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次海上航行 一一 接送海军肖劲光司令视察福建前线部队

国华

<p class="ql-block">  三都澳为闽东沿海的"出入门户,五邑咽喉",岛屿星棋密布,航道宽阔,是一个得天独厚世界级天然深水良港,海域面积714平方公里,75平方公里浅海滩涂,10米一125米深水航道可供30万吨级巨轮全天候进出港湾,是一个口小腹大的易守难攻的海上堡垒,重要的军事基地,誰控制了三都澳谁就控制了西太平洋。中国最大的黄鱼渔场和人工养殖区。与台湾一水之隔,舰艇驶出东冲口就可以看见台军占据的马祖列岛、东引岛、西引岛。唯一缺陷就是与台湾太近,两岸对峙期间火药味十足,岛上的粮食、蔬菜、淡水需要大陆供应,生活条件极为艰苦,被国家列为三类艰苦地区,是艰苦地区中的艰苦边防海岛。著名文学家郭沬若赞誉三都澳"良港三都举世无,水深海阔似天湖"。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李先念、叶剑英、张爱萍、钱伟长、蒋世华等曾视察三都澳部队,八十年代习主席时任宁德市委书记多次前往三都岛考察调研工作。一九七七年五月十三日又迎来了海军肖劲光司令员视察三都澳部队,肖司令一行人员乘坐鱼雷快艇6219艇前往某海域视察,我时任艇长,副艇长须林德(上海人),这是一次难忘的一次海上航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五点四十五分前甲板列队行进航行动员,下达备航备战命令,水兵们迅速地奔向各自的岗位,检试着动力系统,仪表仪器、通讯设备、武器装备的准备情况。我走到海图室展开海图再次熟悉一下海区和航行计划,虽然对航程的地理环境、水文气象、潮汐潮流、航向的选择、导航标的位置已经深深地印在脑海中,心里却因为这次航行特殊的原因有点担心,副艇长须林德(上海人)和雷达兵凌永祥(江苏人)脑子灵活,责任心强,导航技术水平好,也不由自主地研讨航行海区特点,怎样加强适时导航定位,确保舰艇在计划航向上。由于职业习惯重点部位都要去亲自看看,叮嘱几句,首先去中部舱电航室了解电罗经运行情况,再去电讯机要室、指挥仪室,看着大家有条不紊的准备,熟练地操作着各种装备,凭日常积累的经验告诉我,这是一批最优秀技术过硬的水兵,只讲耕耘不计个人得失的一代守彊人。最后走进自己的舱室(艇长室)打开保险柜,检查自己佩戴的手枪。平常出海按规定干部要佩戴手枪,今天出海要求手枪入库。 </p><p class="ql-block"> 六点二十分备航备战完毕,6219艇,6218艇悬挂满旗,一切准备就绪。信号兵费子林(江苏人)用灯光信号请示信号台,经作战指挥室同意按照计划执行,六点四十五分当轮机军士长王再进(江苏人)按下启动铃声,四部一千二百马力的柴油发动机瞬间喷发出一股浓浓而又刺鼻的浓烟,弥漫着整个后甲板,似乎老天开恩,海风轻轻吹拂着脸庞,海浪无声的拍打着舰艇,浓烟笼罩下个个呼吸困难,两眼泪汪汪。主机预热完毕艇长吹响一声长笛声,枪炮军士长田涵(江苏人)解开首缆,雷达兵凌永祥解开前缆,艇首离开码头,二短声后炮兵解开后缆,推动主机操作杆舰艇离开码头。</p> <p class="ql-block">  七点十八分靠礁头西码头,这个码头潮流不规则,有时流向内压,有时向外扩张,靠码头首先选择安全的角度,根据不同时间段的潮汐情况,风力大小正确利用艇的惯性,熟练操控舵机系统控制好角度,适时地调整艇位,运用主机动力制止惯性靠码头。</p><p class="ql-block"> 八点三十六分前后甲板一字形列队迎接海军首长,当肖劲光司令脚步踏上甲板,按照海军最高礼节,吹响一长声笛声,待首长还礼后吹两短声礼毕,此刻主桅杆上悬挂司令旗,无论什么级别的舰艇航行相遇都要向我们敬礼。</p> <p class="ql-block">  肖劲光司令(1955年授予大将军衔、创造世界海军历史上最长的海军司令任职年限)到驾驶台就坐后,我向他报告是否启航?