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浦江畔(三)漫游外滩万国建筑群

金桂芳

<p class="ql-block">今日漫游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就从外滩站开始,外滩曾来过多次,(包括日景夜游看灯光秀)但都是走过路过走马观花似的游览,今天要慢慢地品味黄浦江畔精华所在,以"万国建筑愽览会"的美誉傲对世人和世上独一无二的奇景!</p> <p class="ql-block">在延安东路外滩抬头就看到外滩的信号塔,它建于1873年,二层平顶房有地下室,屋顶作为观光平台,上面有圆柱形塔,总高50米,塔高36.8米,圆柱塔上装有风向仪,风速仪和一根桅杆,天气突变时悬挂风球和风旗以示警报。</p><p class="ql-block">塔由西班牙设计师设计,1956年该台撤消,改为外滩历史陈列馆,1993年外滩改造时,整体向江边平移了22.4米。</p> <p class="ql-block">外滩全长1.5公里,它是上海的地标,象征和灵魂。</p><p class="ql-block">在旧时上海不同商人手中幻化成一栋栋哥德式,罗马式,巴洛克式的建筑,时间如白驹过隙,世事如沧海桑田,但不变的是23栋万国建筑群,依然静默地矗立在黄浦江边,且听风吟,在思索,在等待,娓娓地叙述着没有剧终的浦江故事……</p> <p class="ql-block">1亚细亚大楼:中山东一路1号。</p><p class="ql-block">此大楼建于1916年,是当时外滩最高的一幢大楼,又是1号门牌,故称"外滩第一楼",也是23幢万国建筑博览群的起点。</p><p class="ql-block">(按门牌顺序)</p> <p class="ql-block">它的正立面呈巴洛克式建筑风格,正门有四根爱奥尼克立柱。</p><p class="ql-block">上海开埠后,此大楼是英商兆丰洋行产业,1899年被一个名叫麦边的英国人买了,所以有人称"麦边大楼"后来大楼被英国壳牌其旗下亚细亚公司买下,称呼渐渐被"亚细亚大楼"所替代。</p> <p class="ql-block">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亚西亚大楼被日军占领,1950年亚细亚大楼由华东石油公司接管,1959年,上海市冶金设计院,房地产管理局,上海市丝绸公司迁入办公,1996年外滩通过房屋置换,这幢大楼成了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p><p class="ql-block">该楼于1989年被定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亚细亚大楼底楼为"久事艺术中心",现正在举办莫奈画展,买票入场,票价180元,因我俩不懂画就此打住了。</p> <p class="ql-block">2上海总会大楼:中山东一路2号。</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861年,是英国复古主义式样,当时为英国总会所用,又叫上海总会,大楼顶上两边爱奥尼克瞭望亭引人注目,1905年由英国马海洋行承担设计在原址上重建六层新楼,由怡和洋行,卜内门洋碱公司,汇丰银行,英商电车公司和正广和汽水厂联合投资,成为当时重要的社交场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市政府接管了这幢大楼,改建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在大门上加装了挑出的大雨蓬。</p><p class="ql-block">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1989年上海第一家肯德基入驻于此,2009年,华尔道夫酒店集团购得上海总会大楼的使用权。</p> <p class="ql-block">华尔道夫酒店对大楼进行了彻底的修复,按照当年的设计图纸等历史资料进行还原,2011年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正式开业。</p> <p class="ql-block">这大厅好有气派。</p> <p class="ql-block">茶餐厅,大厅和餐厅由日本建筑师田菊太郎设计,是文艺复兴式风格,给人以十分均匀,对称,显得和谐均匀而稳重。</p> <p class="ql-block">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幢建筑中"远东第一酒吧台"有34米长,靠窗一头专供领航员享受。</p><p class="ql-block">(酒吧每日下午5点开始营业)</p> <p class="ql-block">大堂北侧是环形楼梯,旁边有半圆形铁栏电梯,现仍能上下通行。</p><p class="ql-block">室内装修参照日本王宫的风格设计,故又称之为"东洋的伦敦"这座优秀近代建筑已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来到上海总会大楼,不能错过的当属华尔道夫久负盛名的红丝绒蛋糕,这是20世纪20年代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的经典招牌甜点。(当然价格也不菲哈,下面1块红丝绒蛋糕价是128元双人套餐791元,如星期六日还不至这价)</p><p class="ql-block">(下午茶每天下午2点开始)</p> <p class="ql-block">3有利大楼于中山东一路4号。</p><p class="ql-block">原是天祥洋行的物业,始建于1860年,原来是一幢3层砖木结构的房屋,1916年重建后,即为今日所看到的大楼,后为美国有利银行。