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舌尖到笔尖

小聚

<p class="ql-block">  春天真是个美好的时节,大自然用它最大的热情摆出了盛宴来款待勤劳的人们,只要你有时间去田头或山林转上一圈,总能收获一篮子吸收了天地灵气的野蔬,蓼茸蒿笋试春盘,踏春赏春之余顺便咬一下春,是人们享受春日的方式,那何不让孩子们去体验感受一番再来写作呢?从舌尖到笔尖,孩子们的生活体验才是写作的活水源头。看吧,这笔尖流淌着的潺潺春意,笔下掩藏着的款款深情!</p> <p class="ql-block"> 舌尖上的春天</p><p class="ql-block"> 宜兴市实验中学初一10班 王晨宇</p><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江南的春天,有开不败的鲜花,赏不尽的美景。可是,却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江南的春天,不仅可以赏,还可以吃!</p><p class="ql-block"> 吃“春”,江南独有,那漫山遍野的野菜都能做成各种美味佳肴。每年的阳春三月,外婆的电话都会如约而至,让我们一起品尝春日宴。其中最常见、最受欢迎的当属荠菜了。</p><p class="ql-block"> 春风十里,不如荠菜半斤。初春时分,荠菜就在田间、草地、溪边露出了头,一丛丛一簇簇,到处都可觅到它们青绿的身影。这时外婆总爱提着小篮子,四下里去挑荠菜,准备张罗春天里第一口鲜香。弯腰屈膝一上午就能挖好一大篮,回家后用水洗干净,露出白梗绿叶,水灵灵,鲜嫩嫩的。水烧开,加盐,放入荠菜,关火,焯水后取出过凉,挤干水分备用。新鲜的猪肉剁碎放入盆中,倒入切碎的荠菜,春笋,香菜,姜,葱。倒入香油拌匀,再放些调料调味即可。擀好饺子皮,包入荠菜馅,下锅中烧开后捞出。煮好后的饺子皮薄馅大,一口咬下去,鲜嫩多汁,真是春天的美味。</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道美食不可不提,那就是江南名菜­­香椿炒蛋。外婆说吃香椿一定要趁早,叶芽越嫩,香气越浓越鲜,若是过了时节,椿芽颜色发绿,就再难品尝到醇正的椿香。从枝头摘一团红褐色的芽冠,案板上快刀切成小段,一股久违的清香,是如此亲切,又是如此热烈,好似一团散开的阳光,让厨房蓦然置于大自然中。</p><p class="ql-block"> 几个农家土鸡蛋在碗边敲出一道裂缝,油亮的蛋清裹着蛋黄入碗,筷子在碗中来回搅拌,伴着叮叮当当的声响,大半碗蛋糊油光闪亮。就着锅里已经烧起油烟的菜籽油,还未来得及动铲。锅底已经盛开出一团金黄的蛋花。水灵灵的椿芽入锅,新鲜的野蒜入锅,红艳艳的辣椒段入锅,混合的香味在厨房里弥散,真是“一箸入口,三春不忘”。</p><p class="ql-block"> 和荠菜饺子、香椿炒蛋一道摆上餐桌的还有素炒豌豆苗、凉拌枸杞头、草头饼、油焖春笋、香干马兰头……在阳光明媚的春日里,看着这样一桌生机勃勃的春日宴,哪怕是肉食主义者,也很难抵御他们鲜嫩水灵的诱惑。咽下一大口清新,人也莫名的快乐了起来,这一道道返朴归真的清新纯味,正好解了冬日里大鱼大肉的油腻。和伴随天气转暖,习习而来的春风一样,恰到好处。</p><p class="ql-block"> 外婆笑呵呵的看着我们吃了个盘底朝天。我们知道,这桌上的每一根野菜都是外婆弯着身子伏在地里,不顾春寒,一根一根,用手掐下来的。对她而言,儿孙的欢喜,就是她的欢喜吧。看着我们吃着欢喜,她也就欢喜了、满足了,甚至是幸福了。</p><p class="ql-block"> 所谓吃“春”,便是这般吧,可土可雅,透着新鲜、蓬勃,有一股分外的生机。夹杂着老人家对儿孙的关爱,伴随这春之味,开启的,便是新一年的生长、新一年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 舌尖上的春天&nbsp;</p><p class="ql-block"> 实验中学 初一10班 许恬云</p><p class="ql-block"> 三月,初春,万物野蛮生长的季节。只需一场雨,绿意便如受到召唤,以千军万马当道开之势,如潮水漫向各地。桑树的枝头一夜爆芽,各类野菜遍山开。妈妈和我去采摘艾草,做青团。</p><p class="ql-block"> 刚下完一场雨,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潮湿,路旁的艾草早已被人采完,我们踩在泥泞的地上寻找艾草。新鲜的食材往往藏在隐蔽的地方,我扒开一片野草,发现了一丛带着水珠的艾草,一手抓住,整颗提起,另一手用镰刀在接近根部的地方砍下,塞进袋子里,水珠一时飞溅,似是从艾草上起飞的蝴蝶。我半蹲着身,茂盛的灌木扑上脸庞,鼻腔充盈着草木清香,我仿佛也成了一颗植物,于风中摇曳,结天地为友,野蛮生长。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采了满满一袋艾草,这早已足够,我们踏上归途。</p><p class="ql-block"> 这么一大袋子艾草,能用上的其实只有能轻松掐下来的嫩尖,掐完后,指甲都被染绿,身周萦绕着那富有侵略性的艾香。把一碗艾草丢进开水锅中烫软,看它于水中翻滚,颜色鲜亮,像是随意泼上的一盆绿漆。快速把它们从锅中挑出,丢进冷水中防止叶片发黄。等它们完全冷却下来,再打碎。我看着它们由根根分明到绿色糊状,不分你我,唯香气不变。听说艾草是不会长虫的,这要归功于它浓烈的香气,我想春天也不会有虫的,这归功于它蓬勃的新意。我将艾草糊和热水一并倒入面粉,再揉上几百回合,等它终于如同橡皮泥般柔软,我的手心也有了一圈绿色“涟漪”。接下来包馅的技术活由妈妈来做,灰绿的面团与深紫的豆沙于她手中翻腾,动作干脆利落,还不等我看清。一个青团已经静静地躺在一旁了。妈妈做了很多个,将它们一个个放入半人高的蒸锅里蒸。银白的锅发出尖锐的喘气声,白茫茫的水蒸气中仿佛能尝到艾草的香。</p><p class="ql-block"> 等待的过程犹显漫长,等到青团出锅,已临近傍晚,天幕刷上一层橙黄。青团个个饱满,透亮。