听到"启航"命令随即离开码头,操纵舰艇接预定航向行驶,</p><p class="ql-block"> 八点四十分进入鸡公山水道,突然艇首前方飘来一阵轻雾,刚刚还是蓝天白云,舰艇在航行中划出的一道道浪花清楚可见,视觉距离良好的海况,海上航行就是这样,天气瞬间变化,说实话我宁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航行,船舶有航行灯光显示,可见航标灯光信号,目测能够判断船舶和障碍的方向和距离,而雾天对航行安全影响巨大,无法用目力及时发现天然目标和航标,不能及时发现来船和辨明其动向,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发生航行事故,所以航海人员一般情况下不愿雾中航行。</p><p class="ql-block"> 进入雾区时要降低航速,迅速测定艇位,派出了望人员,加强艇首方向的观察了望,正确辨别舰船的雾声雾号,起动秒表计时,根据航向航程计算下一个转向目标,我按下了一级战斗警报,打开舷灯、桅灯。不一会儿雷达兵凌永祥报告正前方发现一个目标,大家都瞪大眼睛聚精会神地进行观察,前炮军士长发现一艘渔船,发出了连续短笛声,待看清渔船的轮廓,转动舵机十五度,从其尾部规避通过。</p> <p class="ql-block">阵雾越来越浓,驾驶台看前桅杆有十多米的距离都模糊不清,随行作战参谋报告肖司令改变航行计划,报务兵苏辉(北京人)电告基地作战指挥部,去"588海上猛虎艇"二十九大队视察,还好出航前与副艇长、雷达兵对海区和航行计划进行了认真研究,拟定了预案。</p> <p class="ql-block">  突然前甲板上的前炮军士长田涵吹响连续短声信号,发现艇首前方有模湖不清、隐约可见的山影,这个时候措施一定要正确果断,立即发出倒伡的口令和三短声的倒伡信号,探照灯连续闪着强烈的灯光警示殿后的6218艇釆取应急措施,我记得6218艇的艇长是袁忠明(浙江温州人)副艇长张成明(北京人)。四部主机𣊬时从正伡变为倒伡,强大的冲击力使前机仓两部主机熄火,前机电舱班长方云才(浙江人)预感到有紧急情况,迅速启动主机,谢天谢地终于制止了惯性使舰艇向后移动脱离危险。</p> <p class="ql-block">  似乎东海龙王给我出一道考题,一会儿海风吹拂,浓雾笼罩的天空撕开一片蓝天,露出了炮艇的码头,我调整方向顺利靠好码头。码头上站立着列队欢迎的的官兵,一颗紧张的心终于放下来了,我走进海图室,掏出"大前门"香烟点燃猛吸几口,回想起这段航程吓得一身冷汗,好悬的一次航行经历,如果发生搁浅或者触礁事故,后果不堪设想。电航兵刘庚飞(江苏人)、纪革新(天津人)送来一杯热茶,喝着格外舒服,清醒认识到返航途中不能出一点差错,又开始熟悉海区与航行计划。</p> <p class="ql-block">  十点五十八分,云开雾散,风平浪静。陪同肖劲光司令视察的原福州军区王副政委,二十一支队支队长王铭一行人在驾驶台两侧,其余随同人员在后甲板。东冲驻守的舰艇在官井洋海域一字形列队,每一艘战舰都悬挂满旗接受检阅,当我们的艇首接近每一艘舰艇的时候,都要向我们艇鸣笛敬礼,干部行举手礼,士兵们行注目礼,待我们艇尾通过受阅舰艇前甲板时,我们还礼,这个时候礼毕。最后受阅的是北海舰队101驱逐舰,舰长率水兵们站在舰舷边,主桅军旗下降一半,一长笛声以海军最高礼节向司令致敬,军旗升到顶,两短声笛声礼毕。</p><p class="ql-block"> 十二点零八分安全顺利返港,肖劲光司令逐一与艇员握手告别,须林德副艇长递上巜航行日记》,肖司令写下了"感谢同志们对我三都巡察情况的帮助"。</p> <p class="ql-block">  回忆这次航行经历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感谢6219艇各位战友的支持和帮助,谢谢须林德、田涵、方云才提供的资料,图片来源网络和战友们。</p><p class="ql-block"> 古稀回忆之作,难免有些不当,望海涵与指正。</p><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于重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