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到黄山看云海

良民

<p class="ql-block">  儿时读书就对三山五岳有了深深印记,五岳所指的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没有争议;而对三山所指,因各家各派文化传承不一样,有三种看法,一是神话传说的龙脉三山:盘古开天辟地之喜马拉雅山脉、玉帝天庭的昆仑山脉、女娲炼石补天的天山山脉。二是道家修炼传说的仙海三山:蓬莱、方丈、瀛洲。三是俗家百姓推崇的景色三山:黄山、庐山、雁荡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见岳!黄山,这座引无数人竞相吟诵的名山,一直就成了我登揽临胜的向往之处。</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去黄山,还是在一九八九年,当时随单位外派去南方考察学习开放经验,在南方沿海七城交流完后,便想直奔黄山,因无直达航线就去了杭州谋求中转,结果因天气原因,黄山停航,错过了去登临黄山的机缘。</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去黄山,是一九九〇年去上海南京公干,完事后,在南京寻求直达机票太晚,没有时间逗留,只好放弃去黄山的念头,打道回府。</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去黄山,是二〇一七年的春天,终于成了自由之身,不再顾及任何约束的声音,可以随时放飞自我的心情。选准了最佳季节,约伴登临黄山,了却心中快事。</p><p class="ql-block"> 来到汤口,住在黄山脚下的那一个夜晚,仔细研究了一下登山的线路,做好功课。早上6:30分准时出发,慈光阁上缆车到玉屏峰那一段沿途,车窗外珊珊影绰,雾茫茫的,只感觉索道向上拉伸的运动。走出缆车,踏上黄山的第一脚竟是那样的冰滑,岩石洞口上淌满了冰溜,驻岩而立的松树挂满了冰凌花,绿白相衬之间更凸显了松骨傲寒的气质。</p><p class="ql-block"> 踩着雾气化水凝结成的细碎冰碴儿,小心翼翼地向山上攀沿,浓雾重重,能见度很低,耳畔的风声提醒着裹紧衣衫,看到近前的雾凇奇装还是忍不住抓拍欣赏。虽然此时心里直打鼓,如果到了迎客松,还是这样的昏暗遮蔽天气,就只能向黄山说声遗憾了!</p><p class="ql-block"> 随着高度的攀升,感觉雾氲弥漫缭绕的程度在减弱,台阶两侧松枝上的冰棱也在逐渐融化,嘀嗒的水声感觉就像在下雨,心中抱有些许期盼的喜感,也就加快了登山的步伐。“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这是登山者给予的忠告,在低头一步步踏实的过程中,听到前方惊叹的欢呼声,停足观望,黄山为我们这批造访者打开了她壮丽的水墨丹青画卷......</p><p class="ql-block">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轮红日,坚定地冲散雾气蒙蒙绕遮,展现它圆彤的光貌,释放着它洒向人间的温暖。在阳光的辉映下,褪去雾衫的褐岩群峰露出了力量肌肉的线条,羞涩的海朵织成的云衣环绕期间,天地间的情意在遮遮掩掩之中呈现自然柔美刚正之色。风也赶来凑趣,吹开云衣的一端,另一端的海朵也赶紧移过来遮掩一端,你来我往,风调云笑,群峰逶迤,云海旖旎,氤氲散尽离愁别绪,正引千丝万缕云锦织就。</p><p class="ql-block"> 走近了,抚摸那一柱擎天的岩石,轻轻拍打,感知它的风采伟岸,“岱宗逊色”题款就是这么张扬霸气!它对面陡峭岩崖中的那棵迎客松依然是那么的坚强稳固,咬定黄山破岩中,任尔霜露雪雨风。站在这前海观景台里,左莲花,右天都,两峰映衬视线中,眼前云海翻做浪,西游天马任行空,身后巨大的褐岩落满了古今各路名家的题刻,昭告黄山天下秀!</p><p class="ql-block"> 反正游客也不多,静静地在此处来回徘徊,没有喧嚣,置身世外的那种恬淡也不忍舍弃离开,能多呆一会儿是一会儿,难得和这山雾云海共融。同行者提醒有的人往天都峰方向去了,都说来黄山不登天都峰就白来了。我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来黄山各有所好,遇不着云海时,登山一览不失为一种雅趣;遇着云海了,还去登山,等你爬上1810米的峰顶,在光芒万丈的阳光里,云海散尽,你感受的登顶我为峰与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吗?再者,提前把体力透支,接下来的翻山越岭该如何蓄力。