妈妈忙着把青团刷油、分装,送去给亲朋好友,我有幸第一个尝春。青团仍然滚烫而柔软,艾草的清香于舌尖跳跃,豆沙的绵甜长留在唇齿间。</p><p class="ql-block"> 有的春天于田地野蛮生长,有的春天停留于我舌尖。才下舌尖,又上心间,青绿色的生机永存我心尖,春天是藏在时间的夹缝中的,一个季节生出的绿意将延续一年,春天永存世间。</p> <p class="ql-block"> 舌尖上的爱</p><p class="ql-block"> 初一(9)班余依阳</p><p class="ql-block"> 外公在我小的时候每周都为空气里满是诱人的甜香。几场春雨过后,山中的树边的小精灵便探出了头。每每这个时候,外公总会带我去山里采摘,这道菜是外公的招牌菜。那几天阴雨连绵,味蕾又直勾勾的竖起来,寻找着春天里久违的记忆-雁来蕈。</p><p class="ql-block"> 外公在我小的时候,每周都会接我去玩。清明前后,自然可以在山中松树下找到雁来蕈。外公弯下腰,拨开松针撑着褐色小伞的精灵探出了脑袋,她非常娇嫩,轻轻一刮表面上如长了一层绿色霉菌。雁来蕈捡完后,外公又顺手把松针盖上“这里的菌丝秋天还可以来采一拨”我这在一边捣乱,拾些树叶、石头,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吃上几粒莓儿。我把捡到的东西都装进篮子里,此时我已经是个大花脸,外公转过身来看着我哈哈大笑,脸上的皱纹挤压在一起形成了沟壑,汗水沿着沟壑淌满整个脸上。他帮我拍了怕身上的草,拿出腰间袋子里的毛巾帮我擦了擦“大花猫走吧”,我不解地看着他向上爬的背影,又跌跌撞撞跟上去。</p><p class="ql-block"> 继续上山,外公还采了乌饭草,竹笋,还有不知名的野菜。太阳快下山了,外公挑着两个大袋子,雁来蕈自然被挑在扁担前头,被外公用布盖着。一手拉着我的手下山。古铜色的手,粗糙有力,青筋暴起,布满裂痕。我们满载而归,扁担随着下山的节奏在外公肩膀上跳动。这双手拉扯大了我妈妈和舅舅,现在又拉着我。</p><p class="ql-block"> 烧火是我最喜欢的事情,老式灶台后,拼命外里添柴火,灶肚里的大火熊熊燃烧。我便可以抽身出来,拿着凳子垫着看看锅里的究竟。锅里了油散发出油菜的花香,一个个小气泡接二连三网上冒,直到锅里的油不在咕噜,外公一把把我从凳子上抓下来,放人蒜末,辣椒,再倒入洗干净的雁来蕈,油炸声,锅铲声,加上灶肚里柴火声,厨房交响乐声声入耳,蒜香,油香,辣椒香,香不过雁来蕈散发出来的香,这种香带着大自然的香,带着满满的爱。倒入老抽,放人适量的盐,加入水接下来就是小火慢炖。外公拍了拍我的头“饿了吧?”我点了点头,面条端了上来,浇上了蕈酱,一口下去鲜香浓郁,我吃到了山的味道,再和着一口面下去,我我吃出了田园的味道......外公把雁来蕈酱交个妈妈,还有外公已经准备好的乌米,笋干......“记得下周再来!”</p><p class="ql-block"> 意外总要发生,就在一个周末外公外公来接时候出了车祸,送入医院虽然被抢救过来,但是脑部受了重创,很多事情都记不起来。妈妈不放心他在老家,把他接回家。外公看上去苍老很多,古铜色的脸失去原有的光泽。我饿了,他还是继续给我做饭,有时不加盐,有加很多盐,每次都要等妈妈回来重新做。</p><p class="ql-block"> “我家二宝不要吃我做的饭喽,我家二宝不要吃我我做的饭喽”他一遍又一遍在嘴里说着,我好像听出了他的伤心。故意拿出妈妈买的雁来蕈酱示意给他看“外公你看我爱吃你做的酱!”外公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我家二宝爱吃雁来蕈酱,明天外公再带你上山!”妈妈眼睛里含着泪花看着我“原来外公最在意的就是你的雁来蕈酱。明天我们一起上山帮外公找回记忆。”我又可以吃到正宗的山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舌尖上的桃花</p><p class="ql-block"> 初一9班 杜昕蔚</p><p class="ql-block"> 从第一棵新芽冒出嫩绿的脑袋,从第一声报春鸟的啼叫掠过天空,从第一条结冻的溪流重新哗哗流淌,从一第朵春日的花绽开笑容,我知道,春天来了。春姑娘携一缕春日的暖风,吹进大自然,吹进人们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犹记的去年冬天,病毒肆虐,人心惶惶,每天听着“没有一个冬天不会逾越,没有一个看天不会来临”的安慰与鼓励,我也在期盼着春天的来临。</p><p class="ql-block"> 终于入了三月,小区的植物也有了动静,有了生机。树枝上绿意点点,远看如一阵绿色的烟雾,玉兰树硕大的花朵如银铃般告知着春天的到来。窗外桃花开得正盛,整个冬日宅家习得烘焙新技能的妈妈突发奇想,说:“桃花开了,不如我们来试试做桃花酥?”用美食来迎接春天,再恰当不过了。</p><p class="ql-block"> 网上搜了一下教程,材料家里倒是都有,只不过步骤在我看来甚是繁杂。妈妈将面粉等食材揉成团分成若干小球,将面粉与食用色素等放在一起揉搓,红色的色素在反复地揉搓下渐渐成丝缕状,进而完全融合于面团,此时整个面团已为粉色,如粉色的云彩一片,飘荡于翻动的手中,妈妈再用搓好的水油皮包住油酥,卷起来,又如云卷云舒,用擀面杖擀平,包入豆沙馅,我在一边痴痴地看着,等着。只见妈妈又把一个个包了馅的面团压扁,捏成桃花状,中间撒几颗白芝麻点上花蕊,一朵又一朵美丽的桃花盛开在妈妈手中,妈妈满意地笑起来,此时当真是“人面挑花相映红”。</p><p class="ql-block"> 烤毕,一朵朵娇嫩的桃花绽放在烤盘上。妈妈将烤好的桃花酥摆在竹垫上,采一枝开得正艳的桃花摆在桃花酥边,一朵深红,一朵浅红。泡一杯茶,茶香氤氲,与桃花酥香味融合在了一起,此时,自然融入食物,最是天与人的和谐。</p><p class="ql-block"> 桃花夭夭,灼灼其华。捧起一个桃花酥,还未下口,其浓香己扑鼻而来,咬下一个花瓣,香甜可口,回味无穷,春天的气息才下舌尖,又上心间。</p><p class="ql-block"> 盼望已久的春天,在我舌尖驻足,任由那春姑娘一抖衣袂,又把春风收回去。