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上的民族

朝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德国,处于欧洲的中枢地带,北起烟波浩淼的北海和波罗的海,南临挺拔雄奇的阿尓卑斯山,生存在这中间的德意去民族,精力旺盛,它曾想用武力征服世界,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但均以失败而告终。希特勒在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扬言要在柏林的勃兰登堡凯旋门检阅他那凯旋之师。然而历史跟他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德国在135万吨炸弹的倾泻下,成了一片废墟。战后的德国被胜利者划分为两半,东面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西面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柏林亦被切割成东柏林和西柏林。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勃兰登堡凯旋门恰被划人东西柏林边境的50米无人地带之中,被蜿蜒45公里的柏林围墙紧紧地夹在中间。人们只能隔着围墙去凭吊它。在这凯旋门的不远处,正是希特勒当年的地下指挥部,如今已变成荒草萋萋的土丘,希特勒连同他的情妇则早已化作土丘下的一抔黄土。玩火者必自焚!在西柏林的库菲斯腾丹大街,还保留着被战火削去一半的威廉皇帝教堂,德国人有意不去修复它,为的是记住这惨痛的历史教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在废墟上站起来的民族,在不长的时间内,便在经济上恢复了元气,尤其是联邦德国,目前国民总产值已跃居世界前4名,对外贸易则仅仅次于美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去年9月,我们中国青年报刊代表团一行3人,应联邦德国新闻局的邀请,访问了西德的汉堡、波恩、科隆、斯图加特以及西柏林、虽是走马观花、得到的启示却不少。毋庸忌讳,西德经济的腾飞,有值得研究的制度问题,亦有美国的援助,还有一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这个民族的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在这种精神支配下的良好国民素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踏入联邦德国,首先吸引住我们的是那高度现代化的建筑,那楼群对峙的城市,那花园别墅式的农村,那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那横卧江流的拉索大桥。很难想象,这一切都是在战后的4亿立方瓦砾上建造起来的。希特勒挑起的战火给这民族带来了几乎是灭顶性的灾难。全国有230万套住房被炸毁。像科隆这样拥有70万人口的城市,剩下的只有4万人,而房屋仅存300幢。当时的交通实际上已陷于瘫痪状态,3000多座铁路桥被炸毁,莱茵河上24座桥梁就被毁掉23座。1/3的铁路无法运行,1万辆机车成了废铁。人们没有水没有电,也没有煤气和食品,80%的德国人营养不良,40%人受肺结核的威胁。他们没有在怨恨声中束手待毙,也没有在纠缠历史的功过中流失光阴,而是肩承历史的重压,直面惨淡的现实,在烧焦的土地上重建家园。在访问中,我们发现联邦德国的博物馆特别多,展示德国古代文明的有之,谴责那场灭绝人性的战争的有之,他们敢于承认那场战争给世界带来的危害,不像我们的一个邻国为自己的罪责诸多辩解,歪曲历史,甚至为军国主义招魂。他们更多的则是展览战后创造的各项奇迹,其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之意尽在不言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德国人办事讲效率。这点我们未出国门已开始感受到了。从接到出访通知起,我足足忙了近一个月才拿到出国护照。而上京3天,联邦德国驻华使馆便把签证连同那份详尽的访问计划送到我们手中。出国后这种感受就更为深刻。