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教而不研则浅。教学相长,教研互磨,相得益彰,芳菲共享! 周四上午三、四节课,机车小学三到六年级语文老师在四中一楼会议室进行了统编教材习作单元教学研讨。</p> <p class="ql-block"> 首先,黄主任介绍了洛阳市开展的习作单元教学研讨会的课程安排及研讨内容。内容详细具体,对习作单元的四部分内容的教学侧重点指明了方向,同时对习作单元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1.准确定位习作单元精读课和习作例文。2.习作单元各板块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处理。3.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习作教学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要进行方法指导。4.教师课堂语言要规范。5.课堂教学一定要有课时意识,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规划每一课时的内容。通过黄主任的讲解分析,我们对习作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接着,各年级的教师代表进行了习作教学的交流。</p> <p class="ql-block"> 三年级宿老师进行了习作单元研讨《奇妙的想象》,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了解“想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想象故事。然后将讲述的故事整理成文,让学生感受想象的美妙。</p>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孙老师的《习作单元教学初探》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和体验“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在“交流平台”中回顾课文,归纳梳理。引导学生将这个单元学到的按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加以运用,强调写清游览顺序,写好印象深的景物,完成习作。</p> <p class="ql-block"> 马莉老师代表五年级语文教师对第五单元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为单元主要目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习作要求是,“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首先,带领学生明确写人的基本方法:1、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件,把它写具体。2、用多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如细致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把人物的特点写出来,使人物的形象更鲜活。3、描述周围人的反应或者周围的环境,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 然后,通过猜人物、学拟题、选取典型事例、列习作提纲、技巧总结、拟定习作评价标准等,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掌握写作方法,写出好文章。</p> <p class="ql-block"> 刁旭莉老师代表六年级语文教师对第五单元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本单元是习作单元,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经历的一切,带给他们了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如畅快、沮丧、激动、愧疚、欣慰、难过、欣喜若狂、追悔莫及…… 选择一种印象最深的感受,把事情的经过写下来,表达自己真实自然的情感,让真情自然流露。写作指导分为四步,审题、立意、思维导图、方法,重点在思维导图和方法上。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明白,开头要导入真情,中间要把事情写具体,自然流露真情实感,结尾总结全文,与开头遥相呼应。然后,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上:1.通过景物描写,烘托出自己内心的情感。2.在叙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3.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4.运用心理描写,写出情感的变化轨迹。</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主抓教学工作的魏校长对老师们汇报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分析,强调了习作单元的课文与习作例文的教学重点及训练目标。对习作单元的教学提出了听、说、读、写的要求,特别对读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p> <p class="ql-block"> 已近中午时分,老师们仍然沉浸在统编教材习作单元教学研讨之中。这样的真教研、深教研,令大家收获满满,明晰了教与学的努力方向。老师们不断反思,深入总结,写下自己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学思习行 助力成长</span></p><p class="ql-block"> 4月8日上午第三四节课,机车小学三到六年级语文教师集中进行了统编教材习作单元教学研讨。</p><p class="ql-block"> 这次习作单元教学研讨,我们前期先分年级进行了梳理。今天,四个年级的老师代表对所执教的年级习作内容进行了精彩汇报。</p><p class="ql-block"> 通过老师们的分享,让我们对小学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的编排有了新的系统的认识。三到六年级习作单元是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梯度系统安排的,随着年级的增长,对学生的习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梳理,老师们对各年级的习作内容更加了解熟悉,更加明了教学时要整体把握知识结构,关注整体语文体系,服务于课堂教学。同时,要站在学生视角思考问题,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习成绩,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这样的大教研,有助于我对各个年级的习作单元在整体上有一个系统把握,也能更好地意识到自己所教年级在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性。在之后的习作教学中,我会更深入地研究教材,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认真落实三维学习目标,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紧密联系生活,加强对学生训练,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p><p class="ql-block"> 钱理群教授曾说过“语文教育就是一群爱读书、爱写作、爱思考的老师,带领着一群爱读书、爱写作、爱思考的学生,进行读书、写作、思考。”相信通过此次习作教研,老师们会有更多的思考和收获,让我们且思且行,且悟且进……</p><p class="ql-block"> 四年级 <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吴小营</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加强教学研讨,提高学生素养</span></p><p class="ql-block"> 4月8日上午,机车小学三到六年级语文教师在魏校长和教导主任黄主任的带领下,针对三至六年级的习作单元,进行了教研活动。</p><p class="ql-block"> 黄主任对中高年级的习作教学提出了目标和要求,并由教师代表进行习作教学的交流。</p><p class="ql-block"> 整个交流活动共分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习作训练目标是:分析交流习作要求,通过“实践练习+评价交流”模式,实现读写有机结合。教学重在文章赏析,兼顾习作方法总结指导。第二部份——精读课文训练目标:正确分析人文主题,采用“剖析结构”模式,落实语文要素训练目标。第三部份——习作例文训练目标:通过“范文引路”,明确多样化习作建构模式,形成自我习作框架建构思路。第四部份——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训练目标:回顾总结写法,通过“搭建框架”,实现练习巩固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最后,魏校长针对此次研讨活动总结,提出了采用听、说、读、写提高学生的习作与阅读水平,不同的年级要根据不同的层次具体要求,进一步实施,着力提高学生的习作与阅读素养。</p><p class="ql-block"> 六年级 尚盈</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习作教研心得</span></p><p class="ql-block"> 春回大地,草长莺飞时节,我们机车小学三到六年级语文老师在一楼小会议室进行了习作教研活动,通过今天对习作教学的梳理,我对统编教材有关习作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怎样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其实,离不开这四个字“听说读写”。特别是“读”。我认为学生读课外书有助于积累词汇,提高写作能力。博览群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天长日久,自然会产生写的欲望。而且因为读的书多,写起来也会有信手拈来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平时写作文时,我也发现那些勤读书的孩子,写出来的作文大多引经据典,内容充实,而且有深度。杜甫诗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多读书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总之,可以用培根的一句话来高度概括读书的好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p><p class="ql-block"> 所以,书读多了,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胸有成竹,得心应手。</p><p class="ql-block"> 六年级 金兴阁</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习作研讨,指明教学方向</span></p><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百花盛开,周四上午,机车小学三到六年级语文教师在一楼小会议室开展习作大教研活动。</p><p class="ql-block"> 3~6年级的多位语文老师对本年级的习作单元教材进行了深层解读,黄玲主任就自己外出听习作单元研讨课的收获与思考为我们作了精彩分享。对我本人来说,可谓久旱逢甘霖,滋润着我,营养着我,指引着我今后的习作教学。</p><p class="ql-block"> 一、我对习作单元各部分的作用有了更深的理解。精读课文重在文章赏析,兼顾习作方法总结指导。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回顾总结写法,通过“搭建框架”,实现练习巩固的目的。习作例文通过“范文引路”,形成自我习作框架建构思路。习作训练目标是:分析交流习作要求,实现读写有机结合。</p><p class="ql-block"> 二、明晰了习作单元精读课和习作例文的定位,灵活运用。如:习作单元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是不同的,习作例文也不能作为精读课文来教,也不能作为略读课文来教。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等板块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组合教学。</p><p class="ql-block"> 三、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习作教学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要进行方法指导。</p><p class="ql-block"> 四、讲练结合。习作后要进行交流讲评。在讲评时,让学生上台宣读习作,大胆展示自我,让学生从老师和学生的不同评议中找到可取之处及不足之处,品尝成功的喜悦,增添了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既提高了作文写作能力,又提高了评议能力。</p><p class="ql-block"> 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次大教研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为我今后的作文教学指名了前进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三年级 李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