</p><p class="ql-block"> 窗外,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一群小小的麻雀在枝头欢唱,人们摘下口罩,在桃花树前绽开笑容,“咔嚓”,此刻定格。春天是人们的希望,春天来了,希望就不远了,毕竟桃花已经开在了我们舌尖。</p><p class="ql-block"> 转眼,一年已过,你看,今春又见桃花开,昨日小区里已通知大家接种新冠疫苗。</p><p class="ql-block"> “妈!桃花又开啦,我们再来做回桃花酥吧!”</p> <p class="ql-block"> 舌尖上的槐花</p><p class="ql-block"> 初一9班 朱彦霖</p><p class="ql-block"> 春天到了,万物渐渐苏醒,沉睡了一个冬天的花儿悄悄地回到了枝头。空气里弥漫着各种花的香味。当槐树花开的时候,香气便更加浓郁。对我来说,槐树花一开,就代表着槐花宴要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常在芙蓉玩,小院子前有好几个槐花树,我总是眼巴巴的盯着那些槐花树,等后着那些纯洁美丽的花朵降临。等到花开,外婆就会笑眯眯的摘下一些含苞欲放的槐花骨朵儿。到第二天早上,外婆就会早早的起来,把采下的槐花骨朵儿用水洗干净后控干,再揉在面粉里面……等一切都准备的差不多了,外婆就会把我睡眼朦胧的我叫醒,笑眯眯的看着我两眼发光的扑向刚做好的槐花饼,又转身给我倒了杯牛奶,让我慢慢吃。我听闻后就开始一口一口细细尝,咬了一口,满嘴槐花香,幸福就是这种滋味吧?槐花的味道淌入味蕾,流在心里。外婆在一旁絮絮叨叨:“知道为什么要吃槐花吗?因为啊……”我眯着眼品着槐花留在嘴里的清香,听到这么一句,打断道:“因为好吃啊!”外婆和蔼的笑了,并未反驳。春风携带着一阵香甜味吹进屋里,那是槐花的香味,随着轻柔的春风淌入童年,童年也充满了槐花的香,充满了槐花蜜的甜。</p><p class="ql-block"> 我从小就酷爱吃甜,外婆见家里有些蜂蜜,又会张罗着给我做槐花蜜。早上吃完饭,我照常出去疯玩一整天,外婆在家里忙着做槐花蜜。等我回到家,已经是黄昏时分了,外婆笑着递给我一杯水,轻轻一抿,是槐花蜜水!蜂蜜的甜遇上槐花的香味,组织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幸福感,甜味伴着水淌进了心里。</p><p class="ql-block"> 在我小的时候,一年四季中最爱的就是春天。在我眼里,春天就等于又香又糯的槐花饼,香甜的槐花蜜以及并不是很受我待见的槐花茶。对我而言,槐花代表的不仅仅是好看好吃,还有在它背后的——外婆的爱,和槐花一样让我充满了幸福感,以及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p><p class="ql-block"> 当我现在再看到槐花,心里总会漾起幸福感。所以,槐花的味道果然就是幸福的味道了吧?</p> <p class="ql-block"> 舌尖上的春天</p><p class="ql-block"> 初一10班 潘米奇</p><p class="ql-block"> 在三月春分,我携一缕清风,与我共享春天。但我更想品一品春天,再次回味那舌尖上的春天······</p><p class="ql-block"> 品春,吃春,一盘外婆做的小蒜饼,就让我更深刻的醒悟春天来了。</p><p class="ql-block"> 小蒜饼的制作方法简单明了。把新鲜的小蒜洗净,剁碎。粉与水结合,打入鸡蛋,搅拌均匀后,再放入小蒜,继续搅拌,使其能拉出丝儿来即可。接着,在锅中放入油,加热后,用勺子将面糊状的“半成品”挖一勺放入锅中铺平。火候要掌握得当,全靠经验了。但外婆却每次能炸得完好,金黄发亮,令人垂涎三尺。往往总是菜未端上桌,整个屋子便溢满了扑鼻的小蒜味,清新芳香。这味道,赛过雨后春笋!</p><p class="ql-block"> 尝一口刚出锅的小蒜饼,余温还在,不时有烟味浮起,袅袅的,激起我的无限“斗志”。细细咀嚼,有着春天特有的味道,有雨的润,阳的暖,风的轻,花的香。酥酥嫩嫩,顿生一股苏轼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吃完后,仍觉唇齿留香。不知这是否能比得上梁秋实笔下的“诱惑”呢?</p><p class="ql-block"> 当然,小蒜饼为什么能做得那么好吃,不光在于它的火候把握得当,还在于它独道的选材——小蒜。小蒜,其实早春就有,但外婆有经验:在三月的小蒜,又迥然不同于早春的。三月的小蒜经历风雨的呵护,茁壮成长,粗而壮,适于做饼。早春的和晚春的不是太细就是太老,口感差得远了。</p><p class="ql-block"> 不光是选材,这小蒜饼里还有匠心,还有爱。外婆嫌市场上的小蒜贵而不精,便每年三月亲自上山,自己摘。拿着工具,吃力上山,在老地方停下。外婆一手拿着小锄头,一手握住粗壮的小蒜,由慢渐快,不出一会儿就能装满半篮。但在此之间,外婆有数次的蹲下,又不知多少次的站起。汗不知流了多少,但她知道,这是她的外甥女,要给她最好的。弯弯的背,像月儿一般。但月,它有阴晴圆缺,它能再满起来,但外婆的背不能再直了,它一点点地继续弯下去,但外婆却义无反顾,每年春天照办无误,从不拖迟、延晚。</p><p class="ql-block"> 面对着这一盘小蒜饼,有春天的味道。外婆对我的爱也似春天般温暖、可亲,永不改变。</p><p class="ql-block"> 在春日的“桃花源”中,我掬一捧月是最清的;我拾一片叶,是最绿的。在外婆的爱水中,我大肆品味舌尖上的春天,每一口都是最美味的······</p> <p class="ql-block"> 舌尖上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初一(10)班 佘孜彦</p><p class="ql-block"> 冬去,又一春——</p><p class="ql-block"> 进入初中以后,我的生活日益繁忙,这回回外婆家,竟有了久别重逢的感觉,心中百感交集,有些怅然。