</p><p class="ql-block">仿文艺复兴建筑风格,转角处顶部设计了一个塔亭,顶端有球形圆顶,大楼早期中文名称为"友宁大楼"。</p><p class="ql-block">1997年,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买下此楼产权,2004年1月,改建为高档购物消费场所称为"外滩3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利大楼于广东路与中山东一路的转角处,正门设置在广东路17号,将原来的三层砖木结构房屋改建为6层大楼,入口处7层,是公和洋行在上海设计的第一个作品,也是上海第一座用钢框架结构的建筑,是由当年年仅32岁的乔治威尔逊设计,据说他在外滩23幢建筑群中一共设计了9幢。</p> <p class="ql-block">现在这幢大楼的底层为意大利著名服饰品牌乔治阿玛尼的中国旗舰店,以上几层则为沪申画廊,依云水疗中心,还有主营上海菜的"黄浦会",著名法国餐厅,新视觉西餐厅及陆唯轩等高档餐馆。</p> <p class="ql-block">4日清大楼于中山东一路5号。</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921年一1925年建成,由英商德和洋行设计,6层钢筋水泥结构建筑,从表面上看,该大楼与其它近现代建筑没有太多的差异,但其线条处理以横线条为主,具有近代日本西洋建筑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政府接管了日清大楼,改为招商局办公大楼,该楼曾经由海运局使用,文革时期曾一度改为上海轮船公司,后来华夏银行上海分行入驻该楼,现已迁出,2006年被改造成高级餐厅,成为集世界国际著名餐厅,酒吧为一身的顶级综合消费楼,号称"外滩5号"。</p> <p class="ql-block">5中国通商银行:于中山东一路6号。</p><p class="ql-block">它是中国第一家自己创办的银行,成立于1897年,创办人盛宣怀,开创是参照英商汇丰银行的管理办法。</p><p class="ql-block">当今外滩6号是处滩三大顶级消费场所之一,除了意大利品牌旗舰店,还进驻了一家日本新派高级中菜食府。</p> <p class="ql-block">中国通商银行大楼,原来是一家拍卖行,三层殖民地式建筑,1906翻建,大楼外观呈英国哥德式建筑风格,房顶上的5个小尖顶和老虎窗,在外滩显得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就像一座19世纪童话故事里的美丽城堡。</p> <p class="ql-block">6大北电报公司大楼:中山东一路6号。</p><p class="ql-block">巴洛克穹顶下的电报大楼,建造于1906年,法国文艺复兴风格,是通和洋行设计的首个西方古典作品,造型典雅,装饰有大量的希腊爱奥尼古石柱,特别是黑色穹顶端坐大楼两侧。</p> <p class="ql-block">大楼的第一个主人是在中国经营电报业务的丹麦大北电报公司,由于业务量的激增,搬迁于延安东路34号,现今是泰国盘谷银行。</p><p class="ql-block">盘谷银行是1944年由白手起家的华人金融家陈弼臣创办,盘谷银行是唯一一家置换了整座大楼的外资银行,和将中国与世界"万水千山一线牵"的大北电报公司,倒有异曲同工之妙。</p> <p class="ql-block">视觉焦点却是门楣上一个红色的大鹏鸟标志,异国情调浓郁,在外滩临江建筑十分与众不同。</p><p class="ql-block">标志源于印度教主神之一,也是泰国国徽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盘谷银行的正对面就是外滩"金融牛"据说外滩"金融牛"比纽约华尔街的牛还要强壮(形体大),哈今年刚好是牛年,牛转乾坤牛气冲天哇!国家繁荣昌盛,人人安享太平!</p><p class="ql-block">外滩"金融牛"是美籍意大利藉著名雕塑家阿图罗.迪.莫迪卡于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开幕之际为外滩金融广场设计制作的。</p> <p class="ql-block">7轮船招商大楼:中山东一路9号。</p><p class="ql-block">外滩9号轮船招商总局大楼原为旗昌洋行大楼,又名招商局大楼,这里最先是美国旗昌洋行的产业,1891年被轮船招商局买下,今天看到的大楼已由轮船招商局重新翻建,解放后大楼由上海港务监督局等单位使用,故又叫港监大楼。</p> <p class="ql-block">现在是中国台湾服饰品牌"夏姿.陈"的旗舰店,成为外滩上唯一独树单一品牌精品旗舰店。</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英国乔治摄政时期,北美殖民地风格建筑,1901年重建时,砖木结构为三层新古典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8汇丰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12号。</p><p class="ql-block">汇丰银行大楼占地面积最大,1921年5月开工,1923年6月建成,此大楼除了华丽,还是一幢充满着历史感的建筑,大楼由著名的英资建筑设计机构"公和洋行"设计。</p> <p class="ql-block">汇丰银行大楼在1955年上海市政府进驻使用,将其改名"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楼"简称"市府大楼",1997年上海市政府撤出大楼,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通过置换购得该大楼的使用权,现称"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大楼"。