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老电影院引起的回忆

刀笔吏

<p class="ql-block">文字原创,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老电影院引起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刀笔吏 </p><p class="ql-block"> 在黄渤海之滨吊桥河畔,有一座千年古镇_城子坦。记得小时候,在镇子的北面海关桥头,有一个电影院,就是本文提及的城子坦老电影院。那时候这里也算是城子坦镇文化娱乐中心了。它不仅是镇里居民喜欢的地方,也是近郊村屯农民想往的地方。逢年过节单位演出联欢、上映新影片、各地文艺团队交流汇演,会议做报告等活动,影院门前,街面上都是人群攒动,甚是热闹!电影院面积能有十多个篮球场大小,里面的座位,都是长条木板做成的。记得共有24排,每排条凳还标有座位号(用红油漆写的数码),凡来看电影或观看演戏的人都得持门票入场,对号入座。影院内设一个舞台,供镇里开大会和演节目用。舞台面积能有三分之二篮球场大小,两侧耳房面积不算大,是供来这里演戏的演员们化妆用的场地。</p> <p class="ql-block"> 看完电影《小兵张嘎》多么希望得到像嘎子手里拿的那把手枪啊!看,嘎子拿着手枪多么神奇!</p> <p class="ql-block"> 家乡的这片芦苇荡,是放学回家小伙伴们经常光顾的乐园。看完《小兵张嘎》电影,嘎子在河里游水的本领,让小伙伴们很羡慕,所以,这片芦苇荡就成了练兵的操场。</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县电影公司,定期来城子坦电影院放映电影。看电影是要买票的,五分钱一张票,影片印象深刻的有《小兵张嘎》《鸡毛信》《英雄儿女》《上甘岭》《地道战》和《地雷战》等。那时候,玩伴们的模仿能力都很强,看什么学什么,立竿见影。看完电影《小兵张嘎》,很羡慕嘎子的游水本领,夏天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就跑到马店后面的“河岔子”,学游泳打水仗。我的“小狗扒”就是在这里学会的。电影里老钟叔给张嘎刻的木头手枪,也很吸引人,得到这样一把手枪是我朝思暮想的。自己没有能力刻手枪,就整天围着我家邻居长我两岁的五哥转,五哥从小就惯着呵护我,他也经不住我整天缠着磨叽,就答应给我做一把手枪。五哥心灵手巧,就用做家具剩的边角余料,给我做了一把“五四手枪”,刷上亮油漆,晾干后送给了我,感觉就是一把“真手枪”。哈哈,拿到手枪那高兴劲就甭提了,提起手枪跟小伙伴们玩捉汉奸游戏去了。</p><p class="ql-block"> 看完电影《地雷战》,高年级大哥哥学做“土地雷”,他们买来鞭炮“二踢脚”,扒开后把火药导出来,装入圆形空大药丸里,再用黄泥包装成地雷状封好。把灯泡乌丝当引子连接电线,把一号电池连上,只要按下开关,火药就会被点燃,引爆地雷。看了真过瘾,玩伴们的手也痒痒了,也想学做一个。</p> <p class="ql-block"> 看完电影《地雷战》,电影中民兵们制作土地雷的画面,勾引起小伙伴们学制作地雷的念头。</p> <p class="ql-block"> 然而,对我们这些低年级小孩来说,这样的地雷材料和制作程序难度大,成本高,很难搞成功。怎么办?当然,小伙伴们不肯就此罢手,自己动手,寻找简单的材料,做容易制作的地雷。他们把铁丝,皮筋,竹棍组合在一起,制作成脚踏地雷。把制作好的“地雷”,放进挖好的坑里,盖上泥土伪装好,如不小心脚踏上去,触动紧绷在橡皮筋上的竹棍,就会引爆地雷。哈哈,你可别说,这效果也蛮好的。因为这个“地雷”制作方法简单易学,街面上的小伙伴们很快就学会了,大家一传十,十传百都在玩这个游戏。</p> <p class="ql-block"> 南斯拉夫电影《桥》观后,电影主题歌曲:“啊!朋友再见”风靡满城,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上放学路上都要哼哼两句。</p> <p class="ql-block">《地下游击队》电影也是令人难忘的。看完后,电影里面的惊险情节,不时地浮现于眼帘……。影片意大利军官有段话很流行:“年轻人投降吧,继续抵抗是没有用的。