这次出访没有随团的翻译,一踏上飞机,我们这些平日自诩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无冕之王”,便一下成了“聋子”和“哑巴”,上机后第一顿饭就闹了一个大笑话,面对德文菜单,我们只有“乱点鸳鸯谐”的份儿,结果空中小姐笑容可掬地端到我们面前的竟是一盘“生猪蹄”,叫苦不选之余,我们几个初出国门的人,真有点担心能否跟陪同人接上头。出国前,西德驻华使馆的官员只告诉在德国接我们的叫贺勒曼先生,当我们忧心忡忡地走出法兰克福机场时, 一位英俊威武的德国小伙子微笑着向我们迎过来,他逐一跟我们握手的同时准确地叫出我们每个人的名字,不用5分钟便为我们办好了转机手续。当我们飞抵汉堡时,当地的陪同海佩春女士已在那里恭候多时了。好家伙!时间差的反应还没恢复过来,便安排汉堡政府官员的接见,当晚还到一高级官员家中作客。次日早晨,我们依计划乘船参观完汉堡港之后,准时于10点正上了一个小岛,访问MBB航空公司。就这样,在为期14天的访问中,安排了近40个项目,而中途竟没一个环节发生梗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德国人有极强的时间观念。在访问汉堡大学时,我们提前10分钟到,海佩春女士告诉我们,被访问者绝不会迟到,也绝对不会提前等候的,她带我们到大学对面的公园转了一圈,当我们依时到达预约的地点时,接待我们的教授正好推开办公室的大门。在斯图加特的福利处,处长兴致勃勃地跟我们交谈了两个小时,当他抬手看表时,发现接见时间超过了1分钟,马上很有礼貌地中断谈话:“对不起,我还有接待任务,咱们另约一个时间好吗?”果然,我们刚刚离席,处长的助手已把来访者引进会客室了。德国人对不守时间者是极为不满的。那一天我们乘旅游车到东柏林去,在返回西柏林路上,车停在一公园旁小憩,我们因被风景迷住了,迟回了两分钟,竟引起车上的人一阵热烈的掌声。导游员微笑地告诉我们:“这是对你们迟到的一种善意的批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德国人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联邦德国把竞争的机制引进经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政府颁布的“卡特尔法”规定,禁止一切限制竞争的行为。每一个精明的企业家,都变着招数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汉莎航空公司,是西德最大的一家航空公司,有一条很有吸引力的规定:只要购买北京至西德的双程机票,便可一次性签票免费乘坐西德境内的任何航班,哪怕你游遍整个西德。在斯图加特附近的奔驰汽车公司,不但以它的优质驰名世界,它的推销手段也十分奇特,凡是欲到它公司购买汽车的顾客,都可以乘坐它的敞篷汽车参观生产“奔驰”的整个流程,以示“奔驰”质量的透明度。汉堡港是一个自由港,为了增加港口的吞吐量,免费为来往货轮提供仓库。一些中小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也不断花样翻新、像我们下榻的汉堡酒店,便可凭它的住宿证免费乘坐地铁。目前西德的劳力供大于求,为了在竞争旋流中不至于被淘汰,每个人都设法提高本身的文化素质和掌握一技之长。目前西德参加业余大学学习的学生达470万人。各种专业培训班更是应运而生。我们的陪同贺勒曼先生,在外交专科学校毕业后曾在西德驻华使馆工作,为了在外交部谋求更高的职位,他停职回慕尼黑进修大学本科的课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德国人很讲法度和公德心。西德是一个自由度很高的国家,人们可以示威游行,可以编国家领导人的政治笑话。在斯图加特广场,我就看到一反对建核电站提倡用太阳能的集会。在波恩的一家新闻俱乐部,我就看见在墙壁上挂着把总统、总理以及各部长画成人面兽身的漫画,有的画成熊,有的画成象,有的画成虎,也有画成蛇和乌龟。德国人生活上虽然有点狂放,在西柏林就有男女混合的裸泳场!但凡是触犯法律的事,谁也不敢轻举妄动,例如法律规定在波恩的国会大厦方圆一平方公里内不准示威游行,示威者哪怕言词最激烈,也不敢超越“雷池”半步!西德人很讲究自觉性。那天我们一大早就从汉堡酒店乘地铁去汉堡港,虽然车站就是我们几个人,没有住宿证的海佩春女士,还是规规矩矩地补了一张票。对于一些没有形成条文的社会公德,人们都自觉去维护。一天黄昏,我们在波恩一植物园漫步,只见一抹斜阳,数串光斑,芳草如蓝、枫叶如丹,真是妙不可言正当我要步人草坪请同伴为我拍照留影时,贺勒曼先生上前制止了我。我逗笑说:“这里没旁人,也没挂牌子,怕什么?”贺勒曼先生急了:“No!No!