</p> <p class="ql-block">原来大楼正门前,有两尊向英国订购的青铜狮,作为镇兽,1941日本占领上海时,被日军破坏了,现仿制时保留了锯痕,此刻立马就想到"落后挨打"的旧时代,现在告诉世人,东方的雄狮已醒了!谁敢侵犯定叫他闻风丧胆!(现铜狮由浦发银行出资)</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进浦发银行总部办公处,眼前一亮,进入大门是八角形门厅,抬头仰望穹顶马赛克壁画,从地坪到顶部,约20米,壁面8幅画,每幅宽4.3米,高2.4米,当年由意大利工匠制作这组壁画,气势宏大,构图巧妙,造型优美,栩栩如生,美艳无比!</p> <p class="ql-block">营业大厅的8根柱子为整根大理石筑成,在当时为亚洲独例。</p> <p class="ql-block">8根大理石柱每面有较大的券门。</p> <p class="ql-block">大厅中央是柚木地板,四周皆是大理石地坪,柜台内外的分界线及四壁也以大理石砌成。</p> <p class="ql-block">屋顶为巨大的玻璃天棚,天棚用小块玻璃镶拼,美观又十分牢固。</p> <p class="ql-block">1500平方米的营业大厅,装修品质十分高雅,技艺精良,而且有暖气和冷风装置,真饱我眼福了,我还真有点不愿离去,多坐一会享受眼前的一切美好!</p> <p class="ql-block">9海关大楼:中山东一路13号。</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891年,在1925年一1927年在江海关原址上拆除重建并扩建,由新仁记营造厂承建,钢框架结构,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p><p class="ql-block">现在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优秀近代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海关大楼东面面对黄浦江,高8层,上有3层高的四面钟楼,共11层总高78.2米。</p><p class="ql-block">顶部大钟仿照英国伦敦国会大厦的大钟式样制造,先在英国制造好后运抵上海组装,当时花费白银2000多两,可谓亚洲第一大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海关大楼大门前为四根希腊多立克式柱,柱上端为方形,雕刻花纹,内有六扇拉门,两侧以花岗石砌成石堡状。</p> <p class="ql-block">海关大楼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海关大楼大厅。</p> <p class="ql-block">上海解放前夕,上海人民保安队总指挥部曾设于该大楼的4层楼。</p> <p class="ql-block">夜景中的海关大楼,最著名的要算那高耸的钟楼和大钟了。</p><p class="ql-block">大钟在1956年曾进行大修,1966年5月报时乐曲由英国的威斯敏斯特乐曲改为东方红,用48只扩音器,改为电子打点和奏乐,让"东方红"乐曲响彻云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0交通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14号。</p><p class="ql-block">交通银行兴建于1940年,属近现代主义风格,大楼外观的凝重与内部的热烈使其别具特色,在古典建筑丛中更显现代气息。</p><p class="ql-block">交通银行始建于1908年,是我国早期四大银行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交通银行大楼现为上海市总工会。</p> <p class="ql-block">市总工会正在举办"时代领跑者劳模事迹展览会"于是我们就进去参观一下。</p> <p class="ql-block">砥砺奋进,逐梦新时代!</p><p class="ql-block">这里记录上海市各项各业的劳动模范,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守尽职,用知识技能发光发热,作出最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蔡祖泉,谷超豪来自复旦大学,知识分子代表。</p> <p class="ql-block">谢晋导演和秦怡是电影艺术界代表。</p> <p class="ql-block">包起帆,杨怀远,徐虎,李斌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作出不平凡的贡献,是我们上海市民们心中永远学习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11华俄道胜银行:中山东一路15号。</p><p class="ql-block">1899年华俄道胜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购下此地块并兴建了银行大楼,故此楼被称作"道胜大楼"或"华胜大楼",后由国民党政府接管,归中央银行使用,又被叫作"中央银行大楼。"</p> <p class="ql-block">现在是上海外汇交易中心,是1991年通过置换,上海外汇交易中心进驻此楼,成为第一家通过置换进入外滩的金融机构。