只要投降,意大利当局是不会枪毙你们的”。话音刚落,就被激烈的枪声和投掷手榴弹爆炸声掩盖了。这也是对侵略者最好的回答吧!</p> <p class="ql-block"> 看完朝鲜电影《一个护士的故事》后,对舍身忘死,奋战在前线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更是敬佩有加。</p> <p class="ql-block"> 我上中学的时候,在电影院能看到更多的外国译制片电影了,如:朝鲜《买花姑娘》、《一个护士的故事》;阿尔巴尼亚《地下游击队》;南斯拉夫《桥》……这么多影片,给小镇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看完电影没几天,鎮内大街小巷,都可看到学唱电影主题歌曲热潮。看完朝鲜电影《一个护士的故事》,其插曲_“小夜莺”,随时都被模仿学唱,美妙旋律时而想起在耳畔……;看完南斯拉夫电影《桥》,插曲_“啊!朋友再见”,玩伴们基本都会完整不差的学唱下来;看完阿尔巴尼亚电影_《地下游击队》其主题歌也很快被熟练传唱:赶快上山吧勇士们,今天参加了春天游击队,敌人的末日就要来临,我们祖国将要获得自由解放。</p> <p class="ql-block"> 城子坦老电影院不仅仅放映电影,还有接待文艺演出的功能。下面说说新金县评剧团在城子坦电影院大舞台公演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期间的所见所闻。</p> <p class="ql-block"> 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剧中有两个重要人物_胡传魁和刁德一,这两人都是由城子坦走出来的人扮演。所以,京剧《沙家浜》在小镇引起了轰动!</p> <p class="ql-block"> 当年新金县平剧团,要来城子坦公演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贴出海报,地点是城子坦电影院,公演三天。消息一传出,在城子坦小镇上下引起了轰动。因为,大家知道剧中人物沙四龙的“角儿”是由城子坦人王波扮演,另一个“角儿”胡传魁也是我们城子坦人徐敦刚担纲。他们两人原来都是城子坦街里人,曾经在三中宣传队干过,家都住镇内鱼市街后山顶居民区。哈哈,家乡人参与演出的戏,家乡人当然都期望观看欣赏了。</p><p class="ql-block"> 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在城子坦公演的日子里,城子坦大街小巷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人们奔走相告,谁手里能有一张门票,真是不知道怎么高兴了。我班同学高阳家,与电影院卖票室是一墙之隔,那时候买张门票很不容易,得排老长的队。有不少人早早就过来排队买票。常言道“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同学高阳家跟电影院是近邻,有方便条件,我就动了心思,找了个小窍门,求同学高阳帮助买票,电影院售票员还是给面子的,基本都能满足。</p> <p class="ql-block">  说起电影院工作人员,我想起了城子坦电影院收门票的老姜。城子坦地域不大,镇东边有个声响,镇西边马上就能听到。听说城子坦电影院把门收票的换新人了,我们这些老电影迷(虽然都是小孩,但是在小镇也算是看电影队伍主力军,凡是来城子坦上映电影,逢演必到,称“老电影迷不为过”。)对电影院换新人收票把门很感兴趣。所以,在第一时间知道了“把门人”的相关信息。老姜是从普兰店对调过来的,这人有特点,人在岗位班上的时候,脸上少见有笑容,一副严肃认真的样子。他收门票一丝不苟,不徇私情,像“黑脸包公”。但是,下班后不在岗位时,他就完全变了一个人,通情达理,有时还会跟你开玩笑。其实,那个年代人基本都是这样,爱岗敬业的人多,贪婪自私的人少! </p> <p class="ql-block"> 由城子坦老电影引起的话题很多,我只是一知半解记述了这些,希望能看到老乡同学们更多的有关城子坦老电影院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