牌子在每个公民的心中!"经他这么一说,我脸红了。在西德,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花草飞鸟都得到人们的爱护。马路两旁,尽是姹紫嫣红花的世界;喷水池边,则是成群结队的小鸟和鸽子的天堂。人们对公共卫生也非常注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德国人很讲求实际。这不但反映在性格上的一是一,二是二,不喜欢绕圈子,而且在消费上也十分讲求实惠。我参加过的大小宴会,都没见到易拉罐饮料,他们认为易拉罐是在远足和郊游时用的。不像我们国内一些人,未富先讲派头,动不动就噼哩啪啦拉易拉罐,扔掉的比喝掉的还贵。西德人一般月薪在3000马克左右,高消费足承受得了的,但他们也不是盲目去追求名牌产品,更多的是讲求物有所值。像西柏林“欧洲购物中心”这样高档的精品商场固然客如潮涌,而一些廉价商店同样有不少人光顾,西柏林的陪同霍吾道先生,是一位豪爽的文化人,他在柏林大学任教,专门研究中国的电影,业余还兼两份职,按说收入是相当可观的,可他就只花800马克购了一辆英国的旧轿车。他让我们坐他的车兜风,毫无不够威风之感。他对这车感情可深呢,它曾伴随他跑了一趟巴黎,平日也形影相随,他为它起了一个亲热的名字:“小姑娘!”他说这车最大的优点是实用,不怕别人偷,一旦不能再驶时,便可拆了车牌,在马路边一扔了事。他宁愿把购新车的钱省下来买书和到国外去旅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德国人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联邦德国经济很发达,但潜伏很多危机,失业、吸毒、青少年刑事犯罪便是面临的三大挑战!石油价格两次暴涨,1982年起失业人数已突破200万大关。在西德的任何城市我们都可以看见因失业而流落街头的乞丐和卖唱者。在科隆我就看到一中年汉子在大街上画着一只狗,上面写着:我和我的狗都在挨饿!联邦政府称失业是对政府的“第一号挑战”。吸毒者我们就见过不少。在西柏林,一位披着破黑大衣的姑娘,她蜷缩着头,不停地蘸着唾液擦一盘又旧又脏的录音带。偶尔抬头,才发现她模样很美,只是目光呆滞,面容灰暗,疲惫不堪。霍吾道先生告诉我,这是一个吸毒者。据统计仅青少年就有4万吸毒者。青少年犯罪我没目睹过,但在街上碰见不少“蓬克”,他们不分男女剃着阴阳头,把头发染得红红绿绿,像一只脱了毛的火鸡。有些把崭新的牛仔裤剪开一道一道口子,裸露出雪白的大腿来。他们是青年中的颓废派,对前途感到渺茫。在斯图加勒博物馆我就看到一个女“蓬克”醉倒在台阶上,嘴里不停地大叫:“我没醉!我没醉!政府是个大骗子!”据调查青少年的犯罪占犯罪者的1/4。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实行很多相应的措施。如为了缓冲就业的危机,他们办了遍布全国的职业培训中心;为了帮助吸毒者,每个地区都办起了戒毒所;为了减少青少年犯罪,国家拨专款成立各种规模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我想,当年他们直面残酷的现实,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如今他们也用这种翔实的态度,去迎接新的挑战,也一定能战胜潜伏的危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9月18日,我们乘坐汉莎的波音飞机启程回国,当波音飞机在法兰克福机场上空徐徐上升时,我禁不住透过薄薄的云层俯瞰德国的大地,那奔腾不息的莱茵河又一次牵动我的情思,半个月访问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那巨轮游弋的汉堡港,那车如潮涌的“奔驰”工厂、那银鹰穿梭的“MBB”航空公司,那繁华喧闹的柏林城....我突发奇想,有朝一日拆掉那柏林墙,德国精锐的经济之师,足可以浩浩荡荡迈进勃兰登堡凯旋门的,检阅这可称雄世界经济大军的,当然不是希特勒之流,而是在这曾是废墟的土地上创造奇迹的人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自强不息的民族,是最有希望的民族!</span></p><p class="ql-block">选自卢锡铭.《带走一盏渔火》.</p><p class="ql-block">1986年3月发于《黄金时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