</p><p class="ql-block"> 外婆家对面有条河,依水,外婆自己建了个简陋的菜园子,周边只简单用柴围了个栅栏罢。</p><p class="ql-block"> 每逢春季,水边便会抽出长长的绿条儿,那是小蒜。初生长时,那是翠绿的,好似要滴下水。水边,有绿环绕,生机勃勃。再过些日子,就成了碧绿的,阳光流淌下来,便有了翡翠般的色泽,让人不禁大有食欲。</p><p class="ql-block"> 于是,便追在外婆身后,叫嚷着说要吃小蒜饼,外婆轻轻抚抚我的头,笑道:“你这个小馋猫!”眼中有掩不住的宠溺。</p><p class="ql-block"> 我随了外婆到河边采小蒜。还是那条熟悉的石板路,只因承载了岁月,更显得沧桑,踏上去心中万分踏实。记忆慢慢被勾起——多年前的那个春日,我同外婆挎了竹篮去水边采小蒜,那光亮的石板路,映照出我笑容满溢的脸庞。那时的我不懂事,把原本就不多的小蒜大半都糟蹋了。外婆也不恼,慈祥地望着我笑:“你个捣蛋鬼!”眸中,各有一个明晃晃的太阳。外婆很疼我,又用剩下的小蒜做成了美味的小蒜饼给我。那时,阳光正好。</p><p class="ql-block"> “滋滋,愣那儿干嘛?快跟过来啊!”——思绪又被拉回了现在。我跟在外婆身后,望着面前这个佝偻的身影,感到有些陌生。外婆蹲下身来,小心翼翼地将一根根小蒜从土中完整取出,神情中透着专注。他的身躯蜷缩成小小的一团,看了不禁让人心疼,想将那小小的一团捧在手心里,好好来疼爱。</p><p class="ql-block"> 外婆提了满满一竹篮小蒜,回到家洗净,去除其根蒂后,再娴熟地将小蒜切碎,均匀地拌入面糊,加几粒盐调味。电饼铛小火加热,锅底加热,倒入面湖,随即锅中“嗞嗞”地响,跳出顽皮的小油珠来。合上盖子,等个两三分钟,待锅内吐出一缕长长的白烟,便知道,小蒜饼可以出锅了。</p><p class="ql-block"> 打开盖子,扑面而来,一股特殊而浓郁的香味,引得我肚内的馋虫蠢蠢欲动。外婆是做小蒜饼的老手,她做的小蒜饼且不谈口味如何,光看着便觉得那是一道美味。刚出锅的小蒜饼外皮金黄,闪着油光,碧绿的小蒜点缀在微黄的面饼上,让人忍不住大咽口水。咬一口,外皮酥脆,咸香软糯,面饼的面香与小蒜的清香巧妙的结合,便是春天的味道,亦,是外婆的味道,还和当年一样,没有变。</p><p class="ql-block"> 外婆站在一旁,脸上挂满满足的笑,皱纹从她的眼角漾开,那是岁月匆匆走过的痕迹。“滋滋,好吃吗?”我点头,却不做声。因为我以为那样的美味无法言说。阳光淌下来,洒了我满满一身金粉,暖暖的,阳光下外婆的脸成了铜色,仍带着笑,质朴、纯粹,我仿佛见到了久远的岁月在外婆脸上呈现。</p><p class="ql-block"> 春,于我而言,最吸引人的,是小蒜。他们自携有独特的香味,不用多加烹调,随意弄弄就行。而我们尝到的,即是春天新鲜的味道,是自然本质的味道,亦是记忆中熟悉的外婆的味道。岁月流转,曾经那些与你相伴的人儿,有的长大,有的变老,有的离开。从前,是回不去的了,而我们吃的更是一种情怀了……</p> <p class="ql-block"> 舌尖上的春香</p><p class="ql-block"> 七(9)班 李润和</p><p class="ql-block"> 金黄中镶有嫩绿的点缀,轻轻地咬下闪着油光的饼,酥、软。顿时,一股清香从饼中溢出来,在舌尖上徘徊,这是小葱的春香。</p><p class="ql-block"> 随着三月的到来,第一场春雨如约而至。乡下肥沃的土地中,冒出一丛一丛纤细的叶片,似草非草。轻风徐来,把一片清香吹向四周,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春天洒下的特别的香水,这就是小葱。</p><p class="ql-block"> 那是我第一次品尝到那春天特有的清香。爷爷手上抓着一大把刚刚采摘的小葱,长长纤细的叶片,青翠欲滴,绿如翡翠,小小的球状的根,洁白如玉。</p><p class="ql-block"> 爷爷挖些面粉,加少许水,打入一个鸡蛋,用筷子打成糊状,再放入切成小片的小葱,放在平底锅上煎至金黄色即可。最简单的做法 就可以完美释放出小葱所有的春香。一口咬下,春天的味道便涌入你的口腔。若遇上球状的根,像果冻一样咬碎,香气加倍,从舌尖到候咙,赛比嚼了薄荷。</p><p class="ql-block"> 品尝过小葱美味的我,缠着爷爷想去看看小葱的生长,爷爷欣然应允。走在田野的小路上,春光明媚,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微微清香。爷爷忽然走进旁边的草地,拿出一把小铲子,蹲在一个土丘前,走近些,才发现他正在挖小葱。小葱总是喜欢”群居”,生机勃勃的拥成一团一团。我不禁俯下身,嗅嗅那春香,兴奋地说:“爷爷,我也想挖!”爷爷用粗壮的声音说:“好!”,然后就把小铲子递给我。我兴冲冲的去挖,可辛苦半天,也没挖到几根,很多小葱的根部也断在泥土里。我感到有些遗憾,可回来时,爷爷笑吟吟地把一大把小葱塞进袋子里,根根完整,垂着我喜爱的根。爷爷笑着把袋子递给我,我接过袋子,发现他的手背上,指甲缝里全是泥土,双手散发着小葱一样的微香:“明天上去(指进城)做小葱饼给你吃!”</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他不仅来了,还带来一个大花盆,里面种满了小葱。“野小葱过春就没了,种着可以吃一年呢!”爷爷说着便把花盆放在阳台上,然后就去厨房给我做小葱饼了。</p><p class="ql-block"> 我常常趴在阳台上,手中捏着一块饼,闻着花盆里小葱的清香,扑面袭来和舌尖上的,是一年最美好的春香。</p> <p class="ql-block"> 舌尖上的香</p><p class="ql-block"> 初一9班 雷佳轩</p><p class="ql-block"> “粽子香,香厨房。”