</p><p class="ql-block">上海航天局也曾在这里办过公。</p> <p class="ql-block">华俄道胜银行大楼是外滩建筑群中一座较早建成的楼,是第一幢以天然石块堆砌起来的建筑,属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立面采用爱奥尼克柱式,有彩绘玻璃的天棚和回廊,至今还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12台湾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16号。</p><p class="ql-block">原来是日商开设的台湾银行大楼,又名"中国农民银行大楼",建于1924年,楼高仅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幢带有日本近代西洋风格的建筑,是外滩三座日资老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设有四根粗大的欧洲古典主义式的立柱,该建筑虽然称不上佳作,但也与众不同倒是另有一番情趣。</p> <p class="ql-block">现该大楼为招商银行,和上海工艺进出口公司等单位的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13字林大楼:中山东一路17号。</p><p class="ql-block">字林大楼曾是上海最早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总部所在地,所以也被称为"字林洋行大楼"1928年施得的美资友邦人寿保险公司租用部分楼面,后于1947年撤离,1996年5月友邦重新进驻该大楼更名为"友邦大楼"。</p> <p class="ql-block">"字林大楼"1921兴建至1924年建成,大楼高10层,当时是外滩最高建筑,是近现代主义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结合较成功的一幢大楼,它并排站在老旧的外滩建筑中,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友邦大楼原名〈字林西报大楼〉〈字林大楼〉曾用名〈桂林大楼〉(友邦保险大楼〉,1947年原"飞虎队"的抗战英雄陈纳德成立中国民用航空公司并在此办公,1957年为中国丝绸进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华贸服务公司,香港国旅沪办等单位办公。</p><p class="ql-block">1998友邦保险公司正式整修入驻,现是美国友邦上海分公司。</p> <p class="ql-block">14麦加利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18号。</p><p class="ql-block">麦加利银行又名"渣打银行"(老上海习惯性称呼),该行历史悠久,它在华的历史比大名鼎鼎的汇丰银行还整整多了10年,是在华历史最长的外资银行,地位仅次于汇丰银行,银行是以第一个经理人的名字麦加利命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楼建于1923年,公和洋行设计,共5层,外型端庄整齐,严谨对称,具有罗马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特征。</p><p class="ql-block">外滩18号,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上海外滩18号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6年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p> <p class="ql-block">外滩18号经过两年整修,成为集世界时尚品牌旗舰店,国际著名餐厅,酒吧以及艺术展馆为一身的顶级综合消费楼。</p><p class="ql-block">世界顶级时尚品牌"杰尼亚"把地区总部迁至于此。</p> <p class="ql-block">大楼拥有着修复后的古希腊式的大理石柱和优雅高贵的大厅。</p> <p class="ql-block">抬头眺看璀璨吊灯</p> <p class="ql-block">典雅而豪华型的酒吧</p> <p class="ql-block">甜品店里诱人的食物,令人眼花缭乱垂延欲滴!</p> <p class="ql-block">15汇中饭店大楼:中山东一路19号。</p><p class="ql-block">此大楼的前身叫"汇中饭店"再之前叫中央饭店,属于上海最早建成的旅店之一。</p><p class="ql-block">这幢大楼建成于1908年,也是第一幢装上电梯的大楼,现为和平饭店南楼(正门设在南京东路23号)。</p> <p class="ql-block">大楼总高30米,6层砖木混合结构,外墙用白色清水砖砌成,镶以红色水砖做腰线,楼层间和最上二层窗间都有红砖饰带,外观呈文艺复兴样式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1909年2月1日,万国禁烟大会曾在这里举行,1996年又召开联合禁毒署举办的"上海国际兴奋剂会议"并为"万国禁烟会"立会址标志,这一系列具有纪念价值的史实为和平饭店南楼(原汇中饭店)增添了更多辉煌。</p> <p class="ql-block">现在和平饭店南楼三层客房改造成为"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l"</p> <p class="ql-block">大楼底层是斯沃琪集团顶级钟表品牌宝玑,宝珀,欧米茄,斯沃琪开设的精品钟表旗舰店。