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品滇东南六

王楠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今天是3月16号,出来旅行已是第7天了,有点儿想家了。今天的头一站是建水十七孔桥,俗称双龙桥,位于建水古城的西边5公里处,横跨在泸江和踏冲河交汇处。因两河蜿蜒如龙,故而得名“双龙桥”,双龙桥于清乾隆年间先建三孔,道光年间又建十四孔与之相连,桥上还有三层飞檐式楼阁,因此又俗称 为“十七孔桥”,它是云南省著名古迹之一,也被列入中国造桥史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之前从网友的照片上已经欣赏到了这座桥的秀雅,感觉与颐和园的十七孔桥有异曲同工。当走进它并沿着古桥漫步,感觉又是如此的壮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走上被路人和游人踩得光亮的青石板。每块接近半平方米的青石板在朝阳中呈现着一种厚重的历史印痕,如同泛黄的老照片,散发着迷人的、暖暖的色彩。踏在石板上,就如同行走在时空的隧道里,温暖、美好,又让人浮想翩翩。</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回过头看,身后的人群都在留影拍照。他们被朝阳定格在“十七孔桥”炫目的美好里。那些岁月的沧桑、历史的故事,都仿佛成为金黄的剪影,感染我、激动我,也勉励着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人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光阴不忍心摧残这些结实的建筑,将它们古铜色的肌肤抚摸得铮铮发亮,石板如工匠们不朽的身躯,石柱镌刻不尽世间的历史沧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漫步于十七孔桥上,心潮在中华灿烂文化中流淌,踩在祖先的脊背上沐浴新时代阳光,岂能不思忖如何做筑建华夏大厦的工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这是十七孔桥边上的“米轨”,什么叫“米轨”,“米轨”是一种铁路宽度为1米的轨道类型,现在世界普遍使用“标准轨”,当然,还有一种“宽轨”也较为稀少。米轨只有中国云南、法国、越南、缅甸等国还在使用。滇越铁路,就是一种米轨铁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离开十七孔桥前往团山民居,它是世界建筑遗产保护对象之一,由传统的汉族青砖四合大院、彝族土掌房和汉彝结合的瓦檐土掌房三类建筑风格结合,体现了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所特有的建筑文化的特色风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现存古民居五处,古迹十三处,有寺庙三座,张氏宗祠一处,将军第一处,这叫麻雀虽小,肝胆具全,是世界纪念性保护遗产。</b></p> <p class="ql-block"><b>将军第: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占地面积880平方米,建筑面积958平方米,计有大小天井7个,房屋38间。房屋建盖者张和,随堂兄张恺到个旧谋生。在矿山上成长起来的张和,性格豪爽,胆量过人,凡矿山发生的争吵和械斗,都由他一言定夺。在1911年爆发的辛亥临安起义中,张和领衔率众平息匪乱,得到云南都督蔡锷的赞赏,委任张和为个旧国民军第四营管带兼稽查员,并授“将军第”匾额,悬于家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34, 34, 34); font-size: 18px;">秀才府,充满书生气的门牌,因屋主张桂金、张柱明早年参加临安府穴考试,分获贡生,被村名成为大秀才、二秀才而得名。两兄弟不光学业了得,后来弃儒经商也同样展现了卓越的商业才华,因个旧锡业发达,组创“天吉昌”商号,获利颇丰,而后回乡建房。整个宅院由大门、二进院和左右配楼组成,分为东园西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47, 47, 47);">留苑始建于民初,是团山最漂亮的民居,上下两楼十七间房。</b><b>宅院占地面积487平方米,建筑面积567平方米,计有天井2个,房屋17间,解放后曾为村公所、办事处用房,现改名为“留苑”。 </b></p> <p class="ql-block"><b>门楣牌匾写着“司马第”的府邸,主人姓毛,是团山村唯一不姓张的古民居。当年建房的毛氏兄弟是开矿的商人,并未做过官,只是其先祖曾获过“司马”的封号,两兄弟就将宅院起名“司马第”。假官位以壮声色,百年前盛行,百年后遗风犹存。</b></p> <p class="ql-block"><b>营长府:此房的主人张国藩曾担任靖国军营长,所以大家都称29号民居为“营长府”。营长府位于团山村东南部,建造于宣统二年(1910年)。占地面积934平方米,建筑面积844平方米,计有大小天井9个,房间64间,是一组由三进院和两层三间四耳土掌房组成院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34, 34, 34);">皇恩旌表皇恩府:因建盖者张树元的母亲“扶孤成立,子孙济济,五世同堂”,一直以来深受村民敬重,朝廷便特准其立坊入祠,并敕封“皇恩旌表”牌匾,而得名。