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为纪念2300年前投江的诗人屈原,中国南方的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商品化的粽子比比皆是,但“外婆牌”手工制作粽子的魅力,都包裹在其中,用手的温度呵护着这传统食物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隔夜,外婆就买来五花肉,腌制出的浓香,为每一颗粽子带来更加丰富的口味和营养。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p><p class="ql-block"> 外婆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白瓷盆,将两束粽叶散乱地铺上,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含着香气点染出来,那在外婆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p><p class="ql-block"> 我着迷的是外婆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弯出了一个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放上两三块腌制好的五花肉,再一撮小米盖在上面,外婆的大手紧紧捏住盛满馅儿的粽叶,嘴巴轻轻咬住线绳一头,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角粽。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的欢喜。</p><p class="ql-block"> 粽子在锅里咕咕地响,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着整个屋子。粽子越煮越香, 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外婆的粽子是有生命的。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子,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的软糯,再一口是五花肉的肥美酥香,都说肥肉太油,难以入口下咽,但粽子里五花肉的肥美,已渗透到包裹着的米粒周边,油而不腻,只有尝过才知道,这也许就是“外婆牌”粽子的灵魂所在吧。我后来吃过市场上的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等,但都不及外婆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p><p class="ql-block"> 粽子,这具有礼仪节令气质的食物,有着思念古人的味道,但更有外婆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舌尖上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初一9班 潘衿羽</p><p class="ql-block"> 冬日阳光透过窗户,外婆煮着粥,她的皮肤呈现出玫瑰和紫罗兰的颜色,它使我如此不安,以至于我无法将目光移开。</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常去乡下外婆家。乡下的院子种满了植物和蔬菜,清溪水,流的到红桥,流尽似水流年。乡下的天空也似乎纯净许多,如外婆溢着笑的眼。草地也被种上炽热火红的西红柿和嫩绿的菜,接受着新鲜空气的洗礼,成熟结果。在如此静谧美好的乡下,我的心里怀揣着一亩纯净之田,种桃种李种春风。外婆是做菜的好手,尤其是粥。她煮的粥更多的是甘甜,红枣与我都沉溺其中。浓厚的粥中,没有什么特别的调料,只是有着冬季独属我的阳光,它在外婆的粥中,也在心尖上。因我爱喝稀粥,她便总是做的粥水充足,每口都是舌尖上的香浓,有乡下芬芳的泥土和水珠的馨香,更多的便是纯纯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我贪嘴,这香浓的粥满足不了我的需求,外婆便变着花样学做小菜。五月,一串串白如玉的槐花疯长,却也总挡不住烈阳。她便会在缀满槐花的枝丫上采下数朵,裹进一个个面球,掺进几朵白白的槐花,着满花香的槐花丸便诞生。外婆做的定然好吃,我总是欲求不满地吃掉一个又一个,酥脆的炸皮和淡淡的槐花香一并窜入舌尖,能尝出整个夏天的美好。外婆也不吃,只是眯着眼享受而宠溺地看着狼吞虎咽的我。</p><p class="ql-block"> 来到河南是定要尝上一碗饸饹面的。外婆不放心外面卖的面,总是亲手做上一碗。乡间的材料是最干净的,她煮着荞面,在其中放入切成块的牛肉和翠绿的小葱,一口下去,鲜麻了人心。我往往能吃一大碗,不仅因为它的美味,还因为外婆倾注的爱。一碗面,便是一碗春光无限。</p><p class="ql-block"> 回到城市,我心中那一亩纯净之田也染上污秽,再也闻不到阳光的芳香,尝不到外婆那份舌尖上的美好。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回到了乡下。外公与外婆坐在院门口,正满面笑意的凝望着我,我的心激起了千层浪,就像悬浮的树枝在有悬崖的瀑布突然下降,心中那份美好从未褪去。回到老家,桌上又是一面一粥几菜,萦绕着那份熟悉的家味,混着天空、微风和阳光的恬香,钻入我那亩重新生长的心田。怀揣着一颗纯净之心,尝着舌尖上的美好。我的心中也依然装着星星和未曾见过的湖水与雪,燃烧着光明。</p><p class="ql-block"> 冬日的阳光透进她的眼眸,那晶莹闪烁,像是在很深的冬季才有的星斗落俗的眸光,也是一份我从未细品过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舌尖上的春天</p><p class="ql-block"> 初一9班 翁子钦&nbsp;</p><p class="ql-block"> 春天的脚步悄然临近,竹笋,马兰,香椿也纷纷探出了头。