</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装饰真的叫堂皇富丽!</p> <p class="ql-block">16沙逊大楼:中山东一路20一22号。</p><p class="ql-block">沙逊大楼是英藉犹太人伊利亚斯.沙逊在孟买成立新沙逊洋行,1877年来上海设立分行,买下外滩20号美商琼记洋行的房地产,1926年开始拆除旧房,1929年9月落成新楼。</p> <p class="ql-block">沙逊大楼座落在外滩20号,一幢10层(部分13层)总高77米,建筑面积36317平方米,是外滩最高的建筑物,它的19米高的墨绿色金字塔形紫铜皮顶多年来成为外滩一个显著标志,大楼的建筑风格属于装饰艺术运动。</p> <p class="ql-block">大楼的4层属沙逊洋行及部分下属公司办公,4一9开设了当时上海顶级豪华饭店~华懋饭店,有9个国家风格的客房,抗战之后,大楼被孔祥熙的山西裕华银行收购,1952年上海市政府接管该楼,1956年称作为"和平饭店"开放,1965年外滩19号原汇中饭店并入,分别称和平饭店北楼和南楼,1992年世界饭店组组织将和平饭店列为世界著名饭店。</p> <p class="ql-block">17中国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23号。</p><p class="ql-block">在外滩众多银行大楼中,中国银行大楼是唯一由中国人自已出资,自己主持设计,自己承包建造的大楼。</p><p class="ql-block">它是外滩近代建筑群中一座重要建筑,是中国民族特色与西方建筑风格结合的完美范例。</p> <p class="ql-block">中国银行大楼1934年4月决定建造方案,于1936年10月宋子文主持了外滩23号的奠基典礼,1937年大楼结构大致完成,此时抗日战争爆发,扫尾工程延搁,几经周折直到1946年,中国银行才迁入办公,此时离建造大楼时间已经过了10之久。</p> <p class="ql-block">由过道转门进入营业厅,大厅为大理石地坪,地下室有当时最先进的保险库,全大楼14部电梯,各层有子母钟,整幢大楼的空调及消防设备都是当时最先进的。</p> <p class="ql-block">大楼建成后,高度尽管比沙逊大楼低0.3米(建造时沙逊从中作梗,他強着公共租界势力,我们只好修改图纸)由于覆盖有玻璃瓦的四方攒尖式顶部,显得大方大气,现在看上去两座大楼难分伯仲,成为南京东路外滩最瞩目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18横滨正金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24号。</p><p class="ql-block">1893年横滨正金银行到中国开展业务,1923年买下外滩24号老沙逊洋行行址,建了此大楼,1945年后该楼改作中央银行,大楼也易名为中央大楼,1949年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办公楼,1956年上海市纺织工业局迁入大楼办公,直至90年代迁走,现为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所用。</p> <p class="ql-block">大楼建于1924年,楼高6层,建筑面积18932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底层石块贴面,横线条清晰,产生明朗而轻快的感觉,二层至五层之间仿古典主义,巨大石柱给建筑增加了庄重和典雅之美。</p> <p class="ql-block">横滨正金银行大楼现为中国工商银行大楼其建筑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外滩群之一,则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9扬子大楼:中山东一路26号。</p><p class="ql-block">杨子大楼原是老沙逊洋行产业,后由扬子保险公司买下,除了公司自用外,其余大多由其它保险公司租用,成了名副其实的保险大楼,1941扬子保险公司被日军接管,抗战胜利后复业,解放后,房管部门接管了大楼,粮油进出口公司租用,现为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办事处。</p> <p class="ql-block">扬子大楼建于1918年至1920年,由公和洋行设计,大楼占地面积639平方米,建筑面积4374平方米,为7层高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第6层当中三间为爱奥尼式双柱廊,顶层孟莎式屋顶形式,建筑风格为折衷主义。</p> <p class="ql-block">20怡和洋行大楼:中山东一路27号。</p><p class="ql-block">怡和洋行是英资怡和洋行所建的办公大楼,昔日最大的英资财团,自清朝即从事与中国的贸易,它也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商行,19世纪中叶就在寸金寸土的上海外滩占了一席之地,可见财力之雄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仿英国复古主义派建筑风格,三段式建筑,大楼一二层为一段,用花岗石垒砌,轴线明快,显得庄重坚实,三至五层有罗马科林斯柱式支撑气魄雄伟,显示出浓郁的西欧古典色彩,之后不断加建如今已到九层。