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已经不年轻,但还不老,有一首歌唱的是《明天会更好》,明天到底怎么样,具有不确定性,但明天会更老那是肯定的。已退休和即将退休的我们,陆续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退休了,就不用再上班,不用再有工作上的羁绊,或可以轻松自如、潇潇洒洒活好今后的每一天,直到我们走不动的那一刻。老同学们,愿今后能跳的跳起来,会唱的唱出来,舒展眉头,笑口常开。多转转,多聚聚。大聚、小聚、长聚、短聚,各具齐乐。</p><p class="ql-block"> 从1981到2021,40年啦,如果每40年聚一次,下次聚会是2061年,到那时,不知有多少人还有信号,就是有信号,也是时隐时现,接收也成困难。岁月静好,人渐变老。</p><p class="ql-block"> 想当年,我们这些俊男靓女,一个个天真无邪、活泼可爱,我们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望,对未知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青年。</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群体人数不多,50人的一个集体,来自农村的多,县城的少;农业户的多,市民户的少;在农村读书的多,在县城读书的少;应届生多,往届生少;男生多,女生少,没对象的多,有对象的少。</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的孙子辈,从上幼儿园开始,都在县里市里,那时候的我们,有不少人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在乡村,去县城的机会也少的可怜。1977年前后,各地才陆续开始输电,县城早些,农村稍晚。没有电的日子里,我们还是点着煤油灯度过夜晚。现在觉得无法忍受,当时也没有觉得有多苦寒。高考了,也没有几本参考书,有一套17本的《数理化自学丛书》,那就是豪华套餐。老师们手刻油印的卷子是最珍贵的学习材料,信息闭塞可见一斑。当时能读师范跳出农门,那是多么的荣光、多么的幸福、多么的体面。</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社会,风清气正,可谓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只知道有阶级斗争,极少听说腐败,当听到有人搬门子办成了事,挤占他人的机会,我们就牙根痒痒。那时的生产力还很低下,物质特别匮乏,用锄头锄地、镰刀割地、铁锨和泥司空见惯,家家都有个供应本,买布要布证、买点心收粮票天经地义,能生铁炉子取暖,那是高档享受,用压水机压水那时相当超前。念师范不用家里花钱,假期回家还能开一张粮食转移证,能买少量的花生、香油、富强粉,感觉人生就是那么的美。与那些在村里干活的同龄人比,我们就是掉进了福圪洞洞里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读书的机会来自扩招指标,如果没有扩招,有的同学第二年可能考个好大学,有的同学可能就丧失了读书的机会,那样我们也就成不了同学,不过人生是没有如果的。我们上的是张北师范,实际就读在尚义一中,其实,尚义县建县较晚,尚义于1936年建县,但尚义一中办学的历史却很长,尚义一中的前身是1898年(光绪24年)创办的教会学校——养正学堂,1928(民国17年)年改为养正中学,1929年(民国18年)招收高中班。当年,晋蒙陕甘宁的学子,还慕名远道而来到这里求学,有的还考取了辅仁大学、大同神学院等。想想我们念书时的那个废弃的礼堂,铁皮屋顶、木质顶棚、青砖砌墙,那是有年头的文物了,那个建筑与养正学堂有没有关系呢?当时一没有人珍惜,二没有进行有效保护。</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上一届是1952年办的短师,后改为初师,上一届是我们上一辈子的人,下一届到目前还没有招生。我们就读的尚义一中还曾命名为向阳中学、南壕堑中学,直到1976年才叫尚义县第一中学。</p><p class="ql-block"> 班主任赵福林老师教我们语文,他知识渊博、文学功底深厚。在他的教导下,我们开阔了眼界,受益匪浅。他教我们《庖丁解牛》、《答司马谏议书》、《子鱼论战》,《岳阳楼记》、《五人墓碑记》、《蝜蝂传》,《短歌行》、《出师表》、《蜀道难》。他给我们讲解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刘心武的《班主任》、莫泊桑的《项链》。我拿起当年的语文课本,读起了茹志鹃的《百合花》,那个通讯员和那个新媳妇仿佛就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张振斐老师教我们数学与地理,他教我们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他教我们数列极限、导数微积分。还有《教材教法》、《算术理论》。地理课上教我们如何时区变换。谢培生老师给我们上历史课,让我们知道了巴黎公社、攻占巴士底狱、十字军东征。我们是师范生,开设了《心理学》、《教育学》,于是我们知道了条件反射,知道了巴浦洛夫,知道了教育的本质,知道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以及如何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体育老师刘元禄,他偌大年纪,教我们跳绳,可以手脚交替着跳,可我们这些学生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音乐老师陈基根,她那清脆圆润的歌喉,一张口就震撼了我们所有学生,为了培养我们的音乐基础,她还让我们分组到初高中班教歌曲,学校还给我们购置乐器,让我们练习吹拉弹唱。