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的朱仙镇仅靠几座寺庙支撑游客廖廖一一一一2021年清明中原历史文化探访之四

长安回首者

<p class="ql-block">4月3日遊览过道口古镇,一看时间才下午四点多,上网一查从这里到开封市郊的朱仙镇不过160多公里,走高速也就两个小时多一点,于是直接奔向那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走到进入朱仙镇的三岔路口,远远望去,一尊高大的岳飞雕像矗立在前方。朱仙镇隶属于开封市祥符区,位于开封市西南部,始建于战国时期,因战国时期名士朱亥的食邑和封地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唐宋以来,一直是水陆交通要道和商埠重地,明末因为鲁贾河开通,朱仙镇成为开封唯一的水陆转运码头,与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到达朱仙镇找好宾馆,不顾一天奔波的疲劳还是上街转了一圈,得知镇上的古建筑不仅有岳飞庙、关帝庙,还有一座建好已逾千年的清真寺,第二天一大早,我先从清真寺看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从宾馆前往清真寺的路叫西街村,是一个回族同胞居住的街区,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每家住户的门头上都有金色的阿拉伯文门额,街上行走的人头上也戴着回族群众喜爱的小白帽。</p> <p class="ql-block">朱仙镇清真寺初建于北宋太宗年间,扩拓于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重修于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整个寺院占地9000余平方米,在全国百大清真寺中,其建筑风格和装饰均属罕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由山门、碑楼、卷棚、大殿、窑殿、耳房、南北厢房、沐浴室、后山门,以及“回”字形的庭院布局几部分构成。 </p> <p class="ql-block">其中山门是朱仙镇清真寺的门面,又是这座清真寺的精华之一,木雕、石雕、砖雕都是一绝。门前有一对狮子,一雄一雌,左边为母狮,怀里抱着一个幼狮,彰显母爱的天性;右边为公狮,手里按着绣球,据说雕刻石狮的原材料是从阿拉伯半岛运送而来的,看上去还还真有些异域风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两头石狮后是山门的八字形扇面墙,墙中央有简单的砖雕图案,山门的内侧悬有三块横匾,左匾题“未雨先知”,是乾隆50年,大学士纪晓岚所写的;</p> <p class="ql-block">中间的匾题为“至教真源”,这是河南巡抚朱玉琨在乾隆30年题的;右匾题为“真一寰真”,是湖广总督裕禄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山门之后的中轴线上,最近的建筑就是两座碑楼,里面有两块非常重要的碑刻,一块是乾隆三十二年刻的,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另一块则刻于嘉庆十年 ,记载当时朱仙镇穆斯林朝拜真主的盛况,是河南省保存最完整的阿拉伯文碑。</p> <p class="ql-block">再往后走,看到的是一个硬山卷棚顶建筑,其实它后面连着的还有一个硬山式殿房,中间通过勾连的方式连到一块儿的。大殿内空间非常大,上方同样挂有几块儿横匾,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正中间的“恪守清真”,这是对信仰的忠守和诠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据说,岳飞大战金兵时元帅府就设在寺内,当时岳飞在寺里乘凉的槐树,被群众称为“相思槐”的国槐主干仍在在寺里保存。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朱仙镇之战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第四次北伐的最后一站,公元1140年,岳飞率兵来到此地与盘踞在开封的金兀术展开了一场血战,最终取得胜利,从此,“五百岳家军大败金国十万大军”的传奇故事,就在朱仙镇流传开来。</p> <p class="ql-block">离开清真寺,向北走到估衣街,就看见与关帝庙并成一排的岳飞庙。朱仙镇大捷令金兀术闻风丧胆,准备渡河撤出中原,然而此时,岳飞却遭奸相秦桧陷害,朝廷一天之内给岳飞发出了十二道金牌,要求他班师回朝,朱仙镇的百姓得知消息后,拦住岳飞的战马不愿让他离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人们苦苦哀求,希望能留下这位保护了朱仙镇的英雄,但面对皇命,岳飞不得不狠心离开,待岳家军班师之后,金兵卷土重来,朱仙镇又重新沦为金朝的统治之地。不久之后,岳飞被“莫须有”的罪名构陷,含冤而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当岳飞遇害的噩耗传来,朱仙镇上万民痛哭,声震四野,人们切身地感受到,有国才能有家,有家才能安居乐业。后人为了感念岳飞的功德,同时也为了教育后世子孙,朱仙镇人便建起了这座岳飞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我到岳飞庙大门口时,不到八点半,工作人员还没上班,由湖北襄阳骑摩托车赶来的四位摩友也在门口等待,虽然是节假日,前来参观岳飞庙关帝庙的游客却是不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朱仙镇岳飞庙由东西两个院落组成,西院为岳飞庙的主体院落,东院为岳飞庙碑林(亦称别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西院为三进院,依次建有山门、拜殿、大殿、寝殿,两侧有东西厢房、五子祠、五将祠等建筑群组成,进入山门直通庙道,过庙道直通拜殿,拜殿面阔三间,</p> <p