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的老家北业村位于太行山部最高端,那里山清而谈不上水秀,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在记忆中,村里最多时有300多口人,男女老少、鸡犬相鸣。自然条件虽不及平原,但倔强的山里人任凭风雨磨砺,人拉肩扛,在贫瘠的土地中经营人生。我们也在刻入内心和脑海的宿命中消解、虚度着时光,任青春流逝。当时梯田满坡,村南有最大的地块也不过九亩。土地就是我们的命,土地就是山里人的希望。几十年过去了,山还是那座山,土地还是那些土地。物是人非,年轻人进城打拼,娶妻生子,早已在平原安营扎寨。村里只剩下10几口人,他们用对故乡的眷恋守望者生我养我的土地。偶尔回到家乡,一草一木都饱含深情,似乎在冲我欢笑。我也能一一叫出陪伴我们度过童年的它们的名字。初冬季节,小山村异样的寂静,停下脚步,凝神静气,鸟鸣山更幽的意境便油然而生。偶尔寒风吹来,灌木沙沙作响,就会给人烟稀少的小山村陡添几分苍凉,也会给土生土长的山里人几多感慨、几多留恋。转眼几十年过去了,任凭世事多变,但恩赐我们生命,浇灌我们成长的山村依然稳坐在太行山上,依旧是那么坚强、那么刚毅、那么风骨,从山村吮吸到的精神营养也弥足珍贵……毕竟,故土难离,那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br>城乡的鸿沟在慢慢地填平,当年为了进城我们也曾削尖头皮往城里钻。留在山里的人越来越少。偶尔回家,遇到仍留在山里的初中同学,攀谈间我嗅到他对城里已不像当年我们对城里那般崇拜和仰望,不是看破红尘,也不是拒绝浮华,更不是听天由命。倒是觉得他的生活随遇而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规律的就像流水线上的半成品,鱼贯而出,有条不紊,虽不完美,但在向成品靠近,只是打磨的过程稍显艰辛,内化的精神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少多少。回想起来虽然童年有点苦,但苦中有乐!截止目前依然怀念我快乐有趣的童年.........<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