还有好多好多……</p><p class="ql-block"> 我们还和尚义一中的学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赵万福书记总爱背抄着手在校园巡视,曹子衡领导冷不丁就会在我们教室门口出现,早操总能看到郭启茂老师高大忙碌的身影,我们还听过张鸿璐老师讲的公开课《姑母》,我们还到县城安宁街小学、新华街小学短期实习听课。在尚义一中读书期间我们还听到震惊人心灵的坏消息,1980年10月,尚义培养起来的沽源县委书记刘劲光遭遇歹徒袭击身亡。</p><p class="ql-block"> 星期天,无事可干的我们,三五成群逛大街、上后山,走的远一些的时候,就到县城南边,去看一看并没有多少水的鸳鸯河。素颜恬静的尚义,养育着这里淳朴勤劳的人们,使人眷恋。还有很多很多,不过让岁月的潮水把我们清晰的记忆拍打的模糊起来,记忆已变成碎片,碎片、碎片,青春已去,辉煌很难再现,缓步凝望,暮色依旧灿烂。</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们最想去的地方是电影院,观看了《刘三姐》、《黑三角》、《斗鲨》、《归心似箭》,《吉鸿昌》、《生死恋》、《庐山恋》,《泪痕》、《小花》、《从奴隶到将军》、《红牡丹》,知道了陈冲、刘晓庆、斯琴高娃、祝希娟,张瑜、李秀明、姜黎黎、张金玲、栗原小卷;更知道了孙道临、杨在葆、王心刚,李仁堂、唐国强、达式常。通过银幕,我们熟悉了明星的脸面。</p><p class="ql-block"> 我们传阅杂志期刊,《当代》、《十月》、《收获》如获至宝,小说《第二次握手》,知道了张杨笔下的丁洁琼、苏冠兰。</p><p class="ql-block"> 我们睡着大通铺,吃的馒头玉米面窝窝头,周五改善伙食就吃顿包子,感觉快乐无限。</p><p class="ql-block"> 1981年的夏天,我们分组分赴各个公社中小学实习,去到了套里庄、土木路、大清沟、大苏计、大营盘……</p><p class="ql-block"> 四个学期的校园生活,显得那么的短暂。毕业了,我们要踏入社会,变成一名真正的公职人员。极少数留在县城,大部分分配到公社中小学校,在家里待了三个多月,走上工作岗位,开始上班。工资三十几块,那也是一笔不少的钱。我们当着班主任、教着主课,逐步被培养成骨干,我们一边努力工作,一边想着改善自己的工作、生活环境,婚姻大事也提到眼前,分配到乡下的男同学想成为双职工有点儿困难,咱们班男女比4:1就是社会真实,找个民办老师,确实挺有远见。调到县城工作、改行成了我们最大的心愿。在县城有一处三大三小住房让我们绞尽脑汁。工作10年后大多数同学基本实现。在我们而立之年后的一段时期,同学们的交流最少,那时,交通、通讯原始落后,同学们三十多岁,人人都在努力,个个都在奋斗。</p><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末,BB机跨在腰间,几年后,诺基亚、摩托罗拉、掌中宝也揣到我们的兜里,住楼房,孩子考学校,忙的我们晕头转向。四五十岁,成为单位里的中坚。</p><p class="ql-block"> 走着走着,就有掉队的出现,我的同桌张启,白白的牙齿,黝黑的长脸。同我一起实习的徐志强,穿着干净得体,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孟喜恒,有点小胡须,不知什么原因,却瞪大双眼。施富,嘻嘻哈哈,莞尔一笑,受人待见。</p><p class="ql-block"> 新世纪已过二十有年,互联网风起云涌,新事物不断出现,跟不上时代步伐,就会把我们摔到路边。马云、马化腾相继登场,他们挣钱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快捷支付普及,使我们兜里基本不用装钱。wifi是澳大利亚人上世纪90年代发明的,中国的使用率最高;二维码是1994年日本人发明的,但日本是个老龄化的社会,目前,主流群体还是一个纸质社会。大数据杀熟、垄断经营时不时出现,国家重拳打击,开出几百亿罚单,不能让新的大资本家左右我们国家的安全与发展。</p><p class="ql-block"> 十年前腾讯的张小龙推出微信,朋友圈将我们紧密联系起来,同学聚会、战友聚会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宿华的快手2015年才得以爆发,张一鸣的抖音2016年9月刚刚上线,李佳奇、薇娅、罗永浩网红带货,自媒体星光灿烂,不由自主点开链接,吸引着我们的眼球,随时观看,赵本山的小品吸引了我们二十多年,可如今,有多少人春晚基本不看。</p><p class="ql-block"> 将来还会有令我们想象不到的变化,2020年全国实现小康后,及时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远大目标,这或多或少我们都要经历,到那时,中国几乎不再开采煤炭,火电厂几乎都要关闭,汽车几乎都是电动的,几乎都是自动驾驶的。现在的能源主要是煤油气,到时候,则是风光水,中国的产业,将要迎来巨变,不久我们的身边就会出现零碳产业园。还有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好多事情都将要经历,直到我们无法感知这个社会为止。从1960年代到2060年代,这就是我们大尺度经历的一百年。</p><p class="ql-block"> 回顾我们毕业后的四十年来,起早贪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我们把公职紧紧攥在手里,没魄力到深圳、广州打拼一番。我们过得忙忙碌碌、平平淡淡。这就是我们的人生,我们的夙愿。夙愿,夙愿,愿这次同学聚会少饮多谈,我们身上零件有的已经出现过故障,喝坏了不好替换,欢颜,欢颜,让我们敞开心扉,尽情交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不妥之处,请多指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谢谢大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20210716</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