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浓于水 源远流长

许凤仙

<p class="ql-block">  —、父辈往事 </p><p class="ql-block"> 咱老许家祖籍益阳市桃江县花果山乡,那是一个山林葱郁、阡陌纵横、小桥流水、农舍飘烟、田园风光很美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 祖父那一辈,家境贫穷,名下无半分田土,是给地主打工的佃农。父亲六岁时,祖父在沅江帮地主家夏收,晚上洗扮桶时不幸滑进水塘里淹死了。家里本就一贫如洗,倒了顶梁柱,祖母一时无法支撑。父亲姊妹五人,上面的两个姐姐均在十四岁时送人当了童养媳,两个哥哥大的也才十二岁。没法活,祖母只得带着两个小些的孩子在四乡乞讨,受尽白眼和欺凌。孤儿寡母,忍饥挨冻,苦度光阴。 </p><p class="ql-block"> 过了几年,为找活路,祖母将我的两个伯父托亲戚带去华容、九都(如今汉寿、南县)一带给人放牛,可怜他们也才十多岁,无父无母在外孤苦挣扎。父亲十岁便打柴挑去桃江卖、给地主放牛割草挣点钱帮衬祖母。十七岁时,父亲到益阳城拜师学泥工,从此在益阳安家定居。 </p><p class="ql-block">  两个伯伯一直漂泊在外,后来在汉寿缸头咀乡娶妻生子,安顿下来。父辈们在世的年代,交通、通讯很不发达。从益阳去汉寿,路上要几天,舟车劳顿,夜宿沿途农民家,稻草铺地和衣而卧。转船两趟后还要走很远的路。一封书信少则半月多则月余才能收到。遇急亊往益阳拍封电报,堂姐也要走很远才能到镇上的邮局。 </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初,堂姐润珍结婚时,妈妈由二伯领路带着我的两个小妹去汉寿喝喜酒,回来听她讲路上的遭遇,简直不亚于唐僧西天取经。那年月,近在咫尺的汉寿仿佛远在天边。父亲年纪越大越顾念亲情,每当年节家人聚餐、特别是喝了几口酒后总会念叨:我要去趟汉寿… 后来也终于带着大孙子去过一次,路途依旧艰难辛苦,却也了了一桩心愿。</p> <h3>我的父母亲</h3> <p class="ql-block">第一张全家福(1984年)</p> <p class="ql-block">第二张全家福(1998年)</p> <h3>2019年春节全家福</h3> <p class="ql-block">二、再续亲缘 </p><p class="ql-block">  斗转星移,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后国家富裕了,路桥四通八达,手机人手一部,微信、视频拉近了五湖四海的人。父辈们都不在了,我们这一辈也都退休了。以前孩子小、工作忙,与伯父家的堂姊妹们鲜有走动。在闲下来的日子里,像父辈们一样,我们也越来越念记远乡的亲人,他们怎样了,过得好吗? </p><p class="ql-block">  几年前,二哥二嫂第一次去到了汉寿堂姐家,高速公路飞越山壑、飞越洞庭湖,一路畅通无阻,两个小时不到就见着了阔别多年的亲人。去年五月、兄妹们再次去了堂姐家探亲。几代人欢聚一堂,约定今年清明,许家后代齐聚桃江花果山寨子仑,祭祖寻根。 </p><p class="ql-block">  四月四日清明,下了多日的雨终于停了。上午九时许,来自广东、株洲、常德、汉寿及益阳的宗亲相继驱车来到桃江花果山约定地点汇合。亲人相见欣喜异常,除堂姐润珍和他的几个孩子外,堂妹和其他的来客我都是第一次见到。光阴荏苒,当年仅几岁的习华如今都当爷爷了。虽然几十年没见面或从未见过面,大家一见面就十分亲切和熟稔,血浓于水啊。 </p><p class="ql-block">  寨子仑北坡,据说解放前是许姓宗祠的私家坟山,解放后虽几经分山,山坡上葬的仍是一些故去了的许姓人。今天要祭拜的,有我的父母,还有祖父母及曾祖父母。坟头上,一个个纸球随风舞动,后辈们站在墓碑前,仔细辩认着模糊的字迹。家族的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变得清晰而生动起来。山坡上的坟茔里,至少长眠着我们前三辈的先祖,坟茔前,来叩拜的有老少四代人。小小的一个家族,是一个民族的缩影。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时代的命运息息相关。祖辈们所承受的苦难没有再往下延续,如今我们及后代们都生活得很好,一代更比一代强,一代更比一代幸福,先辈们九泉之下若有知,一定倍感欣慰。</p> <p class="ql-block">2020年在汉寿堂姐家</p> <p class="ql-block">三、宗亲足怀 </p><p class="ql-block">  这里特别要提到咱本家弟弟,从桃江花果山乡走出去的足怀。足怀小时侯家境贫寒,他母亲去世得早,父子俩相依为命。父亲务农供他读书,有时到城里我父亲的单位上做点小工。足怀从小读书很勤奋,遵循了祖父为他取名的立意“心足怀远”。寒门学子走出了小小的山村,一路读到位于南京的河海大学。大学毕业后,分到湖南海事处,成家立业后不忘养育之恩,将乡下的老父亲接到省城一起生活。足怀的爱人赵慧是个长沙妹子,为人热情贤惠,待公公也很孝顺,老人家含辛茹苦几十年,晚年享到了儿子的福,令乡邻羨慕。足怀业务能力强,工作务实,职务职称一路升迁至省水运事务中心的总工程师、一级调研员。 </p><p class="ql-block">  足怀身份变了,却依旧朴实谦和。清明节前特意打电话问我们哪天下乡扫墓,执意要请我们吃饭。往年回乡扫墓,足怀常去我父母坟前上柱香或挂上纸球,总记着多年前父辈间的一些交情。今年我们家连同远道来的客人共有二十多人扫墓,应该是我们请足怀一家才好呀。可盛情难却,足怀早早地在山下等我们。一行六台车,浩浩荡荡来到足怀家。 </p><p class="ql-block">  足怀几年前在老家宅基地上建了两层小楼房,逢年过节带女儿女婿回来小住一下。见我们到了,足怀爱人立即端上香喷喷的擂茶、一杯刚过,又端来了芝蔴豆子茶。厨房里,几个亲戚在帮忙做饭,不一会,鸡、鸭、鱼、肉及各种产自自家菜园的时令蔬菜摆满两大桌。我知道,从采购到制作,这两桌菜一定是从昨天准备到今天,辛苦了足怀和小赵。这年月,愿在家里亲手做菜款待客人的,一定是深情厚意、一定是最高礼遇。心领了,酽酽的擂茶醇醇的酒、丰盛可口的饭菜,都蕴含着浓浓的化不开的亲情。 </p> <h3>四、美好时光 <br>  从桃江扫墓归来,我们陪着客人们游览了周立波故居,第二天上午又到会龙山公园玩了一圈。亲情流淌、开心快乐,留下许多幸福的瞬间。由于天气不太好,时间又比较仓促,这次亲们在益阳没有玩尽兴,招待不周留下许多遗憾。好在亲情之路已经连通,我们约定常走动常联系。亲们多保重,期待下次再相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