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木森名师工作室】万物争相复苏季,数学源头活水来

如梦初醒

记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经济开发区初中数学教研活动 <p class="ql-block">你有一种思想,</p><p class="ql-block">我有一种思想,</p><p class="ql-block">彼此交换,</p><p class="ql-block">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p><p class="ql-block">甚至多于两种思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一萧伯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left;"> 树林葳蕤,鲜花盛开,芳草碧绿……俨然一帧花红叶绿的水墨长卷绵延于三月的天地之间。为了推进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釆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区初中数学教研组开展了以"同课异构"为主题的课堂教研活动。</p> 上课时间还没有到,同学们就开始了课前准备,学习热情高涨! <p class="ql-block">  第一堂课是罗晶老师主讲,罗老师上课的内容是《矩形的判定》,罗老师充分利用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理念,通过联系实际问题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几何画板等教具,引导学生探究论证矩形的判定方法,一讲一练,层层递进,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掌握知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课堂效率。</p> <p class="ql-block">  第二堂课是陈海华老师主讲,陈老师上的课亦是《矩形的判定》,在课堂上,陈老师通过类比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将本节课的问题抛出,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通过一题多解,来获得矩形的三种判定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体现了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良好的专业素养。</p> <p class="ql-block">  两位老师对概念及判定的证明过程讲解到位,思路清晰,条理性强,善于总结规律和解题方法,展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p> <p class="ql-block">  在教学过程中,参加教研活动的各位领导与老师都全神贯注,认真仔细的做着听课纪录。</p> <p class="ql-block">  在本次教研活动的第二个环节中,两位老师对各自的课进行了点评与反思。罗老师表示,整节课上完,时间上比较赶,例题处理的不够紧凑,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再进一步研究教材;陈老师认为课上还存在遗憾,没有紧跟教材上的内容,因此在时间上没安排好。随后其他老师也对两位老师提出了他们的看法。</p> <p class="ql-block">  八中朱金兰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两位老师都是经验十足,思维流畅。罗老师非常注重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到生活中去这一理念,通过设疑-猜想-论证,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究,灵活运用文字语言和几何语言的转换,思维紧凑。陈老师通过一题多解,发散思维,与学生一起对题目深入分析,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  十中刘汉泉老师表示,两位老师课上的都十分精彩,思维流畅,耐心给学生思考时间,值得我们学习。</p> <p class="ql-block">  三江中学何勇老师认为,罗老师上课有激情,有耐心,板书规范,教具多样,细节到位,重难点突出,快而有趣,干脆,一气呵成!陈老师在细节上处理十分到位,在对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又回顾了相应的知识体系,联系生活实际,循循善诱。</p> <p class="ql-block">  五中刘祚禄老师表示,这两位老师的共同点:有经验,教态自然,板书工整,教具准备充足,灵活运用。不同的是罗老师是通过情景设疑-一讲一练-总结归纳,陈老师采用的是抛出问题-全部解决,通过类比平行四边形导入,利用逆命题探究,一题多解,层层推进。这亦给了我们启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p> <p class="ql-block">  凤岗吴振华老师认为,两节课都非常精彩细致! 罗老师有气场,课堂氛围融洽;陈老师着重讲讲解三个判定,重难点突出。</p> <p class="ql-block">  峨眉中学董寅生老师表示,罗老师知识点透彻,有的放矢,板书工整有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性作用,学生亦非常活跃;陈老师带领学生对例题深入分析,一题多解,启发了学生发散性思维。</p> <p class="ql-block">  文清外国语曾礼伟老师认为,罗老师是通过矩形的性质过渡到矩形的判定,陈老师的是通过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类比到矩形的性质与判定,两位老师采取了不同的教学设计,但都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任务,师生气氛融洽,课堂气氛活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厚德外国语黄光亮老师表示,两位老师的板书都非常工整,有着深厚的基本功,全体学生参与度较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蟠龙中学钟礼长老师认为,他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听罗老师上课,感觉十分亲切,原声教学,一支粉笔打天下,解决题目的真实感,体现了极高的板书功底!</p> <p class="ql-block">  金岭中学曾凌老师表示,罗老师上课不拖泥带水,粗中有细,注重思路方法的总结,可见教学素养之高,尽管节奏偏快,但学生能很好地适应。而陈老师是类比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出发,这让她感悟到,同一节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我们要选择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出发!</p> <p class="ql-block">  湖边中学温昌喜老师认为,罗老师通过情境导入,学生在迁移方向能更好的接受,一讲一练,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left;">  最后,肖木森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一是基于知识点的需要,在课堂上至少要有一个完整题目的板书,这样能对学生起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这两位老师在这方面做得都很到位;二是在课堂上,我们的教师要敢于把舞台留给学生,把焦点放在学生身上,一节课上的好不好,是要看学生学会了多少,而不是老师讲了多少,我们不要怕讲不完,要让学生讲,敢于讲;三是我们我们教师要读懂模型,模型不宜过多,不用刻意小结归纳,更多的可以渗透在讲授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相信通过这样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让我们近距离地领略到罗晶老师和陈海华老师的教学风格以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让年轻教师感受到了差距,希望各位老师能以此为契机,提高自身要求,努力提升数学教学水平。 </p><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在老师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相信通过本次研讨,全体教师都对教育教学活动有了新的理解与体会,对我们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以后的教学会有非常大的帮助,让我们教师能更好的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更好的承担起教书育人的使命!</p> <p class="ql-block">编辑:黄文财</p><p class="ql-block">摄影:曹向鹏</p><p class="ql-block">审核:肖木森 张甜甜</p>

老师

学生

陈老师

教学

判定

板书

教师

教研

矩形

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