</p> <p class="ql-block">现一楼为劳力士中国旗舰店,二,三,八,九楼为罗斯福家族投资设立的罗斯福公馆,六楼为世界顶级婚礼会所品牌。</p> <p class="ql-block">巧遇新娘大楼前取景,我就抢先给她来一张吧!</p> <p class="ql-block">罗斯福家族集团旗下拥有亚洲最大红酒酒窖。</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奢华的雪茄吧,酒吧,及若干间私人会所包间,也拉回了外滩繁华的昔日旧貌,在浦江边上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21格林邮船大楼:中山东一路28号。</p><p class="ql-block">格林邮船大楼又名"怡泰大楼",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禅臣洋行作为敌产,被英商爱德公司远东分公司收购成立"怡泰公司",该公司经营上海至日本航线的客运业务,发展到香港,新加坡,纽约,伦敦等航线,拥有十余艘轮船,每艘船名前都冠以"格林",故怡泰公司又名格林邮船公司,大楼名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该大楼建于1922年,7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高27米,大楼地面勒脚至二楼外墙均用花岗石砌成大门和边门均为月洞形,建筑风格采用英国新古典派文艺复兴式。</p><p class="ql-block">该大楼1994年被评为上海优秀历史建筑。</p><p class="ql-block">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楼在战乱时被许多人占用,直到1950年结束了历史上最动荡屈辱的岁月,1951年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便设立在这座大楼,后来市文化局也在此办公,2011年至今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入迁,成了大楼新主人,外滩28号的故事,又开始了新一页书写!</p> <p class="ql-block">22东方汇理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29号。</p><p class="ql-block">该大楼在外滩万国建筑群中,唯一由法国人出资建造的大楼,高21.6米,平均层高达7米以上,是外滩建筑中平均层高之首。</p><p class="ql-block">1911年该行将旧房拆除,重建新楼1914年建成投入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带有法国情调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上海市政府将国有企事业单位陆续迁出外滩,重新引入金融机构以恢复这条昔日的"远东华尔街",光大银行上海分行作为首家国内金融机构成功置换进驻外滩29号,昔日的"东方汇理银行大楼"更名为"中国光大银行大楼"。</p> <p class="ql-block">外滩29号是外滩临街的最后一幢小小的历史建筑,它真的很美啊!</p> <p class="ql-block">23原英国领事馆:中山东一路33号。</p><p class="ql-block">英国领事馆是上海最早的领事馆建筑,位于苏州河与黄浦江汇合处的西南侧。</p><p class="ql-block">1961年受中东国际形势的影响,英国政府撤消了上海领事馆,房产由中国政府接管,曾是中国国际旅行社上海分社在此办公,今日是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等机构设在这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非常内敛有气势的院子,从外面看,隐约能看到里面宏伟建筑,那是"外滩源第一楼",曾经的英国领事馆具有130年历史,庭院绿草茵茵,种满了朴树已有百余年树龄,这里的古树名木及建筑资源更见证了悠悠历史!</p> <p class="ql-block">英国领事馆(1号楼)建于1873年,楼高二层,整幢建筑外立面采用清水砖,顶层用中国蝴蝶瓦铺成,近似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英国领事馆的兴建,开启一代之风,此后万国建筑一栋栋拔地而起,形成了如今绝无仅有的黄浦江外滩岸线,随着"外滩源"工程的启动开发,这幢老建筑焕发出新的光彩,当之无愧称誉"外滩第一楼"!</p> <p class="ql-block">外滩确实有如此的魅力,百年岁月已悠悠远去,每一幢大楼都有自己沧桑往事,如在叙说一部上海近代史和现代史的悲欢交替美妙成今的故事,黄浦江畔的古老建筑,在夜色五彩斑斓灯光映照下,美得极致,一栋栋华厦从视线里移动着,黄浦江之水带着它们的辉煌流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徒步感概颇多,"挨家挨户"地探访外滩23幢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大楼的"前世今生",这些老建筑驻入的魂魄犹在,而千千万万的游人不时地被外滩"万国建筑群"中山东一路上精心制作的标语提醒自己,新时代的豪情当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哈!继续努力砥砺奋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收看!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