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抗战将士纪念馆

余酒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及抗战胜利76周年前夕。缅怀先烈,致敬英雄,2021年4月6日上午10点半左右,甜城(內江)有一群共和国的长子前往眉山(抗战将士纪念馆)参观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深知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来之不一。</p> <p class="ql-block">卢沟桥事变和全国抗战的开始</p><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次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全国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以下简称“通电”),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这件档案现珍藏在中央档案馆。</p><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全国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中央档案馆藏</p><p class="ql-block">揭开日本对中国新进攻的烟幕</p><p class="ql-block">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意、日等国逐渐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1936年11月,德国与日本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随后加入协定,德、意、日3个法西斯国家以反苏反共为纽带,在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方面达成默契。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做了充分准备。日本军部制订了1937年度大规模侵略中国的作战计划。为执行这一计划,日军准备侵华的兵力由1936年的9个师团增加到14个,1937年度国家预算支出比上年度增加30%,其中仅军费预算就占将近一半。军备的扩大加之受新一轮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国内矛盾加剧,于是更急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来缓解压力,扩大在中国大陆的殖民统治,加强同英、法、美等国及苏联对抗的实力。正如通电所说:“过去日本帝国主义对华‘新认识’,‘新政策’的空谈,不过是准备对于中国新进攻的烟幕……现在烟幕揭开了。”</p><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p><p class="ql-block">从1937年5月起,日军在北宁铁路沿线以及丰台、卢沟桥一带频繁进行实弹演习。6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近卫文麿上台后,继续强化战争体制,妄图通过“对华一击”降服中国。7月7日晚7点多,驻丰台日军到卢沟桥附近中国守军驻地一带,举行挑衅性军事演习。深夜,日军又声称一名演习士兵失踪,要求进宛平城搜查,遭到中方拒绝。交涉还在进行时,日军即向卢沟桥一带的中国驻军发动攻击,并炮轰卢沟桥边宛平县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卢沟桥,在今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卢沟桥地理位置优越,是进出北平的咽喉要道之一。卢沟桥的得失,关系到平津的得失,关系到华北的存亡。通电认为:“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早在卢沟桥事变前夕,日方对北平就已经形成了三面包围之态势,北面有部署在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约4万人,东面有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统辖的保安队1.7万人。在冀察和平津地区,只有国民党宋哲元部的第二十九军10万人驻守,以扼守平汉铁路的咽喉。此时,正如《义勇军进行曲》中唱的那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p><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发布的通电描述了七七事变发生的情况:“本月七日夜十时,日本在芦〔卢〕沟桥,向中国驻军冯治安部队进攻,要求冯部退至长辛店,因冯部不允,发生冲突,现双方尚在对战中。”冯治安部,即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事变发生后,该师部第一一〇旅第二一九团战士们无奈还击。随后,日本不断向华北增兵,又一次揭开了所谓“不扩大方针”“就地解决”的烟幕。第二十九军奋勇抵抗,但未能抵挡住日军的猛烈攻势,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7月28日夜,宋哲元等奉蒋介石命令率部从北平撤到保定。29日和30日,北平、天津相继沦陷。8月初,日军随即向华北腹地大举进攻。</p><p class="ql-block">实行全民族抗战,驱逐日寇出中国</p><p class="ql-block">事变发生次日,也就是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即向全国发出通电,指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通电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通电判断,卢沟桥战争有扩大的可能,敦促南京政府要“立刻切实援助廿九军,并立即开放全国民众爱国运动,发扬抗战的民气,立即动员全国海陆空军,准备应战”,全国上下也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p><p class="ql-block">!在行动上,中国共产党迅速反应,于7月8日发出给北方局的指示,明确了事变后华北的工作方针:坚决保卫平津、华北;迅速组成坚固的统一战线;组织抗日义勇军开展游击战争;坚决反汉奸。当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红军将领又致电蒋介石、宋哲元,“红军将士,咸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效命”。9日,彭德怀、贺龙、刘伯承等红军将领再次通电呼吁:“国民政府迅调大军增援河北,勿使忠勇之廿九军陷于孤军奋战,红军愿即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请授命为抗日前驱,与日寇决一死战。”</p><p class="ql-block">面对事变后的形势,蒋介石于7月17日发表了“最后关头”演说,表示“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表明了战端一开,则必然要“牺牲到底”的决心。此时,英、法希望中日妥协,美国仍在静观,苏联则密切关注并加强了远东的防卫,而德、意正在西班牙响应日本,南京的亲日派仍然在活动。</p><p class="ql-block">坚决抵抗,创立巩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7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央关于目前形势的指示》,分析了事变发展的两种可能,指出只有积极抗战才是唯一出路,暂时妥协只会葬送平津和华北成为日寇继续侵略的阵地。得知宋哲元已接受日方条件准备将事变“地方解决”时,中共中央立即向全国发出《中共中央为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第二次宣言》,强调应坚决反对让步与妥协,并“立刻实现国共两党的亲密合作……团结一切抗日救国的党派,创立巩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精诚团结,共赴国难。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指出团结御侮的必要,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以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为标志,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p><p class="ql-block">卢沟桥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转折,日本帝国主义以此为起点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由局部抗战走向了全国抗战。以卢沟桥抗战为起点,中国人民在世界东方开辟了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并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转载自中国档案报微信公众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