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原平文脉</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三僧故里</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走进楼烦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作者:薛喜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楼烦寺 </b></p><p class="ql-block"> 清明时节,晋北原平与代县的交界处。虽然没有晋南草长莺飞的满目春光,也没有晋中桃红柳绿的春色满园,但是,从路旁杨柳吐绿,田地里辛勤耕耘的人们,我们还是能感受到满满的春意! </p><p class="ql-block"> 二零二一年四月五日,我们一行四人,在“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千古不变的情景中,走进了原平市沿沟乡茹岳村的楼烦寺。 </p><p class="ql-block"> 楼烦寺的雄伟壮观,在我们前往的路途中,就已经切身感受到了。之前,在我的想像中,茹岳村这个地方无山少水,是晋北极普通的一个平原村庄,就是有庙也不会特别的。可是,当我们驱车前往的途中,在离寺院大约一公里处,就望到了它的存在。可想而知,它的高大、雄伟程度了。当我们走近山门,旁边“忻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楼烦寺——忻州市人民政府——二零零七年六月公布——忻州市人民政府立”的文保碑让我震惊。让我由衷地感叹,楼烦寺名不虚传啊!虽然我见过的寺庙也不少,但是今天也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一、 茹岳村 </i></b></p><p class="ql-block"> 茹岳村位于原平最北部,与代县打交界,为沿沟乡的行政村。其历史文化积淀厚重,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土地面积宽广,水土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巨大。全村国土面积近万亩,西高东低,总体平整,其中村庄建设用地500亩,耕地6800亩,尚未开垦的干河滩约2000亩,水田2000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二、 楼烦寺 </i></b></p><p class="ql-block"> 楼烦寺,位于原平市茹岳村。原名胜井院,以其院内有一“胜井”,故名。后因当时的县名楼烦改为楼烦寺。为晋代慧远法师的演教之地。 </p><p class="ql-block"> 原寺院坐西朝东,东西长35米,南北宽34米,占地面积119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 </p><p class="ql-block"> 明嘉靖年间,此寺被 毁,后有僧敬再度修复。清康熙十八年(1679)和雍正十三年(1735),又对该寺进行了维修扩建。 </p><p class="ql-block"> 据现存古山门匾额题记,山门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砖木结构、楼阁建筑,下层为砖石券洞。匾额楷书“楼烦寺”。上建钟鼓一间、悬山顶。寺内存唐永淳二年(683)石经幢1座,金大定十四年(1174)李秀塔1座,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重塑慧远禅师造像碑1通。2007年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p><p class="ql-block"> 现在大家看到的大雄宝殿等寺庙建筑为近年所建,清代风格。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三、慧远禅师 </i></b></p><p class="ql-block"> 慧远(334—416),东晋僧人、学者。梁《高僧传》载:“释慧远,本姓贾氏,雁门楼烦(今山西原平市沿沟乡茹岳村)人”。大师出生仕宦人家,早年随舅父令狐氏在河南洛阳等地游学,精通儒学,博通六经,尤善老庄。两晋之际,士大夫崇尚玄学,玄学之风日益兴盛,慧远也因此成了一位精研老庄之学的学者。后从道安为师,于五台山北垂恒山寺出家为僧,研求法藏,精般若性空之学。太元六年(381)入庐山,在东林寺广收弟子,传播般若和禅学,使禅法流行于江南各地。相传曾与十八高贤共结莲社,同修净业,倡弥陀净土法门。后成为我国佛教史上名存千古的一代高僧,后世净土宗人推尊为初祖。也善诗文。著有《法性论》《沙门不敬王者论》《庐山记》等。 </p><p class="ql-block"> 慧远大师是佛教中国化的开拓者和中国化佛教的奠基者。作为东晋佛教领袖、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高峰,慧远大师所开创的佛教文化事业,迄今仍是佛教中国化的主流方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四、一门三高僧 </i></b></p><p class="ql-block"> 茹岳贾氏所出高僧并不只慧远一位,而是三位。慧远姑母道仪尼师,为中国早期著名比丘尼,梁《比丘尼传》载其“聪明敏哲,博闻强记”,“精义达理,因心独悟”;远公胞弟慧持大师,为峨眉山佛教开山祖师,《高僧传》载其“冲默有远量”,“善文史,巧才制”;至于远公,《高僧传》则载其“博综六经,尤善庄、老”,“善属文章,辞气清雅”。茹岳村贾氏,一门三高僧,且姑侄三僧,人人兼通内外学,在中国佛教史上应属罕见,亦不失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慧远故里原平茹岳,当是名副其实的“三僧故里”。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五、远公故里文脉长 </i></b></p><p class="ql-block"> 原平文脉的源远流长我早年就有所感受。原平文脉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慧远大师。 </p><p class="ql-block"> “千古诗僧无双笔,三教融通第一人。”被梁启超先生称为“南朝僧侣第一人”的慧远大师,不仅是不世出的汉传佛教第一高僧、光前裕后的佛学家、震古烁今的哲学家和卓越的思想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重要文学家;以其转“玄对山水”为“佛对山水”的文学实践,尽显东晋巅峰笔意,开创了中国山水文学的先声,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自觉吟唱山水的诗人。其诗《游庐山》足以孤篇而横亘全晋。故此,南朝大诗人谢灵运评价远公“温心善诱,发必远言……仰高契峻,俯深怀清”“众美合流,可久可大”;唐代大诗人杜牧倡导“诗学雁门僧”,“诗王”白居易亦感慨“不觉定中微念起,明朝更问雁门师”;宋代大文豪王安石则赞叹:“晋人为文,无如远公!”继慧远之后,史上另外两位少有的大家苏东坡、王阳明,对远公亦多有吟颂。从李白到康有为,历代名家咏赞远公的诗词多达300余首;若加上吟咏慧远莲社和庐山东林的诗词,以及晋宋以来咏怀远公的诔、铭、偈、颂、赞,今可见者多达千首以上。 </p><p class="ql-block"> 正因为有着慧远的文学基因,原平文脉传承千古,人文荟萃,诗才辈出,至今仍是盛产诗人的文学大市。原平土生土长的当代知名诗人中,荣获赵树理文学奖的即有张枚同、贾真、周所同、聂还贵、陈建祖、张锐锋、雷霆、金所军、韩玉光等多人,麻小燕、刘小雨等人则在《诗刊》选稿中脱颖而出,参加了青春诗会。原平市文联主办的梨花诗歌节,自2009年至今已连续举办八届,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全国性年度诗会品牌。慧远故里原平因之被中国诗歌学会命名为“中国诗歌之乡”,并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市”称号。</p> <p class="ql-block"> 楼烦寺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慧远大师的故里——茹岳村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它放射着文化的光芒,也给这里的人们留下了千古不变的文脉。今天,在原平文化强市的战略推动下,茹岳村的新农村建设进入了快车道,一路飞速。</p><p class="ql-block"> 写于二零二一年四月六日</p> <h3> 【注】:部分图片和史料来自于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一并致谢!<br> </h3> <h3> 【作者简介】:薛喜祥,1962年生,山西忻州市人。太原六十二中数学高级教师。近年致力于家乡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宣传。代表作有:《五岳庙春秋》、《走进令狐庄》、《山西令狐庄的北京知青记忆》等。</h3> <h3> 二零二一年四月九日制作</h3> <h3> 再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