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审计专家,舅舅于健球

开拓者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我的舅舅于健球同志是四野44军132师394团的老战士:1930年1月出生,江西抚州临川人,1949年10月在广州参军,曾任第44军132师军政教导大队学员,394团土改小队长,团宣传队宣传员,团司令部管理股文书、团后勤财务股审计员、团后勤财务股出纳、会计,总后华东物资局南昌物资供应站科长、武汉高级后勤学校教员、武汉军事经济学院财务系审计教研室副主任(副师职)、副教授,中国审计学会理事,中共党员。1990年退休,2008年5月去世,享年78岁。</b></p> <p class="ql-block">  <font color="#39b54a"><b>  1955年于健球授予中尉军衔。</b></font></p> <font color="#39b54a"><b>广州车陂 44军132师军政教导大队结业典礼</b></font><b>。</b><div>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参与解放广州的四野第44军132师在解放广州后即担负广州警备任务。为了提高部队的文化水平,加强部队的现代化建设,第132师于10月下旬至11月初组建132师军政教导大队,广大学生和社会青年参军热情空前高涨。当时担负广州警备的解放军四野第132师,决定采取公开招考的办法招收一批优秀的青年学生入伍,以加强军队建设。招考大致分两批进行:一批是394、395、396三个团招收宣传队员,考试以面试为主,年龄可以小一些;另一批是招收连队的文化教员,考试以笔试为主,年龄18周岁以上。132师成立的军政教导大队,是对新参军的知识青年进行教育训练。学员在教导大队主要是学习历史唯物论,参加劳动,过艰苦生活,改造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实现从学生到革命军人的转变。早上6点起床出操后,大家争抢工具搞卫生,侍弄菜地,早餐后全队近千人坐在大榕树下的泥土上听课。常任教员多是大队长郑常(师宣传科长)、教导员何力(师敌工科长),有时也请师首长来作报告。下午是讨论课题或排练歌曲和小戏,因为团宣传队的主要任务是行军鼓动,战场抢救,休整时演出节目,指导连队文娱活动和宣传群众。这是一天中最活跃最舒心的时候了。晚餐后要上菜地干活,晚上先是小队讲评,后是队里点名,夜里每人还要持枪轮站一个小时的岗哨。如此日复一日,历经两个多月,同学们虽感艰苦劳累,但心情却天天在欢乐之中。</div><div> 在知用中学考试,试题以时事政治为主,如《中国革命是什么性质的革命?》,《中国共产党主张的土地改革和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有什么区别?》,这些题目出自于《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等毛主席著作,两批考试共录取了700多人,组建成“第132师军政教导大队”,下属有2、3、4中队和79、80、81部队(394、395、396团当时的代号)的三个宣传队,于健球在394团宣传队。</div> <p class="ql-block">  1949年11月初,132师军政教导大队在广州郊区农村车陂集训,这对于在城市长大的学生来说,既是艰苦的锻炼,也是严格的考验。</p><p class="ql-block"> 在车陂,生活是艰苦的,又是愉快的、充实的。住的是祠堂、书房、闲屋,睡的是禾秆草打地铺。我们小队最幸运,住上了一间闲屋的楼阁,虽然也是打地铺,同志们说是住上“小洋楼”了。吃的是粗糙米,几乎顿顿是椰菜,但大家吃得很香。吃饭前都争着吃饭焦、喝米汤,说是“吃牛奶面包”;没有桌也没有凳,大家就蹲在地上吃。大榕树下的操场就是我们的大课堂,每人用秆织个垫子席地而坐专心听课。广州冬天也很冷,没有热水洗澡,我舅舅这些广州仔在家是习惯天天冲凉的,那时只好到附近的小涌刷刷身子就算了。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同志们不但不叫苦,而且过得挺愉快。每逢上大课,队与队就拉歌子,你唱一个,我唱一个,“快!快!不要学习老太太”,谁都不甘落后。学习三个月,学会了五、六十首革命歌曲。队部还举办文娱晚会,学员们自编、自演、自唱,课余时间大家动手种菜,争着担屎担尿淋菜,还上山打柴,既改善了伙食,又得到了锻炼。