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搭子

陆•锦•荣

<p class="ql-block">  门搭子,是什么?我不能准确解释或给其定义。</p><p class="ql-block"> 门搭子,是让门成其为“门”、进而具备门的功能的一个小部件。正如铰链是用来把门固定在门框上一样,门搭子呢,则是,分别安在两扇门上,合上两扇门后,扣上搭子,让两扇门连成为一道“门”;如果,合上门扣上门搭子,再用锁头锁上,此门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p><p class="ql-block"> 前些天回老家,家人团聚,去镇上饭馆吃酒席,年迈的父母也搀扶着前往,于是,家里无人,须得关上大门,我最后一个离开家,跟父母说我来负责关大门,便有机会又操纵了一回“门搭子”。这个儿时经常操作的门搭子,离开老家进入城市这许多年已几欲忘却,再次看见它,竟涌出丝许感慨。</p><p class="ql-block"> 仔细想来,这门搭子,或许承载着许多含义呢。</p><p class="ql-block"> 门搭子,是一道关口;看见门搭子扣着就知道家里没人,来客止步。</p><p class="ql-block"> 门搭子,是一份信任;没必要上锁,所谓的“防君子不防小人”便是这个道理,否则,再坚固的锁又有何用?</p><p class="ql-block"> 门搭子,是一种乡愁。而今,门搭子已经慢慢消失了……防盗门慢慢取代了两扇木门,密码锁、指纹锁已经不再需要门搭子。门搭子,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逐步成为记忆。</p><p class="ql-block"> 对门搭子的记忆,应该先从家里衣柜的柜门说起。</p><p class="ql-block"> 家里的老式站柜(现在叫“大衣柜”)也是两扇对开的门,也有门搭子,柜子是深红色的油漆,门搭子是纯铜的黄色,很是显眼。站柜里堆放一家四季的衣服被窝褥,柜子中间层的抽屉里,放着妈妈认为比较重要的物件,有一些证件、粮票、布票、零用钱、首饰等等,还有不少铜板(铜钱,依稀记得上面印着的字是诸如“乾隆通宝”之类的,小时候家里有几十个,可惜都让我给玩丢了);每年春节前后,柜子里,母亲还往里面存放一些吃食,比如,炒好的蚕豆、花生,从商店买回来的果子(就是油炸的江米条,老家称其为“果子”)、糖块,这些年货是要等到过年才可以吃得的。果子和糖块,母亲用来在大年初一分发给来前来拜年的小伙伴的。</p><p class="ql-block"> 平常日子里,母亲有时候用一把铜锁把站柜的门给锁上,而多数时候,母亲是不上锁的。兴许是忘了上锁,又或许就故意不锁。母亲知道,柜子里的东西我不感兴趣,我也不会去翻腾柜子,放在抽屉里的零用钱,我是一分钱也不会拿的,偶尔,拿个把铜板出去跟小伙伴玩玩“砸钱堆子”。但每逢春节期间,自打里面放进年货,母亲总记得把柜门锁上,铜锁的钥匙母亲自己掌管着,放在她腰间的兜子里。</p><p class="ql-block"> 我对门搭子的深深印记,就是从偷吃母亲置办的年货开始的。</p><p class="ql-block"> 自打腊月二十之后,母亲就陆陆续续的置办年货,即便家里日子再紧巴,花生、蚕豆、果子,母亲都会准备的。趁母亲不在家,我钻到房间里,研究起站柜的门和门搭子,里面的果子和糖块强烈的刺激着我的味蕾刺激着我的神经也催升了我的智商。我发现,老式站柜的门即使用门搭子扣上锁上,也不是那么严丝合缝的,是有逛荡的空间的,两扇门中间的最下面多少都往外有点空隙,稍微一使劲,这个空隙就恰好能够伸进去我的小手和小胳膊。我尝试着把手一点点的伸进去摸索探究,本能的触碰到盛果子的纸袋子,那种心情无以言表,一只饥饿的狼看见羔羊也不过如此吧。我弯着身子努力把胳膊往里伸,一点点把袋子往外挪移,直到摸到袋口,掏出五六个果子……</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欲如法炮制,死劲把手伸进柜子径直去探究那可爱的袋子,可摸索半天,也没有能够触摸到。正当我纳闷时,母亲进来了,母亲仅说一句:“我把袋子放到上面一层了,你再摸摸我看看”,便依着房门站着看着我,脸上应该满是得意。我窘迫的站在柜子跟前,胳膊还伸在柜子下面的空隙里……</p><p class="ql-block"> 熬到晚上,在果子的诱惑下,我只好改变策略,上前缠着母亲,一只手搂着母亲的脖子,一只手从母亲腰间偷偷的取出钥匙,快速的奔向西房间,打开铜锁头,抓一把果子、一把炒蚕豆塞进裤袋里,母亲在一旁佯装生气骂两句,眼里满是怜爱,却不过来阻拦。</p><p class="ql-block"> 过了年后,剩余的年货,母亲仍然放在站柜里,柜子仍然上锁,钥匙仍然在母亲兜里,只不过,袋子是放在柜子底层,放在我伸手能够够得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母亲知道,这样“存放”年货,能够让我每天享受一点,而不是敞开了吃一下子吃完,母亲是想让我把有限的快乐,得到最大限度的享受。</p><p class="ql-block"> 这是最早对门搭子的记忆,记忆里,有儿时的顽皮,有母亲的疼爱。</p><p class="ql-block"> 从两扇门的站柜,到堂屋的两扇正门,再到院子大门的两扇门,都是装着纯铜的门搭子。我素来不怎么喜欢门搭子,小时候放学后,在外面疯玩一会儿,待到肚子饿了才往家飞奔,到家门口,如果一眼看到门搭子,会瞬间的失望起来,门搭子扣着,说明家里没有人,母亲或者姐姐还没有回家做饭。自打离开家乡外出读书生活,再回到家时,好像就没有再见过门搭子,家门总是敞开着,我也就忽略了门搭子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门、门搭子,锁头、防盗门,我没有去考究这其中的演化过程,儿时出门随手把门搭子扣上就得。那时候,村落里纯朴,门搭子扣上就标志着家里没有人,很少用锁头上锁的,有很多人家压根就没有锁头。而今,每次出门,须得先摸摸口袋钥匙有没有带上,现代城里人用的防盗门与儿时的门搭子是有根本性的差异的,防盗门是自带锁的,没有钥匙就进不了家门。</p><p class="ql-block"> 于是,密码锁、指纹锁,更先进的刷脸的锁,也就多了起来,倒是解决了忘带钥匙的烦扰,却让我感觉总没有门搭子随手一搭这般简单。</p><p class="ql-block"> 门搭子慢慢消失了,人们已经习惯于使用各色各样的越来越牢固的锁,把自己的安全,托付给锁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