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路上谁同醉 梅冈山头我又来】——携友重游母校小记

翼马当仙

<p class="ql-block">昨天下午,在参加完立新同学父亲的还山祭奠仪式后,由声华、楚建、思源等中学同窗陪同,与卫宏同学一起回到母校炎陵一中(旧名梅冈书院),共同寻访当年求学期间的梦痕足迹,一块回忆旧日读书时的青葱美好…</p> <p class="ql-block">一行人经井岗大道,通过新华书店旁的一条垂直大路,便步行来到了位于天河仙脚下、笔架峰山前的湖南省炎陵县第一中学(原名酃县一中)——我们的母校,在这里,我曾度过六年终生难忘的青葱岁月,人生中最纯朴、最欢乐的一段求学日子。</p> <p class="ql-block">站在熟悉而又陌生的母校门前,望着大门栏杆后面高大漂亮的教学大楼、宽阔平整的运动操场,看着旁边鬓发渐白的旧友同窗,心中自是五味杂陈,百感顿生:校园真美,青春如梦,可如今均已过知天命之年、不少同学已即将改非退休的我们,可以在这里寻回青春的气息、打捞曾经的绮梦么?</p> <p class="ql-block">大门旁边是一个监控设施完备的门卫岗亭,执班工作人员将我们拦住,虽向他告知我们是这里毕业的往届学生,只是想到校园里面走一走,看一看,但执班人员非常负责,说现在仍是师生午休小憇时间,“外人”没有学校领导的批准是不允许随意进入校园的。我们便只好乖乖的站在学校大门外,引头向内张望,婉若当年调皮捣蛋的“坏学生”,被老师批评呵斥到教室外罚站一般。</p> <p class="ql-block">随行的几个同学如今都已是县里不同单位的领导,分别县党校校长、县纪委成员、国土局局座,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挠头露出无奈微笑。我更是随口幽上一默:看来我们都是不合格的毕业生,想回一中回炉复读?没戏!直接拒之门外啦!</p> <p class="ql-block">可我们终究还是属于可以培养挽救的还有梦想的好桐子,只要党发声,领导带路,我们就排除万难跟着走。所以,大家一致推举党校校长声华桐子赶快打电话,与一中校领导取得联系。</p><p class="ql-block">果然还是党话事。不一会,建钧校长便闻讯赶来,其实大家都是老朋友,他也是低一届的同门学弟。有党发声,有领导引路,不得其门而入的我们终于顺利入校进发啦!</p> <p class="ql-block">进入校园后,左边便是一栋由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邵逸夫老先生捐建的逸夫教学大楼。大楼前方,一块重逾千钧、硕大雄奇的赭黄巨石映入眼帘,巨石之上,一个漆红大字“源”非常引人瞩目,象是在时刻提醒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一个学子:无论今后你走的多远,飞的多高,离的多久,这里才是你人生起步乃至腾飞的基石和源头…</p> <p class="ql-block">巨石背后非常平整,上面用漆红隶书,铭刻了《梅冈书院记》,介绍了炎陵一中的创办经过和洐变过程。看后有些小小傲娇:别看我们的中学母校规模不大,其历史竟有260余年,比清华北大加起来的年岁都大哈!</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经过一段宽度10米许,阶数15层的步阶,便来到了两旁翠竹掩映,阶梯层叠向上的一个长长的青石长阶,这便是给每个一中学子留下深刻少年记忆的“一百一十磴”,当年多少青葱少年背着书包,怀揣梦想,每天在此步阶上下往返、来回雀跃。</p><p class="ql-block">一行人一边观赏两旁美景,一边拾阶而上,<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分享回忆当时在翠竹林中发生的许多奇闻趣事…</span></p> <p class="ql-block">上到阶梯尽头,便是相对平旷的校园的教学区,一幢幢后建的教室楼舍,错落有致的散布于梅冈岭头,只是左边我们当年读初中时的平房旧舍早已拆除,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座设计用料都比我们当时一层旧舍好太多的高层教学楼,让人既略有惋惜,又更生欣慰…</p><p class="ql-block">回首俯瞰,翠竹掩映下的长长阶梯已在足下,向远望去,山脚的操场、图书馆、风景带乃至校园外的县城居民楼等尽收眼底。有细心的童鞋重数了阶梯数,并告诉我是85级。心上顿时一楞:咦?这不正好是我们毕业的年份吗?这究竟是无心巧合,还是刻意设计?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幸好我们高中时代的教室所在的楼现在仍旧保存着,这是位于山顶教学区最北边的一座楼,原来只有二层,四个教室,如今已装修增建到四层。在一楼右边的那个教室里,我度过了高中时代最后三年时光…</p> <p class="ql-block">这幢教学楼的背后,便是整个学校最高处的山顶运动场。想当初,这里是个杂草荆刺丛生的荒郊野外,据说解放前包括解放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这里曾是枪毙坏人(本地话叫“打炮子”)的地方,乱草坟头遍布。是我们那几届学生娃娃,用锄头、铲子、畚箕等原始工具,一手一脚、一掀一筐的把山顶土包夷为平地,改造为运动场…如今,这里已安装上了现代化的塑胶跑道和篮球架等运动设施,高高的五星红旗旗杆挺立,迎风飘扬…操场后面远处,则是有着神奇传说的苍郁如黛的天河仙,以及整个县城之最高峰——笔架峰!</p> <p class="ql-block">为了不影响学生上课,我们并未走近教室,而是折返向下,闻讯而来的当年同窗,如今已是学校老师干部的老同学建华、星星等也陪同我们一起,沿书山路曲折下行。</p> <p class="ql-block">书山路当年是一条有瓦盖遮雨的步行通道,连接山上山下,给雨雪时分师生教工们的交通提供方便。只是看似不经意、实则很用心点缀路旁的雕塑、草木,警语、格言等,让这所百年书院处处蕴藉着怡人的书香气息和丰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回到山脚,一行人特意在书山路起步处合影留照,希望把这重逢的美好时光永远凝固!并致敬我们失去的青春芳华!</p> <p class="ql-block">记得自己以前多次返乡,也曾几度或独自一人,或携友呼朋回母校走走。只是在最美人间四月天的清明时节返校,似乎这还是第一次。每次看到梅冈山头的那处金色空椅和老头雕像,以及前面醒目又惊心的五字问语:“谁是后来者?”</p><p class="ql-block">心里总是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油然而生:是啊,故往今来,多少先贤往圣,俱已化作清烟,随风而去,吾辈有幸今至,又有谁可以象那些睿智大家、风流人物一样,扬名青史,垂范后人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心有所感,一吟寄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律•重游母校寄怀》</p><p class="ql-block">同窗共聚忆当年,</p><p class="ql-block">携手重回母校前。</p><p class="ql-block">梅冈风清花更好,</p><p class="ql-block">天河嶺秀梦犹玄。</p><p class="ql-block">书山曲径拾阶上,</p><p class="ql-block">竹苑苍岩勒石传。</p><p class="ql-block">往圣留痕今尚在,</p><p class="ql-block">应期来者赛先贤。</p><p class="ql-block">2021.04.07 八五级学子胡勇(雪原)草就此文於家乡老宅寸草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