草木将岁月的青葱,在人们饥渴了一个冬天的舌尖上,化为琼露玉液,润泽心灵。&nbsp;</p><p class="ql-block"> 竹笋也是春天的标志。当春笋从竹林地里钻出来的时候,春天也就实实在在的到来了。春笋有很多吃法。清朝美食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用这两句话道出了吃笋的精髓:素以白水,荤用肥猪。腌笃鲜是最具代表性的。</p><p class="ql-block"> 拿一把铁锹,将竹笋从刚苏醒的黑泥中采出。采下的春笋,应是沾着露珠的。白嫩的下端染着些许土粒。洗净后,和咸肉一起下锅慢炖。冬日里腌制的咸肉与春天里的竹笋在微滚的汤汁中翻腾,一股浓郁的鲜香,随着氤氲的水蒸气飘悠而出。</p><p class="ql-block"> 文火慢炖个把小时后,盛入一只大碗。米白中透着微黄的笋片和咸肉片一起浸在乳白色的汤中;上面还撒上些许翠绿的葱花,颜色煞是好看。夹起一小片笋,放入口中。笋的鲜嫩在味蕾中炸裂开来,清新爽脆,鲜味浓厚;再夹一块咸肉,肉质酥肥,满嘴都是舒畅的感觉。喝上一口浓汤,五脏六腑都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妙。江南人家常说:鲜得让人眉毛都掉下来了。此话形容得毫不过分,尝过腌笃鲜的人必定念念不忘它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每逢清明踏青时节,身处他乡的人们回到故里,除了扫墓寄思亲,必定要尝一尝家人们做的腌笃鲜。一家人齐聚,围着砂锅谈笑风生,香味飘满整间屋子,直到吃完收筷时,仍冒着丝丝热气。那是家的味道,故乡的味道,温暖了人们的胃,也温暖了人们的心。</p><p class="ql-block"> 春来到,尝碗腌笃鲜,尝一尝江南春天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舌尖上的初夏</p><p class="ql-block"> 初一9班 吴京桥</p><p class="ql-block"> 尝过一颗如乌紫珠玉般的杨梅,便感到真正的夏天来了。这边红了樱桃,那边艳了荔枝,杨梅也恰恰妍丽。</p><p class="ql-block"> 杨梅到了夏季才有。平素就喜欢吃果干:话梅、杨梅、陈皮,样样吃过来。它们味厚甜浓,只需一颗,就能提振一天的精气神。而那黑晶般的杨梅干最惹眼,身裹白色糖粒,甜中寓酸,果肉格外紧致,有嚼头。</p><p class="ql-block"> “众口但便甜似蜜,宁知其处是微酸。”不似一些糖分浓厚的水果,一股脑儿的甜。甜中透酸的杨梅浆干汁丰,吃起来往往暗自销魂。黑中携紫一颗颗,丢进嘴里,任口齿收割这一茬茬清郁的甜汁,舌尖还逗留一丝微酸。夏日暑气霎时间烟消云散。</p><p class="ql-block">杨梅酸的轻盈,如雨如丝,如蜻蜓点水,若隐若离,正契合了夏日的神秘。</p><p class="ql-block"> 因为这昙花一现的娇嫩,人们不得不把杨梅酱制成干,或浸在酒中。外公最喜欢做杨梅酒。把杨梅浸在白酒和黄冰糖之中,酿上一个月,清醇甜酸的杨梅酒便足够他品上几个月,小小一杯,气爽神舒。</p><p class="ql-block">看外公每年都有饮品喝,我自然也馋,外婆便把杨梅熬成杨梅汤给我们喝。</p><p class="ql-block"> 把杨梅洗干净,同冰糖放在一起熬煮,晾凉,装杯,最后还可以冰镇,炎炎夏日的午后,畅饮一杯,人仿佛懒散地漂浮在一盏嫣红中,看着盛夏缓缓流去。</p><p class="ql-block"> 不同于外面买的“酸梅汤”,外婆熬的杨梅汤中有整颗的杨梅粒。在汤汁中浸过的杨梅直接掏出来吃,味道甚是飒爽,杨梅果肉入口即化,化作无尽甜蜜流入喉咙,酣畅淋漓。</p><p class="ql-block"> 我自小就是杨梅的“忠实粉丝”,还未见得梅子真容,已经在迫不及待的思量杨梅出山的时间了,也难怪,如此可人的赤珠,谁不爱呢?</p><p class="ql-block"> 流光容易把人抛,枇杷熟了吃枇杷,樱桃红了吃樱桃,也就是在这鲜盈味觉感知中,方才能感受到自己是真真切切的活着,没有虚度一年四季。杨梅也得赶趟儿吃,她们十分娇羞,只在五六月份现身,甜蜜期短促,还得赶在淋雨前吃她。就像骄纵的大小姐,风火而来,抖落一身浓艳又决然离去。</p><p class="ql-block"> 想到这儿,每当吃起杨梅都怜香惜玉,不远辜负一丝一毫。</p> <p class="ql-block"> 舌尖上的甜蜜</p><p class="ql-block"> 初一(10)班 刘璟宸</p><p class="ql-block"> 我从小便喜欢吃糖,只不过时过境迁,随着年龄的增长,陪伴着我的糖也在不断地变化着。</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以来都被冠以“好孩子”之名。幼时,我不太爱玩,也不爱说话,这种“与世隔绝”的性格却给了他人一种“乖巧”的感觉,从而在众多仍在疯闹的小孩子中间“鹤立鸡群”,成为了老师夸赞的对象,因此也就经常得到大人们作为奖励给我的糖,各种款式的都有,不过大多廉价,只是一股股甜味直向嘴中袭来。但这仍能引得懵懂无知的我开心地笑了,也引得看着我的他们发笑。这些糖虽价廉,但在当时的我看来,却是用再多的钱也买不来的荣誉。</p><p class="ql-block"> 进入小学后,我变得更外向了,得到了老师的赞赏,也得到了更多的朋友和竞争对手。我受到了老师的器重,扶摇直上,还能偶尔领得那儿珍贵的奖励——糖——全班人相互竞争的目标,在同学们的目光下领下。那是比先前更值得骄傲的事情。在朋友之间也会赠送糖果,看着对方高兴地吃下,自己嘴里的糖似乎也更加甜了——或许这就是纯洁的友谊间的甜蜜吧。</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一直到了现在,繁杂的学习任务一个接着一个,麻木的我头脑中只能装着学习,只有到了假期,才能够喘口气,以继续之后的“长跑”。此时的我更偏爱于巧克力了。