class="ql-block">拜殿直通大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绿琉璃瓦顶,青砖砌墙,飞檐桃角,雕梁画栋,大殿飞檐斗拱,主架为木质结构,明间金檩上写“大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壬成八朔甲子日”一行字,清晰可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大殿前方东西两侧立有两块石碑,即《送紫崖张先生北伐》和岳飞手迹碑《满江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朱仙镇岳飞庙是中国三大岳庙之一,自1981年以来,政府先后对岳飞庙进行修整,于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对游人开放,现已被省、市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基地、旅游胜地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出了岳飞庙向左一走,就是关帝庙,关帝庙的山门像是民居,两边墙上的门神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风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庙大门的右侧,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松树非常奇特,主干上分四支树杈,当地百姓把这棵树叫“桃园四结义”,亦称“四人松”,前三支喻作刘、关、张,第四支喻为诸葛亮,这听起来很新颖,也算是关帝庙的一景。&nbsp;</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走近大殿,只见匾额高悬,上写“春秋宝殿”四字,门前楹联写道:“夜读春秋文夫子,单刀赴会武圣人”,这是现存关帝庙的主体建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座宝殿系1708年修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原来大殿前的卷棚,殿内关公持书读《春秋》的塑像,栩栩如生,造型精湛逼真。&nbsp;</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看过岳飞庙和关帝庙,我还朝东走到朱仙镇木版年画一条街,由北至南做了一次探访。放眼望去,这条街道并不宽阔,东边靠着运河,虽名为年画一条街,但街上只有稀稀拉拉几家铺子,显得十分冷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年画的鼻祖,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品之一,诞生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距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朱仙镇年画制作采用主版和镂印相结合的方法,其用色讲究,色彩艳丽庄重,所有颜料均为植物原料,有久不脱色,不跑色之特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年画线条粗犷奔放,画面鲜明感人,构图饱满匀称,形象古朴生动,色彩浑厚强烈,极富于装饰效果,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与其它地方木版年画相比,朱仙镇木版年画有五大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像多,严肃端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其特点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006年 ,朱仙镇申报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朱仙镇木版年画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强烈的民俗情趣,独特的艺术风格,鲜明的地方色彩,独具的艺术魅力,被国际友人和国内年画专家视为中华“弥珍瑰宝”、“中华国宝”。</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不但具有极高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观赏价值 </span>,而且极具<span style="font-size: 18px;">艺术收藏价值</span>,包括鲁迅在内的许多名人都曾收藏过朱仙镇的木版年画。鲁迅就曾称赞说:“朱仙镇的木刻画,朴实、不染脂粉,人物没有媚态;色彩浓重,很有乡土味,具有北方年画的独有特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年画一条街入口牌坊处,有一座始建于明朝初年距今600多年的大石桥,呈东西走向,共有五孔石拱,长30米、宽8米、高5米,整座桥使用长60厘米、宽20厘米、高20厘米的大红石垒砌而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桥两侧每隔一米多设置仙桃望柱石,望柱石之间用石裙板连接,桥头置石狮、抱鼓石,雕有天马、莲花和几何图案;大石桥整体结构严谨,造型优美,古朴大方,数百年来历经地震、水患等自然灾害,仍坚固异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当年为了方便沿河两岸人民的沟通往来,大明官府遂在贾鲁河上修建了这座大石桥,我登上石桥向两侧张望,清澈见底的贾鲁河已不复存在,唯有干涸的河床和生长旺盛的芦苇和杂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条宋至明清,南来北往、载客运粮、繁盛一时的水运要道,因水运地位的被取代在清光绪二十六年逐渐荒废,曾经的人声鼎沸、舟楫忙碌,因水而盛的繁荣景象已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了,大石挢便成了考证昔日朱仙镇繁盛的重要文物遗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