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本土诗词资源在诗词教学中的运用之研究展示课——《芣苢》、《插秧歌》、《桐乡夏景》群文阅读

话晴

<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9日早上,林书彬老师带着高一(9)班的全体同学在科技楼的录播室给教师们上了一堂精彩的群文阅读课。</p> <p class="ql-block">整堂课分为六个部分:</p><p class="ql-block">一、图片导入</p><p class="ql-block"> 课堂首先由图片导入,书彬老师出示一张“5•1”的图片,通过“5•1”这张图片引出“劳动”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二、聆听劳动声音</p><p class="ql-block"> 齐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诗歌。</p> <p class="ql-block">三、还原劳动现场</p><p class="ql-block"> 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合适的方式再现劳动场景。</p> <p class="ql-block">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p> <p class="ql-block">四、续写劳动精神</p> <p class="ql-block">五、致敬劳动人民</p> <p class="ql-block">六、再集劳动诗篇</p> <p class="ql-block">林书彬老师耐心指导</p> <p class="ql-block">学生作品展示</p> <p class="ql-block">学生精彩发言</p> <p class="ql-block">课堂小结: </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沿着时间的河流,从北方到江南,又走到了临高。劳动的声音从先秦传到南宋,又传到了明代,延续到现代。我们亲历了历史上的劳动场面,了解了先民劳动时的欢愉与艰辛,先人们吃苦耐劳、勤劳勇敢的精神一直延续至今,我们能看到各行各业都有无数的人在辛勤劳作,为国家的建设出一份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热爱劳动,在劳动中锻炼自己,创造自己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听课老师全神贯注</p> <p class="ql-block">认真记录</p>

劳动

图片

老师

临高

群文

林书彬

导入

课堂

学生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