拆开其华丽的包装放入嘴里,只待它慢慢化开,淳香浓郁,又带点微苦,之后便是逐渐淡化,相比于糖的那种“冲动”与“阳光”,我更喜欢这种“深沉”和“沉稳”的感觉。这种微苦使我着迷,抑或也只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自我的一种幼稚的“愁闷”罢了。</p><p class="ql-block"> 即使受了委屈和挫折,也不能自暴自弃,每一个人都在同一个世界里,有着同样的生活带来的压力,不要放弃自己,累了就吃颗糖,那天真的甜,会告诉你生活仍然多姿多彩,带有希望,未来依旧可期,生活依旧可望,希望每个人都能带着初心走向明天。</p><p class="ql-block"> 舌尖上的那颗糖,是美好的回忆,是未来的希望,我不会忘记。</p> <p class="ql-block"> 舌尖上的春天&nbsp;</p><p class="ql-block"> 初一9班 张轩诚</p><p class="ql-block"> 初春,是万物的开始,那压抑一冬的味蕾,也大肆跳跃起来。</p><p class="ql-block"> 春雨绵绵,滋润万物,春笋破土而出,那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美味,爸妈和朋友们几家相约,在初春的早晨去山里挖笋。</p><p class="ql-block"> 溪水顺着山涧流过,我和几个伙伴各拿了一个挖笋的锄头,跑在最前面,仔细搜寻着竹林中地面上春笋的尖芽,大人们在后面不紧不慢的走着,时而见林中一处长满马兰和里蒜的绿地,那一丛丛马兰水灵鲜嫩,林中的里蒜也长得秀长青翠,这都是春天馈赠的美味,也都顺手采摘装入竹篮。</p><p class="ql-block"> 暖暖的春风吹过,竹子在林中左右摇摆。不一会儿,翠竹旁有几株破土而出的笋芽被我们发现,大家一窝蜂地冲了上去,东一锄西一挖,都想快点得到这可爱的春笋,不曾想刚挖到半截,却招惹了一大群苍蝇叮在竹笋上,我们吓得四处逃窜,还有的连声叹息,春笋可惜被这些苍蝇白白糟蹋了。一位路过的山农伯伯见此情景哈哈直乐,他过来教我们如何正确地挖笋,或是我们挖笋时不小心伤了笋茎,嫩白的汁液太过鲜美,引来了竹蝇。在伯伯的帮助下,我们顺利挖出好多白胖鲜嫩的春笋,成果颇丰。看那一个个懒洋洋的春笋躺在竹篮里,身上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头顶还戴着一顶顶缀有黄色穗子的帽子,真是可爱极了。</p><p class="ql-block"> 春笋的味道清淡鲜嫩,做法也很多,可荤可素,炒炖、焖、煨等皆成佳肴。午餐之时,外婆在做最拿手的竹笋炒肉片,油锅加热,放入姜丝,倒入新鲜的肉片炒熟,再向锅里倒入笋片,一股春笋独有的清香扑鼻而来,鲜嫩的竹笋浸在油里,再配上黑色的木耳,红色的辣椒,油光光肉片洒落在外,大火爆炒下,香味越来越浓,我不禁“垂涎三尺”,这样一盘炒好的竹笋嚼在嘴里定是无比润滑爽口,据长辈们讲,此时的竹笋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吃竹笋炒肉,也是很有讲究,吃菜时定要先吃竹笋,竹笋爽滑鲜嫩,再吃上一两片肉,柔软至口,这盘菜口齿生津,真正令人回味无穷。&nbsp;</p><p class="ql-block"> 在李商隐笔下就有“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的描述。民间还有“无笋不成席”之说,趁着春暖花开时,让我们倚东风,徜徉在竹的海洋,与好友分享挖笋之乐,共品春日里独有的美味,岂不美哉!</p> <p class="ql-block"> 舌尖上的亲情</p><p class="ql-block"> 七(9)班 朱明易</p><p class="ql-block"> 儿时,我是外婆带大的。从小我跟随外婆住在乡村,每个季节,外婆都会用乡下特有的食材给我做出各种滋味的美食。春天,春笋煨肉清香可口;初夏,荷叶包鸡香飘四溢;秋日,八宝甜粥香滑健体;冬日,河蚌熬瓜去火补气……在众多美食中,最诱惑我味蕾的就是外婆做的乌米饭了。</p><p class="ql-block"> 四月初八,江南人家都会去山上采一种叫南烛叶,俗称乌饭草头的植物叶子,回去洗净,剪去老叶,并捣成汁。每每看见墨绿色的浓汁流入锅中,我就会想到乌米饭那软糯香甜的味道,我都会想到妈妈的味道。我想伸出手去摸一摸那神奇的叶子,更想问一问,是谁发明了乌米饭。于是,从外婆讲的许多“过去的故事”中,我知道了,乌米饭所包含的“目莲救母”的典故。原来香甜可口的乌米饭中还蕴藏着如此动人的关于亲情的故事。从此,我更爱吃乌米饭了。</p><p class="ql-block"> 等有了足够的汁液,外婆就会用纱布将刚碾好的新鲜糯米包起来,放入其中。瞬间,雪白的纱布像泼上了浓墨,成为了黑色。我隔个三五分钟就要向外婆询问一下乌米饭的进程,外婆总是慈祥地笑道:“别急,现在外面这层米染黑了,但要让里面的米完全浸黑,还要些时候呢!”</p><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太阳已经打着哈欠收回了它最后的余晖。暮色四合,浸泡了一天的乌米饭黑乎乎的,倒入清冽的井水,缓缓漫过乌米。随着点火、盖盖、加柴,柴火燃烧的噼啪声,锅盖里滋滋的蒸汽声,仿佛一首含商咀徵的交响乐,迎接乌米饭这位尊贵的来宾。空气里乌米饭的清香滋味越发浓郁了,熄火焖饭,打开锅盖,雾气弥漫中黝黑发亮的乌米饭出锅了。白砂糖已经备好,白瓷碗也已经在含笑等待,还有那个已经留了一地口水的小小的我……</p><p class="ql-block"> 香甜可口的乌米饭在我的舌尖渐渐消融。外婆依然在灶台边忙碌着,她的肩上仿佛还背着采摘乌米饭的竹篓,又仿佛背着一个我……</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回到了城市,每每吃上一口乌米饭,我都会让它在我的唇齿间多留一会,细细品味那甜糯的味道,独享那属于我的亲情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舌尖上的宜兴</p><p class="ql-block"> 初一(9)班 史宸菲</p><p class="ql-block"> 宜兴,太湖边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一座具有丰富文化底蕴、自古就繁华富足的城市。