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为父母,很多时候,我们会替孩子安排好一切,时时刻刻为孩子担心、忧虑。给孩子安排好一切,其实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p><p class="ql-block">有一位读者留言:我家孩子今年4岁,但我总是感觉他有点问题:同龄的孩子会走路的时候,他还 在爬;学说话这事, 别的孩子开始说整句子了,他还在蹦单词,咿咿呀呀的也听不清;别人家孩子都可以自己端着碗吃饭了,他连勺子还握不稳;每次我带他去医院做智力测试,成绩也总是偏低....</p><p class="ql-block">我真担心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以后的生活可怎么办呢?</p><p class="ql-block">经过了解,这个孩子出生时各项指标都达标,只是身体发育有些迟缓而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这位母亲感到焦虑,有很大原因是因为在跟别人家孩子作比较的时候,自己的孩子被比了下去。</p><p class="ql-block">不得不说,有些时候,父母们对孩子的爱,有一些“用力过猛”。</p><p class="ql-block">见过太多的孩子,因为家庭中所充斥的负面情绪而产生躯体化反应,身心的健康发展都受到损伤。</p><p class="ql-block">最戏剧性的是,许多负面情绪往往都打着“爱”的名义。</p><p class="ql-block">比如有些父母认为,爱孩子就是要时时刻刻为孩子担心、忧虑,最好能为孩子安排好一切,结果孩子就真的一点也不能让父母省心了。</p><p class="ql-block">但其实,父母的焦虑情绪会很容易传染给孩子,让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因此受到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处处担心,就是诅咒”,并不是没有道理。</p> <p class="ql-block">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p><p class="ql-block">他去到一所普通小学,在每个年级中,随机选出3个班,煞有介事地做了一次“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最后将“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告知了他们的老师。</p><p class="ql-block">实际上,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这些孩子与班上其他学生并没有显著不同。</p><p class="ql-block">8个月后,再次测试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成绩都有了明显进步,而且性格更加开朗,求知欲更强,与老师关系也特别融洽。</p><p class="ql-block">为什么会出现这-结果呢?</p><p class="ql-block">原因在于:</p><p class="ql-block">它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而且教师通过态度、表情和行为传递给学生,使之受到鼓舞,增加了自信心。</p> <p class="ql-block">以至于在日常教育当中,总会情不自禁的给予这些孩子以某种“偏爱”,使得他们能够在更加积极的环境下健康成长,最终期望变为现实。</p><p class="ql-block">人们把这种因暗含期待而发生的效应叫“期望效应”。</p><p class="ql-block">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更快,发展更好;相反,如果长期传递消极的期望,就会阻碍他的进步和发展。</p><p class="ql-block">而相比起成年人,心理能力并不成熟的小孩子受到暗示影响的程度更高。</p><p class="ql-block">再回到文章开头说到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其实那个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妈妈长期的担忧和过度照顾,反而牵绊住了孩子走向独立、自信的脚步。</p><p class="ql-block">父母是孩子最信任和依赖的人,也是可以施加心理暗示的人。</p> <p class="ql-block">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相信孩子,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给孩子一些积极暗示。</p><p class="ql-block">这样,孩子就能一直向着你所希望的好的方向发展。</p><p class="ql-block">前不久,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p><p class="ql-block">有一位做电视采访的年轻人,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加班,他的妈妈担心他的身体,于是每天都会念叨:</p><p class="ql-block">要记得吃饭,别太晚睡,开车要小心。</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唠叨每天反复好多遍,慢慢他也开始觉得不耐烦,于是一见到妈妈就想逃,免得听她唠叨半天。</p><p class="ql-block">有一次,这个年轻人去采访了证严法师,听到法师说:</p><p class="ql-block">如果一个父母常常担心他的孩子,他的孩子会没有福气;因为福气都被父母给担心掉了。</p><p class="ql-block">如果父母希望他的孩子有福气,就要多多祝福他的孩子,而不是担心她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如果父母希望他的孩子有福气,就要多多祝福他的孩子,而不是担心她的孩子。</p><p class="ql-block">听到这样的话,年轻人十分兴奋,一回到家马上把这些话转述给他妈妈听。</p><p class="ql-block">他的妈妈也很认同,不再过度“担心”和干涉他的生活。