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攀雀《育雏》

游山顽童

<p class="ql-block">中华攀雀(学名:Remiz consobrinus):体重7.5-11克,体长100-115毫米。体型纤小,雄鸟顶冠灰,脸罩黑,背棕色,尾凹形。雌鸟及幼鸟似雄鸟但色暗,脸罩略呈深色。 虹膜深褐色,嘴灰黑色,脚蓝灰色。</p> <p class="ql-block">一般栖息于近水的苇丛和柳、桦、杨等阔叶树间。除繁殖期间单独或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性活泼,行动敏捷,常在树丛间飞来飞去。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的叶,花,芽,花粉和汁液。捕获猎物的方式和一般的山雀相同。</p> <p class="ql-block">雄鸟前额黑色,头顶灰色具褐色羽干纹。眼先黑色,前部与额部黑色相融,后部沿眼中部和颊上部一直向后延伸到耳羽均为黑色,形成一条宽阔的黑色带斑,其上有一窄的白色眉纹,其下为白色的颊下部,黑色带斑处于此二白色包围中极为醒目。后颈和颈侧暗栗色,形成一半圆形领圈。</p> <p class="ql-block">雌鸟额、眼先,经眼下部和颊上部到耳羽暗棕栗色,上体沙褐色,头顶灰色稍深具淡褐色羽干纹,其余与雄鸟相似,但羽色略淡而少光泽。</p> <p class="ql-block">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半荒漠地区的疏林内,尤以临近河流、湖泊等水域的杨树林、榆树林和柳树林等阔叶林中较常见,迁徙期间也见于芦苇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繁殖期5-7月,5月初雄鸟即开始占区,雄鸟不断的在树冠枝叶间鸣叫以招引雌鸟,营巢在杨树、榆树、柳树等阔叶树上。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此间雄鸟异常兴奋,它们先在细软的枝条末端用树皮纤维和羊毛打个结作为巢的悬挂处,然后以此织成一纵向圆环,再由圆环织成半球形的提篮状,最后织成顶端留有左右对称的两个圆形小孔的袋状巢,最后其中一个小孔被封死,别一个小孔则横向延伸出来织成一管状出口。</p> <p class="ql-block">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一年繁殖1窝,一天产1枚卵,通常每巢产3-9枚,多为7-8枚,卵白色,光滑无斑,卵长椭圆形,大小17毫米×12毫米。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化,孵化期13-15天,雏鸟晚成性。孵卵和育雏均以雌鸟为主,留巢期17-20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