</b></p> <p class="ql-block"><b>张家花园外形古朴,虽然饱经风霜,遭受岁月的蚕食却结构完整坚固,由寨门、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花园、祠堂和碉堡组成,共计大小天井21个,房屋119间,是占地面积较大的一座城堡式私家园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34, 34, 34);">2013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张家花园和皇恩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34, 34, 34); font-size: 18px;">2006年被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基金会认为:这里的建筑物有端庄的外表,装饰着极高价值的优雅精致的木雕花格窗户,雕镂精细的木、石、砖各种浮雕,并有非常美丽的彩绘装饰,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未经触动的人类珍贵遗产的典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34, 34, 34); font-size: 18px;">最为精彩的是后院六扇鎏金雕花的龙门!</b><b>据说这个三层镂空木雕出自一个民间老艺人之手,他一生有十多幅作品,其他已经失散,只有这六扇门还如此集中并完好的保存,国家一级文物。 据说当地人给工匠算工钱的方法很奇特,根据雕落的木屑总量来给钱。第一层雕花的木屑是一两木屑换一两银子,第二层雕花是一两木屑换二两银子。第三层木屑是一两木屑换一两黄金。这种根据工艺难度和手艺的级别计算工钱的方法,虽然特别,但很公平。</b><b style="color: rgb(34, 34, 34); font-size: 18px;">民间有这个东西可是不一般,经历文革而老物件传承,更是难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34, 34, 34); font-size: 18px;">这些布局紧凑,空间丰富的传统建筑,用材非常考究,有着做工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凸显出滇南民居的典型特征,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是云南传统民居的巅峰之作,也是滇南工商业发展史的最好实证。</b></p> <p class="ql-block"><b>这些木制雕刻,你发现没有,没有一幅是相同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据说张家花园装饰华丽,门窗极多,环境十分清幽,有“一百种花,一百扇门窗”之说。</b></p> <p class="ql-block"><b>各式吉祥图纹、戏文人物的雕刻,手法细腻,工艺奇巧,鎏金的装饰显示出富丽堂皇的气派,借形寓意与谐声双关的民间装饰字体的审美特征在整座院落里比比皆是,活灵活现,纤巧细腻,典雅优美,如“长寿”、双凤朝阳、双狮戏球、九仙(八仙拱寿)、暗八仙、喜鹊登梅、麟吐玉书、双凤牡丹、竹报平安、喜上眉梢、象呈升平、犀牛望月、马鹿撞钟、鹬蚌相争、七仙下凡、一路连科、连升三级以及石榴、佛手、桃子组合而成的“三多”寓意多子、多福、多寿等等,在皇恩府内俯仰皆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看完这些凝聚着</b><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34, 34, 34);">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的古村落,心中感慨万分,看来只有</b><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抚仙湖的湖水才能抚平这激动的心情。抚仙湖,湖水晶莹剔透、清澈见底,古人称为“琉璃万顷”。</b></p> <p class="ql-block"><b>抚仙湖的名字还与一个神话故事有关,相传玉皇大帝派了天上的肖、石二仙到人间巡查,来到滇中,只见一池碧水、波光粼粼,两仙人被湖光山色所迷,忘了返回,日久天长变为两块并肩搭手的巨石,永远站立湖边。过去湖东南方有两石在湖中并肩搭手倚立,据说就是肖石二仙,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在湖上驾舟遥望,还能若隐若现地看到两仙人在观赏,为留其迹,故名“抚仙湖”。 相传抚仙湖没有这么大,紧挨湖边有一座繁华的县城。后来因为蛟龙和仙人决斗,把澄江城的地柱撞到了,澄江城就陷落下去,成了一片汪洋。</b></p> <p class="ql-block"><b>白天的湖面微波荡漾,奇丽美妙,变幻万千。</b></p> <p class="ql-block"><b>晚上入住抚仙湖度假村,从入住的酒店窗口看去,月亮湾湿地公园尽收眼底,这是我们这趟出行住的最好的酒店了。我因祸得福还住了个单间。</b></p> <p class="ql-block"><b>从酒店看日落分外美丽,晚霞染红了半边天空。</b></p> <p class="ql-block"><b>华灯初上,看车来车往,睡个好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