身居在此地的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被“酥甜香脆、清苦回甜、鲜咸麻辣、焦黄松软……”多方围绕的同时,也享受着闲适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宜兴的老街上,阵阵乌米饭的香味飘了过来。宜兴山里一种特有的草头把米饭染成了黑色,同时也增加了米饭的香味。虽然它黑黑的,蒸熟前看起来使人没有食欲,但蒸熟之后别有一番风味。每当春天来临,我总会吵着让外婆煮乌米饭给我吃,外婆也总宠爱地答应着我。一大早外婆便会从集市上买来新鲜的草头,回来用“祖传”的研钵捣碎,“染色”完成的乌米放在柴火锅里,加上一点儿水,一小时后,一锅香喷喷的乌米饭就出炉了。看着又黑又亮的乌米饭,我迫不及待地盛上一碗,从灶边的小罐子里舀一勺白糖拌了几下,乌米饭瞬间变得有灵魂了。我吃得正欢时,外婆笑眯眯地说:“慢点慢点,别噎着。你别看乌米饭好吃,关于他的故事更感人。相传目莲的母亲在地狱受苦,他费劲周折修行得道,之后终于可以去看望母亲,可是带去的饭总被那些可恶的狱卒抢吃一空,为了让他的母亲吃上饱饭,他在山上找到了草头,把米染成黑色,就这样,他的母亲终于吃上了饱饭。”小小的乌米饭使宜兴的人情味儿又浓厚了一点儿。</p><p class="ql-block"> 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山里面的竹笋破土而出,出了土的笋是黑褐色的,不过有的笋须是嫩黄色的,可能是昨天半夜才出来的。我听过一句玩笑话“在宜兴混的好不好,就看这时节有没有人给你送笋。”这句话完美地诠释了笋在宜兴人的餐桌上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烹调时,无论是煎炒还是熬汤,都鲜嫩清香,光闻味道就垂涎三尺。竹笋在地下的生长时间很长,仿佛在不断地积蓄能量,等待时机,破土而出。勤劳的宜兴人民就像这竹笋一样,不屈不挠,坚毅执着地往上钻,沐浴着阳光雨露,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竹,傲然挺立。</p><p class="ql-block"> 宜兴人民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清明前的茶叶更是一绝。我经常听到有些老者说:“宁可一日不食,不可一日无茶。”每年春天,住在山里面的茶农们就会戴着斗笠,挎着竹篮,声势浩大地上山采茶。他们会连夜将采到的新鲜茶叶手工制成宜兴的特色茶叶——阳羡茶。爸爸总会拿出他心爱的紫砂壶,在春日的午后泡上一壶明前茶,惬意地享受着春天给宜兴人民的特有的赏赐。</p><p class="ql-block"> 除了这几样,宜兴还有许多特色美食,和桥豆腐干,徐舍小酥糖,芳庄羊肉……越是地域,越是典型,味觉记忆最能勾起人们对故乡的亲近之情。也许人离宜兴很远,可是滋味很近,味蕾上都是不散的乡情。</p> <p class="ql-block"> 舌尖上的家乡</p><p class="ql-block"> 初一10班 陈可涵 </p><p class="ql-block"> 高速路上的晚霞,照向连绵的山脉透进车窗,风在耳边呼啸而过,似有万只乡愁的手拉住我的身躯,一点一点将我的灵魂拖回那个明月相照的地方,让坐在这前往异地汽车上空虚的躯壳一遍又一遍,拣起家乡的碎片,品味并沉思着。</p><p class="ql-block"> 麦饼,是家家户户都得上桌的一道菜,即使是远隔万里也要回到家乡尝上一口家的味道。那天的夜晚格外明亮,一家人围坐在一只小小的火炉旁,身旁只有一盏路灯陪伴着,听着厨房里传出的锅碗瓢盆的声音,我便知道是奶奶又弄起了她的小小天地。小步跑去,一股面香扑鼻而来,奶奶拿出一袋白面面的面粉,轻轻拉出封口的那根细线,抖抖口子一撕开来,一股股如烟如雪的粉粒散入空中,等挥散了这些朦胧,拎起袋子的一角,小心翼翼地托住布袋的下部,面粉顺着撕开的小口如小溪般流进碗口中,沙沙的细响回荡在耳畔。</p><p class="ql-block"> 奶奶甩了甩沾上粉屑的手,拿起桌旁的碗在水池旁倒上几口热乎乎的沸水,挪着小步子端到桌子上,我悄悄跑上前捂住碗壁,将小手捂得暖暖的。奶奶笑笑,摸了摸我的小脸,将一碗满满的面粉轻轻地倒入水中,拿起筷子放入碗口,将一颗颗粉粒完全融人水中,顺看一个万同将面粉打成微糊的状态,看着碗口凸起的一个个小尖头,似座座连绵的山脉涌限。接着奶奶将冲干净的双手塞进碗口揉搓着这些小山峰,将它们化成一个圆嫩嫩的白面团。见她再拿起橱柜里的一把小刀,小心地切出一块块,用擀面杖压在一小块面团子上来回地滚动着,擀成一张张薄饼,再围着中间一圈圈地盖上馅料,拎起一张饼不偏不倚地贴上去。我凑上前伸着脖子闻着,直到奶奶把饼放在平底锅上,锅底窜起的火苗被吹进的风飘得似一株野草,锅里的油滋滋地冒起了泡,锅口还跳动着小小的火花。我立即转身去帮忙端了一口小盘子,盘底翠绿翠绿的,盘口还印着几块瓦蓝的斑点,透露着满满的家乡气息。看着奶奶铲起面饼,握住我的小手沿着碗边轻轻放下,热气一下子扑向我的脸庞,香喷喷的,我不禁咽起口水。</p><p class="ql-block"> 夜色渐渐暗沉下去,天上的星星更加亮了。我握着奶奶的手,端着盘子闻了又闻,走出家门,火炉里的火苗燃得越来越旺,我跑过去一股子坐在一张小木凳上,将切成小块的麦饼一块一块地递了过去,顾不及将盘子端回厨房,呼味一口咬了小半块,外皮焦脆可口,裹着的馅料清新鲜嫩,微微透露着春天的气息。再咬下一口,眼了啜沾上油的手指,满意地笑着。火光映红了我的脸庞。</p><p class="ql-block"> 家乡在我的舌尖上跳跃,远处的青山路灯盏盏,萦绕满满的思念。</p>

外婆

槐花

春天

舌尖

外公

小葱

艾草

桃花

粽子

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