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马家窑

建 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路漫漫,往事回首,每当想起马家窑,仍然让我心情澎湃,彻夜难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家窑是山西省闻喜县的一个小山村,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83师工兵营从南方到北方后,参加的第一个重要的国防施工。那里,不仅洒下了我们的辛勤汗水,更实现了我们献身国防,谱写壮丽青春与美好未来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家窑地处偏僻的大山深处,是闻喜县刘庄冶公社属下的自然村,在马家窑附近还有一个叫刘家庄的自然村,那里当年是总参测绘局晋南办事处的机关大院,我们在马家窑的工程施工,就是为他们构筑坑道洞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刘家冶公社有一条由闻喜县通向垣曲县的公路,是我们运送物资和施工器材的唯一通道。由于马家窑所处位置距垣曲县很近,因此施工的生活补给和战士们探家乘车,都习惯去较近的垣曲县。这也是后来战友们将闻喜县管辖的马家窑误认为是垣曲县马家窑主要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家窑的地质条件并不适合构筑大型洞库施工。因此,这里施工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危险性极大。据统计,我们营队在这里施工三年,遇到的大小塌方就达230余次。另外,洞库掘进,大量雷管炸药使用,爆破,排渣等施工环节,都存在着极大的风险。这也成就,激发了战友们施工的警惕性和防护意识。记得一次,一个连队的官兵在即将完成的坑道进行政治教育,突然坑道顶部一块松动石块滑落,就在石头还未落地的刹那间,全连战士们都已经躲藏到了安全地方而无一伤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家窑施工的三年时间里,工兵营党委,始终用安全施工,责任到位指导工程,全营官兵时时以安全第一为己任。因此,全营官兵,没有出现一次责任事故,没有发生一次伤亡事故,圆满地完成了坑道掘进施工,受到总参谋部的表彰和全军的通报表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营初到北方,战士大多是南方人。他们除要克服气候,饮食带来的影响,还要面临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挑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家窑偏僻闭塞,大山深处几乎看不到人家。战友们初来乍到,大部分人居住在用三角钢焊的屋架,用荊条竖起当墙,外边糊上泥巴的房间,房间里面,冬冷夏热,极其简陋。战友们头戴柳条帽,身穿抗美援朝时的破旧工作服,肩扛手拿简单的施工工具。然而,大家怀着报效国防的热情,与险情对抗,与环境抗争,克服困难,努力适应,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施工。为赶施工进度,一连连长,一手拿一个风枪钻孔,一人顶两人,激发了战士的工作热情。二连连长以身作则,勇当排头兵,极大的调动了全连官兵的工作积极性。三连连长,吃苦耐劳,不辞辛劳,保障施工机械的维修和使用,使工程机械始终保持正常运转,而没有出现一次机械故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家窑施工,业余生活单调,文化生活枯燥。那年,娱乐活动没有电视机,也没有半导体收音机。有段时间,战士们喜欢,顺着施工洞口的山坡爬到山脊线,看不远处刘家庄总参测绘局晋南办事处大院内的女兵。看她们在操场上娱乐,看她们嬉笑游戏。其实,战士们不知,那些女兵也关注着山脊线上的那些靓丽健壮的男兵,也在情不自禁地,偷偷瞟一眼山脊线上那些注视着自己的兵哥哥。这件事情引起,营党委的重视。于是,营党委指示二连,派出一名干部,回上级机关,请求配发文体器材。经过该干部的不懈努力,上级主管部门专门给我营每个连队,配发了乒乓球台,篮球架和单双杠等文体器材,极大的丰富了部队的业余生活,调动了官兵工作的积极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家窑施工期间,不得不说的还有各连蔬菜种植的故事。过去听说,南方兵擅长种菜。果不其然,马家窑施工的业余时间,南方兵把擅长种菜的特长发挥到极致。他们种的菜,无论品相,个头,色彩堪称一绝,用“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战士们种的蔬菜,极大的丰富了连队的伙食,吃不了的多余部分,炊事班的战友们就拿到垣曲县去卖,受到老百姓的极大欢迎,在县城形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蔬菜种的好,连队伙食自然就好。许多连队特色菜,如青椒炒猪肚,黄豆炖猪蹄,辣椒炒猪肺,猪肉大包,吃的官兵大呼过瘾,心满意足,至今仍被战友们津津乐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马家窑施工的战友们,都对营部的三轮摩托车(长江750摩托车)记忆深刻。当年,营首长向上级机关请示,开会,都是乘坐这种交通工具往返。那时,营首长还没配属北京吉普,这种开不好,容易侧翻的交通工具,就成了营首长进出山的唯一交通工具。他们有时会乘坐它往返300公里开会,和执行公务。有时,战友们出山也会借机蹭坐。三轮摩托风驰电掣般飞奔在垣曲县城的大街小巷,非常威风,颇有点鬼子进庄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往事如烟,往事岂能如烟。 如今,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一人一田,甚至这清冷的春风,送不走的春寒,目光触及处,总能勾起我对过去的领导、战友、营房、训练、施工、生产和往事的回忆。只可惜,随着军队精简,马家窑已物是人非。刘家庄总参测绘局晋南办事处大院,已经成了当地人的民居。马家窑凝结着我们汗水的坑道洞库也已经报废,原来的样子已经定格在了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间在走,我的思绪却总舍不得离去,徘徊着过去,现在愈是过得开心,马家窑的情节愈是强烈。现在愈是过得烦恼,马家窑的情节愈是难以割舍。怀念过去的马家窑,没有什么可替代,那是永存的另一个世界,它并不属于你。只可惜我太熟悉了的陈旧画面却如此清晰,我无法自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在想,怀念马家窑是每个曾经战斗在那里战友们的本能。虽然,它给我带来后悔失望与悲哀,但它亦给我带来了快乐,而这快乐,却是永恒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感谢于营长,徐正教,李科长,李丁,王秀华战友提供的宝贵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