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遗珍:永乐甜白釉瓷器欣赏

上源尚文阁~鉴赏古今淡

<p class="ql-block">  古瓷器所谓的白釉,并非现代陶瓷工艺学所谓的白釉。现代陶瓷工艺学所说的白釉是指乳白色的乳浊釉,而古瓷器所谓的白釉实际上都是透明釉,其白色效果是靠白瓷胎映衬的,也习称为白釉。中国白瓷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北朝,隋唐宋元时白釉瓷器一直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产品。元以后景德镇和德化窑分别创烧了一些白釉品种,著名的有元代枢府釉,明代甜白釉和明清的德化窑白釉等,其精美之作多为宫中收藏。</p> <p class="ql-block">永乐甜白暗刻龙纹玉壶春瓶,高17cm。</p> <p class="ql-block">永乐甜白暗刻龙纹冬瓜瓶,高13.8cm。</p> <p class="ql-block">明永乐甜白釉薄胎暗雕龙凤纹执壶。</p><p class="ql-block">高22cm,口径4.5cm,宽16.5cm,底径8.3cm。</p> <p class="ql-block">当代仿永乐甜白釉下内府龙凤纹转心碗,高10cm、口径14.8cm。</p> <p class="ql-block">永乐甜白釉:是明永乐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由于永乐白瓷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在有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人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这个名称出现的非常晚,并不是永乐当朝出现的。永乐白釉叫“甜白釉”跟一种东西有关,就是今天家里都有的白糖。16世纪前我国是没有白糖的,都是黑糖或者红糖。白糖的出现使人们对永乐白瓷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就是说这个像白糖,而且有一种内心的感受“甜”从那时开始才叫“甜白釉”。永乐甜白釉以当朝御厂窑烧制的最为著名,永乐白釉大多薄胎,也有少部分厚胎,釉极莹润,能照见人影,比枢府窑卵白釉有更加明显的乳浊感,给人以温柔甜净之感,所以称为甜白,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誉。甜白这种高质量白瓷的诞生,为青花、釉里红的彩绘作了很好的衬托。</p> <p class="ql-block">晚明仿永乐甜白釉花浇,高31.8cm、底径10.3cm。</p> <p class="ql-block">当代仿永乐甜白釉宫碗,高7.5cm、口径14.8cm。</p> <p class="ql-block">  永乐的甜白釉自创烧以来是一直是历代白釉品种的佼佼者,后来各朝均有仿制,但都不如永乐。釉质洁白,温润似玉,肥厚无脂,釉面光洁无棕眼,简称“奶白”或“甜白”。釉层有薄厚之分:薄釉常施于薄胎及脱胎圆器上,釉面平整晶莹,器物的口、足边沿及带系的棱角处微显胎骨,足边沿的釉面截削整齐,施釉不淌,有光素与刻、印纹样两种装饰。厚釉则釉质凝厚,较薄胎器的釉面更加肥腴,多施于厚胎琢器,以光素器为多。少数器皿上线条流畅的暗刻花纹,有时须认真仔细看才可看出纹饰或款识来。</p><p class="ql-block"> 不论薄釉厚釉,永乐白釉器都有一个特点,即迎光透视,胎釉呈现肉红或粉红色,而清代仿品则显现青色。另外一个特点是:在器物足边和折角积釉处,常闪烁着灰青色的光泽,釉面偶然显现如同青、白、灰三色交织在一起的极淡的虾青色,甚为奇特。</p> <p class="ql-block">藏品收藏与鉴赏V:syszc83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