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垭楚长城

燚镜像

<p class="ql-block">  关垭楚长城,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之一。它位于陕西省平利县与湖北省竹溪县交界处,修建于公元前656年,历经春秋楚文王至战国楚倾襄王,距今约2500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28日,我来到这里,目睹了古老长城的雄姿,抚摸沧桑千年的城墙,感慨万千,仿佛穿越时空隧道,身置秦楚之争厮杀的古战场;当年刘邦、项羽曾在这里兵刃交锋;李自成、张献忠也在此安营扎寨;冯玉祥、李宗仁将军率部途经此地;民间传说薛刚反唐,打进长安城,也是从这里西进的。1949年5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进军陕南时,楚长城咽喉之地关垭子一战,全歼胡宗南部三十九军一四四师,活捉师长符树蓬,<span style="font-size:18px;">收复平利县城,打开解放战争西进的大门。</span></p><p class="ql-block"> “朝秦暮楚”在兵家必争之地的关垭却指的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据史料记载,当年在秦楚交战之时,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当秦军打来的时候,就换上秦国的门牌,插上秦国的旗子,穿上秦人的衣服。晚上楚军打来,则换上楚国的牌子、楚国的旗子,穿上楚人的衣衫。是一种为了保护自己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种策略。</p><p class="ql-block"> 关垭古长城,为秦之南,楚之西北险隘,乃金房古道要塞,两山对峙,一道中通,瓮城森严,依山夯土而筑,峡关壁垒,就势天险威居,设有城墙、城楼、箭垛,屯兵驻防,易守难攻。城东侧山顶有峰火台,可远眺数十里,千百年间,此关兵戈不息,明代复修城堡。公元1936年,修汉白公路,越垭而城残。湖北省竹溪县处立有一碑。碑文简介:楚秦边际,山脉绵延陡峭,此地隘口成要塞,两山对峙,一道中通称关垭。 春秋战国,楚于四百六十余年间修建疆防长城三千余里,宜石则壘,宜土则筑,宜水则堤,要塞必修城堡。关垭城堡为竹溪县周边六处楚长城遗址之一,系石灰拌粘土夯筑而成。堡内屯兵,守为阵地,攻为据点,退却为屏障,堡侧设有烽火台。历遇边际战事,关垭多为兵家必争之地,明代曾修复城堡。一九三六年,修汉白公路越关垭而过,而毁残堡。</p><p class="ql-block"> 关垭古分楚秦,楚水东流而有竹溪县,秦水西行而有平利县。楚地林茶优,而秦地多果桑,地理有别,物产有异,风俗也不尽同,两地以邻为睦,人情相移相容,货物相辅相易。斗转星移,关垭今分鄂陕,关变坦途,垭为而名,鄂蒋家堰集市五百年,商贾如云集,古要塞成为华中地区连接大西北的大通道。秦长安镇,生态产业园碧波万顷,徽派建筑群交相辉映,特色集镇如置画廊,游人至此,流连忘返,文人雅士,怡神于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28日,我来到这里,目睹了古老长城的雄姿,抚摸沧桑千年的城墙,感慨万千,仿佛穿越时空隧道,身置秦楚之争厮杀的古战场。</p> <p class="ql-block">  1949年5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进军陕南时,楚长城咽喉之地关垭子一战,全歼胡宗南部三十九军一四四师,活捉师长符树蓬,收复平利县城,打开解放战争西进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  关垭长城为竹溪县周边六处楚长城遗址之一,系石灰拌粘土夯筑而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关垭古长城,为秦之南,楚之西北险隘,乃金房古道要塞,两山对峙,一道中通,瓮城森严,依山夯土而筑,峡关壁垒,就势天险威居,设有城墙、城楼、箭垛,屯兵驻防,易守难攻。</span></p> <p class="ql-block">  站在城楼从剑朵向西看就是陕西省平利县。</p> <p class="ql-block">  站在城楼从剑朵向南看便是湖北省竹溪县。</p> 百姓故事老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