我为云海而来,自然追云海而往,下一步光明顶方向前进。</p><p class="ql-block"> 这一路也就是三三两两的人群,鲜见大规模的旅游群体。在宁静的山路上行走,雾气缭绕的竟有些寒意,捡了一根松枝做杖,一路敲打着野草台阶。走走停停,赏石拍照,远眺青峰白云间,近观狭缝生幽烟,百步云梯似等闲,溜溜达达一线天。奇松,或冠平如盖,或倒悬绝壁,或斜插云天,或直立挺拔;怪石,似鸟似兽,或圆或方,似鸟啄松,似兽护松,龟蛇守云梯,鳌鱼吞云端。方圆捧立青松于云天,峰壑巅坡兀立神韵在地表;青松相伴,风墨唱和,云雾牵毫,山石画卷,转亭阁,过鹿泉,不曾有半点疲意贪休憩。</p><p class="ql-block"> 来到了第二个天海观景台,这就更棒了,纯属东瀛神州篇。此时远端的群峰更像是云海中的小岛,峰顶在云海中忽隐忽现,变幻着形状,典型的电视剧《西游记》取景镜头。这云海的浓烈翻卷,让你感受到天地之间的气势磅礴,盛大恢弘,似浪花簇簇,似惊涛拍岸,似洪流涌动,似水运波澜,似轻纱曼舞……这么说吧,你把所有的形容词用到这里都不足为过,那变幻的影像就是在你的眼里放映一部云天极地的景色,让你的心里五抓六绕的,目瞪口呆!太美了,美不胜收,美的让人把持不住,美的想要融化在这云海里,可惜了,肉胎凡身只能得到精神上的洗礼,却不能乘风踏云休闲世外。谢天谢地谢神,前两次的错过,难道就是为了今天的相遇!</p><p class="ql-block"> 同行者兴奋地直蹦直跳直叫,直嚷嚷让我整诗填词,唱诉云海美景。相机噼里啪啦照个不停不歇,诺大的一个观景台此时只有两个人的存在,可以尽情地张狂,尽情地得瑟,尽情地摆拍!受到了赞扬的我,此刻更得抓紧吹嘘自己的选择玄机。你看眼前在云海中翻转而出的小岛,像不像道家所言的仙海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这可是拍摄西游记里太上老君的过往之处啊!黄山所处的地理位置正是南北气流相汇的高低压槽带,高山峡谷的层积云和雾气随涡流升降,环顾国土全境也只有黄山具备形成这云海奇观的条件,从玄学神话来说,黄山古称太子都,也是中华龙脉的一个气点,神秘莫测,在此点以北多是一统河山之主,以南多是半壁江山之主。神侃的对不对不知道,反正当时就那么信口开河了,面对黄山云海美色,激动的心掩不住激动的嘴!</p><p class="ql-block"> 太阳出来了,躺在鳌鱼峰的山石上晒晒太阳,直射的阳光让你很惬意很舒服,兴奋过后的放松感,让人有一种贪恋暖意,很想睡一会儿的感觉,不愿意起来继续前行了。这下惹祸了,在海拔1770多米的高度接受阳光的洗礼,短短的20几分钟就把自己晒二胡了,红红的关公脸有点疼!南来的,北往的,陆陆续续的旅游群体也上来了,有点热闹了。切,走起……</p><p class="ql-block"> 在光明顶底下的饭店进食中午餐时,不同方向进入山中的游客在这里汇集,人声鼎沸!休息了半个小时左右,向光明顶攀登。此时的黄山美景在脑海里已经饱和了,再加上人流的碰撞闪躲,脚步开始蹒跚了,气温也升高了,云海雾气基本也没有了,汗开始下来了。到了光明顶,草草照了个纪念像,观望着对面的最高峰1864米的莲花峰。同行者问了下一个目标地,便回了句“飞来石”,立马开走。</p><p class="ql-block"> 走在群峰顶,这下懊悔了,为了块飞来石,只是应了《红楼梦》影视里的一个景,“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这梦圆得走路太闯腿。上山容易下山难,耗时2个多小时,只为走路,别无景色,好不容易斜插到狮林大酒店那一带的开阔地,休整养神,逗逗同行者乐子,也算放松了一下后,赶紧寻找缆车站下山,出云谷寺缆车站乘大巴驶向出发地南大门。</p><p class="ql-block"> 下山后,同行者向其他同行者沟通着黄山的云海景色,相互间为彼此错过的风景而感叹!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因为选择的路不同,收获的景色也各有不同。看到唯一的同行者,兴高采烈地炫耀,那种满满的快乐收获感,让我坚信无悔,不愧!</p><p class="ql-block"> 自古文人墨客登黄山,留下诗篇墨宝众多,但没有一篇可以称得上是对黄山之美的高度概括。提到五岳,能用一个字提炼表达,但提到黄山,总是想说点啥,又总是说不清楚点啥,汉文中所有的赞美词汇用到黄山身上都不足为过,要想给黄山打造一个独一无二的赞美称谓,实在找不出那个独秀于林的形容言词!我想,这也就是黄山独有的魅力吧,让所有的造访者面对着美景心跳眼炫口呆......留下的都是满满痴醉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