</p><p class="ql-block">  在车陂,学习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大队明确这次学习的目的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树立革命的人生观。根据我们这些初出茅庐,刚走上革命道路的学生的实际,安排一些革命的基本知识课,如《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教员由大队长、教导员担任,他们虽然不是大牌的理论专家,但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实际工作经验,讲课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听起来很入耳。讨论强调领会观点,联系实际,把自己摆进去,达到转变思想、改造世界观的目的。学习期间,全体学员列队步行到广州长堤大戏院,观看大型歌剧《白毛女》,上了一堂生动的阶级教育课。</p> <font color="#39b54a"><b>  四野第44军132师军政教导大队毕业纪念章<br>  供图:梁家鸣</b></font> 经过三个月的学习,1950年2月,军政教导大队结业了。学员们被分配到部队的各个岗位上去,其中大部分下连队任文化教员,于健球被分配到394团宣传队任宣传员。 1950年9月,第132师奉命解除了广州警备任务,开赴粤北英德、阳山一带剿匪,离开了广州市。<div>  1950年7月,中央军委以琼崖纵队为基础成立了海南军区。海南军区成立后,第44军132师进驻海南岛,成了守岛部队。1948年11月,东野7纵21师改称为四野44军132师,下辖了3个团,分别是394团、395团、396团,全师共计11625人。132师是以挺进东北的原新四军第3师直属特务团与嫩江军区警卫团为基础扩编的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独立第3师部队组成的。132师是拥有扎实的新四军基础,也带有部分红军血统,战斗力很强,东北军区曾评价该师“攻击精神旺盛,能猛冲猛打”。其中,第394团是师主力团,辖内第1连(刺刀见红连)、第5连(巩固模范连)、第7连(钢铁连队)是该团最具代表性的红军连。132师的主力团是394团(特务一团),1946年1月,新四军三师特务一团(特一团)在继任团长王萱春的率领下从辽宁阜新向北开拔,首先与三师10旅共同解放了内蒙古的通辽城。3月,3个特务团及师直部队由三师副师长刘震带领到长春以北的扶余、农安、前郭旗、德惠等地区开辟根据地。1952年10月,第44军撤编,第132师(欠第396团)调归海南军区兼第43军建制。1953年,第132师增编师炮兵509团。(后于1969年改称师炮兵团)。1961年8月,第43军奉命撤编,海南军区兼第43军改称海南军区,第132师未受影响第43军撤编影响而得到了保留。第132师驻防海南岛初期,兵员都是来自东北、华北的北方人,非常不适应海南岛的气候。2003年,132师改为海南省军区摩步第132旅。2017年新一轮军改,摩步第132旅脱离海南省军区建制,改隶南部战区陆军第74集团军,并改称合成旅,仍守卫在广东省。</div>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981年在武汉与舅舅合影。</b></p><p class="ql-block"> 舅舅时任武汉军事经济学院财务系副教授,也是全军著名的军事财务专家、军事审计专家,中国审计学会理事会理事,参与编写了我军第一部《军队审计学》教材,撰写了《试论军队审计的独立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强化审计监督》《实现“两保三压” 确保收支平衡》《新时期军队审计的发展趋势》《如何考核审计工作质量》《军队实行经济责任制的形式》《试论财务文化的特征和功能》《论定期审计》《怎样收集审计证据》《试论财务文化的特征和功能》《收集财务信息的方法》《试论军事经济效益的特点》《审计法与高层次审计监督》《军事经济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制度》《军事经济效益审计初探》《怎样鉴别发票的真伪》《心理学在军队审计中的运用》等学术文章。</p> <p class="ql-block">  舅妈陈启琴,台湾新竹人,1934年8月30日出生在天津市,台盟成员。1951年参军,1957年与舅舅结婚。2024年6月16日去世,享年90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