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921年7月23日,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华民族的伟大历程从此开启了新的篇章。革命战争时期,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建立了新中国。1949年的开国大典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这100年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国家日益繁荣富强,民族自信满怀,人民幸福安康。</h3> <h3> 为了让同学们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培养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品质,鲁巷中学于4月2日举行了“学党史,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红色故事讲演比赛。</h3> <h3> 首先登场的是来自七(4)班秦若曦同学,她为大家深情地讲述了革命英雄恽代英的故事。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恽代英一直积极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由他创办和主编的《中国青年》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1931年,恽代英被叛徒出卖,但他并没有向国民党屈服,在临死前还高唱《国际歌》。“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年仅36岁的恽代英就义前留下的感人诗篇至今让人印象深刻。</h3> <h3> 随后,七(11)班的姜鲁钰同学用《这盛世如你所愿》致敬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生于乱世,那时的中国山河破碎,满目疮痍,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他幼小的心灵就此埋上了一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种子。“开国大典的时候,飞机不够,您说飞两遍。现在,再也不需要飞两遍了,要多少有多少。当年送你的十里长安街,如今已是十里繁荣。”姜同学充满激情的声音带着在场每个人重温了周总理的故事,愿以吾辈之青春,护卫这盛世之中华。</h3> <h3> 有一名巾帼英雄14岁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15岁英勇就义,毛主席曾专门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她便是“怕死不当共产党”的刘胡兰,也是七(9)班杨雪瑜同学故事中的主人公。这位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孕育的堪称民族脊梁的民族英雄,以她那可歌可泣的高贵品格、革命气节和英雄壮举,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革命英雄主义的慷慨就义歌,铸就了光照千钬、激励后人的“胡兰精神”。</h3> <h3> 下一位登场的是七(2)班的余青桐同学。她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名小小少年英雄,名叫海娃。有一天,他接受了民兵中队长(他父亲)让他送鸡毛信的紧急任务以后,拿着放羊鞭子赶着一群羊,就毫不犹豫地踏上了送信征程。跟着余同学的讲述,我们的心情也随之跌宕起伏,为海娃的征程揪心,他是如何藏好那关键的鸡毛信,怎样躲开日本鬼子兵,怎样经过几番曲折和跋涉,利用自己的智慧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把信送到了八路军张连长手中。我们为这位勇敢机智的少年郎点赞,也希望今天的少年一代们也能在学校学习知识,锻炼体魄,小时学先锋,长大做先锋。</h3> <h3> 第五位上台的是七(5)班陈妍歆同学,她带听众们重温了“小萝卜头”的故事。小萝卜头八个月大的时候,就随父母一起被国民党反动派抓进了监狱。终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严重缺乏营养、发育不良,但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却渴望着学习知识,明辨是非,希望像父母一样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而努力奋斗。革命胜利前夕,9岁的小萝卜头被敌人残忍杀害。他是共和国、乃至世界上最小的烈士,他的英名永远被后人铭记。</h3> <h3> 随后,七(7)班的王欣雨同学带来了两个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党爱国小故事:一个是放牛的王二小,一个是东北抗日联军司令。当大家听到年幼的放牛娃王二小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们,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自己却被敌人的刺刀刺中胸膛,在座的每个同学都怀着深刻的悲痛和悼惋,我们为这样一名为革命献出年轻生命的少年英雄而感动。<br></h3> <h3> 紧接着,七(3)班邓云伊同学深情地讲述了红色故事《长津湖战役》。这场堪称抗美援朝战场上最为惨烈也是最为惊天动地的战役。零下40摄氏度的环境下,志愿军战士衣衫单薄,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打退了美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彻底扭转了战场态势。这场战役也就此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这些“最可爱的人”用他们钢铁般的意志和不惧牺牲的勇气展示了什么才是英雄本色。</h3> <h3> 接着艰苦卓绝的长津湖战役,七(6)王琪同学介绍了同桂荣的故事。她是陕北农民的女儿,是革命英烈刘志丹同志的妻子和助手,是一名奋斗在革命前线的优秀共产党员。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同桂荣曾经与4岁的女儿藏在密林山洞里,八天八夜不见天日,饿了只能用山水、雨水和炒面糊口。她英勇奋斗,不屈不挠,为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h3> <h3> 恰逢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七(1)班的袁鹏扬同学与我们重温了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感人的故事--《丰碑》。漫漫征路,巍巍雪山,猎猎风暴,辘辘饥寒,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而被严寒冻死。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提醒了我们每个人,100年来,是我们无数的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今天这样的和平、幸福、安宁的生活。</h3> <h3> 听完感人的军需处长的故事后,七(8)班的彭子秋同学为我们再次演绎《刘胡兰的故事》。面对敌人的严刑拷问和死亡威胁,刘胡兰斩钉截铁地回答:“怕死不当共产党!”邓小平同志为她题词: “ 刘胡兰的高贵品质,她的精神面貌,永远是中国青年和少年学习的榜样。 ”</h3> <h3> 最后一位上场的同学是七(10)班的肖拓然同学。他带来的故事是《金色的鱼钩》,讲述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他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却牺牲了自己。在他生动的讲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忍饥挨饿却还心怀战士的老班长形象就站在面前,为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所震撼。</h3> <h3> 在所有选手献上精彩的表现后,鲁巷中学卢建飞书记作为代表进行了点评,她肯定了每位同学为讲好红色故事都做出了充分准备,并赞扬大家积极学党史、了解革命故事的热情,并强调每个中华儿女都应牢记历史,不忘革命先烈,从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h3> <h3> 活动的最后,鲁巷中学学工处高晓广主任宣布了比赛结果,并组织参赛选手和老师进行了合影,本次“学党史,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红色故事讲演比赛迎来圆满结束。</h3> <h3> 忆来路,筚路蓝缕,诸多艰辛;<br> 观当下,小康圆梦,宏图新启;<br> 望前程,复兴在望,催人奋进。<br> 新时代的中学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继承先辈们的宏伟愿望,传承先辈们的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争做党的接班人!展望更加奋进的中国、更加强盛的中国、更加美丽的中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