</p><p class="ql-block">从那以后,他真的很少听到妈妈再对他唠叨了,而他,也会主动去和妈妈聊天。现在他们母子之间的关系,就像朋友一般自在。</p><p class="ql-block">妈妈常常是一家的灵魂人物,她掌握了一个家的家庭气氛。如果没有一个快乐的妈妈,就很难有一个快乐的家庭。</p><p class="ql-block">然而,大多数的妈妈都过份地担忧子女:课业, 工作,婚姻,健康--几乎 无所不担心。你想,这样的妈妈会快乐吗?</p><p class="ql-block">弗洛伊德说: 心灵的指向是万力之源,一切来源于心里怎么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你的思想、感觉、心向和语言所散发出来的一切都会吸引到你的生命中来。</p><p class="ql-block">这里所说的“心”,其实就是指“信念”。</p><p class="ql-block">你的信念有多坚定,实践的力量就有多大。</p><p class="ql-block">亨利.福特说:无论你相信自己行还是不行,在未来都会被证明是正确的。</p><p class="ql-block">我们相信什么,我们就会出现什么。</p><p class="ql-block">这个原理也能用在生命的一切处,你相信生命是美好的,生命就会越来越美好,相信自己的生命是苦难的,生命就会越来越苦难。</p><p class="ql-block">所以,如果一个妈妈老是觉得“孩子不懂事,不会照顾自己,一定会吃亏上当的”,那么这个担心很可能就成了诅咒,以后你的孩子果然就会如你之前所担心的那样,老是出状况令你担心。</p><p class="ql-block">用“吸引力法则”的说法,就是“心想事成”:</p><p class="ql-block">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能量组合而成的。能量其实只是一种振动的频率而已,每一个物质,都由能量组成,都有它独特的振动频率。</p> <p class="ql-block">同时我们的每个情绪、思维、念头,也都伴随着这些能量的振动,万事万物都是能量而已。所以能量是吸引力法则动力的来源,能量无处不在。</p><p class="ql-block">这就好比你是一座思维的发射台,你的思想就像发射出去的无线电波。</p><p class="ql-block">当这些无线电波发射出去,你这个人就像磁铁一样,把这个宇宙中与这个思维、能量相关的东西吸引到你的生活中。</p><p class="ql-block">既然担心容易变成“诅咒”,那作为爸爸妈妈,我们该如何正确的表达我们的爱?</p><p class="ql-block">在古希腊,有一则美丽的神话传说:</p><p class="ql-block">塞浦路斯的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他精心地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少女。</p><p class="ql-block">他深深爱上了这个“少女”,并给他取名叫盖拉蒂。</p><p class="ql-block">他还给盖拉蒂穿上美丽的长袍,并且拥抱它、亲吻它,他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少女”接受。</p> <p class="ql-block">他还给盖拉蒂穿上美丽的长袍,并且拥抱它、亲吻它,他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少女”接受。</p><p class="ql-block">后来,在阿佛洛狄忒女神的帮助下,雕像发生了变化,它的脸颊慢慢地呈现出血色,它的眼睛开始释放光芒,它的嘴唇缓缓张开,露出了甜蜜的微笑.....</p><p class="ql-block">人们从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得出一个启示:期待与赞美能产生奇迹。</p><p class="ql-block">当我们夸赞一个人的时候,就会吸引越多的美好来到我们身边;</p><p class="ql-block">同理,当我们说一些“负能量”的语言,也会吸引“同频道”的事件上门,这也就是“为什么乌鸦嘴会特别灵验”。</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会运用语言的力量,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创造生命中的美好,从而让我们的内在形成一个积极、正向的循环。</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开始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孩子,乃至周围一切的时候,内心就是一种欣赏的状态,就会提供给我们积极的能量,积极的能量就会让我们选择积极的人生。</p><p class="ql-block">所以,与其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倒不如对待身边人的时候,多给他们鼓励和赞美。</p><p class="ql-block">比如:</p><p class="ql-block">我相信你,没问题的!</p><p class="ql-block">试一试,成功不成功都没关系!</p><p class="ql-block">多做几次,会越来越好的!</p><p class="ql-block">你既然想好了,我支持你!我尊重你的选择。</p><p class="ql-block">我知道你的感觉,我也经历过。</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想哭,别憋着,哭一会儿吧!</p><p class="ql-block">这件事,你决定就好了。</p><p class="ql-block">你可以选择....或…</p><p class="ql-block">我爱你,但不喜欢你这么做。</p><p class="ql-block">如果你再耐心一点,相信这件事情会更好!</p><p class="ql-block">在一个家庭中,上面 的几条建议,无论是夫妻双方还是对孩子教育,都可以适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今天起,我们要当心去检查自己的每个念头,你对孩子:是担心多?还是祝福多呢?</p><p class="ql-block">爱你的孩子,与其担心,不如祝福吧! 因为,“心想事成”,我们的祝福一定会实现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