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笃信自己的眼睛,坚信自己的认为吗?

伊人·Super Mario

<p class="ql-block">  一日我提了一袋橘子从用餐室走去办公室,一男生跟上来说:“老师,你一个人分到那么多橘子啊!”“老师们每人一个。”“那你自己都要了啊……”</p><p class="ql-block"> 我真的不愿意解释:这是因为办公室老师一同用餐,我最先用完餐,就数了橘子个数一起拎回来了。有一种拎,它是团结的“拎”、善意的“拎”,不是因为自私和贪婪。</p><p class="ql-block"> 复一日,我一手拿一个苹果,走回办公室,路上又有男生盯着我的举动,仿佛我是个贪婪的人,上次拎一袋,这次拿俩。</p><p class="ql-block"> 那是因为餐室里用餐的老师们当中只有我和刘老师是同一个办公室,这次我俩因为值班去的比较晚,看苹果剩余的数量其他人应该已经拿走了,她之后要去洗手间,不方便自己拿,所以呢我只帮自己和她拿了。</p><p class="ql-block"> 又一日,第二节课后我去印题室印题,印了好几份,一面抱着试卷,一面打开停在一旁车位上的车后门,弯腰从后座上拿了东西,锁车,继续往办公室走。教学楼上领导双手背于身后,远远眺望着我所在的方位。想到某领导曾质问下属上班时间开车门放了什么东西上车,只因为课余时间打了一桶水放在车上,就被扣上了以公谋私的帽子,不由得生出一身冷汗,冷气由内而外力透后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连多日,细思恐极。难道我们每天都要不停地解释这解释那才能让别人理解自己?看来是呢,你瞧不解释就要被误解,人类的共性恰好喜欢凭借经验主义和某种个别现象先入为主,以偏概全,以己度人。</p> <p class="ql-block">  忽然又想到一个经典故事。某女士在某高档家具店定制了一张超豪华大床,睡了几晚后感觉有瑕疵。于是致电该店反应情况。</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店家派一名工人登门查看,女士刚醒不久,穿着睡衣正在洗漱,开了门让工人去查看床,自己则继续去洗漱。</p><p class="ql-block"> 好巧不巧,当工人躺在床上感受一下是否存在女士在电话中反映的情况时,男主人出差回家了。</p><p class="ql-block"> 看到眼前的一幕他怒火中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往往把故事当笑话听听,一笑置之,故事的主人翁却倍受煎熬,不知如何摆脱嫌疑,不解释,是默认;解释,是欲盖弥彰。人们往往坚信自己的眼睛和经验,不管这经验是直接的,还是间接获取的,都能联合眼睛所见的场面脑补画面,真是应了那句“人人都是好编剧”。可是生活中就从来不缺这么多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巧合”。怎么办呢?解释呗,爱信不信。</p> <p class="ql-block">  看吧,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你心里所想的样子,但是你心里所想的样子,一定是某种阴暗面的反射。</p><p class="ql-block"> 我想说,嗨,把脸向着阳光,别总在盯着别人的时候想着背光处的暗影,好吗?晒晒补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