尾随我军多日的敌人狠狠的打击。经过激战,我军五个加强营在琼纵部队的配合下,歼灭了敌255师一个团,并击溃了另外三个团,极大地鼓舞了士气,部队也牢牢地稳住了阵脚。当时我们连队还有两个编外的后勤人员,与大伙一直战斗在一起。他们就是驾驭木船送我们跨海出征,抢滩登陆的船工小夫妇。登陆的时候我让他们随队一块转移。但小两口不愿意,因为舍不得相依为命的帆船。我对他们讲:如果不走,天亮后敌人就会过来,你的船肯定保不住,而且你们的命也没有了。你们先跟大军走,以后政府一定会补偿你们的。听了我的一番话,小两口决心随队转移。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一直跟我连的后勤在一起,帮助战士洗衣、做饭,运送伤员,直到海南解放才返回家乡。</p><p class="ql-block"> 4月16日晚,我军主力和四十军主力大举强渡海峡,彻底粉碎了敌人的“伯陵防线”,并于17日凌晨胜利登岛,与我加强团胜利会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部队连续打了几个大仗,尤其在黄竹美亭的决战中,我们加强团在风门岭(105高地)一线阻击来自海口,白莲增援的敌人六个团的进攻。战斗打得异常的激烈,当时我们连在105高地的西边占领阵地,六挺重机枪一线排开,猛烈的火力打得敌人寸歩难移,几门迫击炮连续射击,将敌人的集团目标炸的人仰马翻,给坚守阵地的步兵连队以强有力的支持。正当我们与敌人激战正酣时,突然从后面上来一个老百姓,只见他身背了30多斤大米。我问他干什么?他说大军太辛苦了,这点米送给你们充饥,表表我们海南百姓的一点心意。我当时非常感动,但在这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什么也不能多说。我紧握着这个老乡的手,道了声:谢谢!便让他赶快下去,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这件事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我始终记忆犹新。海南人民真好!待4 0军部队赶到后,我部与其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一举将敌几个机动师歼灭及击溃,取得了黄竹美亭决战的胜利。此役后,岛上敌军就溃败了,薛岳也逃往台湾。五月一日海南全境解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登陆官兵纪念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  海南战役胜利结束后,鉴于我连在海上和登陆后战斗中的突出表现,被四十三军记集体一大功,并授予“步兵之友”锦旗一面。全连有38人受到表彰和记功,在支委会上支委们都推荐我作为“战斗英雄”候选人上报,我坚决不同意。我对支委们讲:作为支部书记我怎么能上报自己呢?同时我还提议推荐单美洪、李丕基同志作为“战斗英雄”或“战斗模范”上报,支委们一致同意我的意见。组织上对我在海南战役中的表现予以充分的肯定,给我个人记了两大功。其实在开战的一个多月前,团里单印章政委已经找我谈过话,他告诉我上级已经研究,下步准备安排我到营里工作。但眼下还不能上任,等打完海南这一仗后再安排。此事我一直没有对其他人讲过,知道这事的人也不多。</p><p class="ql-block"> 1950年的6月,379团返回海北,驻扎在海边的渔村(好像是廉江县境内)。一天船工小两口来到连队找我,让我给他们出证明。原来地方政府要赔偿他们的船,但必须由乘座过他们的船,并在海南登陆的大军干部给其出书面证明,我立即给他们写了证明。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又来到连队找我,告诉我政府已经补偿他们一千二百块大洋。我问他们这钱够造一条新船吗?他们回答足够了,有一千块就能造条新船。说着那个小伙子还把背着的一支步枪取下来给我看,并说这枪是大军奖励的,还给了一些子弹。但是这对小夫妇是哪儿人,姓啥名甚都忘记了。当年的七月十八日我就离开了老部队,被组织选送入校先学习文化,当年底到汉口高级歩校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以后又选调到大军区机关工作,直到离休。</p><p class="ql-block"> 海南战役已经过去了近70年了,它开创了我军渡海作战胜利的先河,也创造了世界海战史的奇迹。木船打兵舰,冲破敌人陆、海、空立体防线,实现了在敌前成功登陆,粉碎岛上敌人的反突击,彻底地解放了海南岛。现在回想一下,感觉海南解放的时机把握得好,如再晚两、三个月,朝鲜战争爆发,以后的局势发展就会恶化。</p><p class="ql-block"> 作为海南战役的亲历者,也是幸存者,每当我回忆起那段惊心动魂的日子,至今还是激动不已,历历在目。我的团队和战友们那种慷慨悲壮,视死如归,英勇善战,一往无前的精神是当今进行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典型范例。无论环境及条件如何变化,我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要代代传承并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解放海南牺牲烈士纪念碑</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