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师专“巾帼先锋故事会”(第五期)敦煌的女儿——樊锦诗

晓说

<p class="ql-block">  樊锦诗,祖籍浙江杭州,1938年,在母胎中仅仅呆了六个月的她,在北平协和医院降生。她从小体弱多病,常常因为低血糖而晕倒,还患上小儿麻痹症。</p> <p class="ql-block">  所幸,她的童年并非只有苦难。因为父亲爱去博物馆的缘故,敦煌成了她少年时期的一个梦。高中毕业,樊锦诗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录取,1963年她大学毕业分配到了神秘敦煌。</p> <p class="ql-block">  敦煌的艺术遗产深深震撼着每一个人,敦煌艰苦的环境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不足十平米的小屋里,没有电话,没有报纸,房顶上时不时会掉下来老鼠,想出门上趟儿厕所,又害怕屋外有狼。每天进莫高窟做研究,必须攀爬挂在悬崖峭壁上直上直下的蜈蚣梯。</p> <p class="ql-block">  夫妻想见一面,来回就是万里路。孩子出生时,她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也没有一件孩子的衣裳。樊锦诗这位出身优渥的上海娇小姐,依旧选择了守护荒野大漠735座洞窟。</p> <p class="ql-block">  1998年前后,有关部门提出,要将莫高窟做成旅游景点,樊锦诗坚决不同意:石窟、壁画,总会慢慢衰老。她想尽办法给那些珍宝“续命”。1999年开始,来敦煌的游客们多了,樊锦诗既高兴又担忧,因为“洞子看坏了绝对不行,不让游客看也不行。”“人一进去,我们用仪器测的,整个的二氧化碳、湿度、温度全变了。博物馆是把文物从库房请出来展示,实际上我们开放的是文物库房,大家明白不明白?我当然着急啊。”</p> <p class="ql-block">  “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为敦煌努力。”她四处奔走,提出要“限流”。2003年,樊锦诗联名政协委员提交了相关提案,2005年首创了“旅游预约制”,之后更提出了“数字敦煌”的构想,推出了4K主题电影《千年莫高》和8K球幕电影《梦幻佛宫》,开创了敦煌莫高窟开放管理新模式,有效缓解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实现了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与国际接轨。</p> <p class="ql-block">  因为心存敦煌,她和爱人4年异地恋,19年分居生活;因为心存敦煌,一对学霸父母,儿子却是学困生;因为心存敦煌,她把45万元公积金捐掉了,把“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正能量奖的奖金2000万港元捐掉了,把这些年来的奖杯、奖章和奖金悉数交给了院里。近三十年来,她每年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万元,捐给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而她现在的床,还是上世纪单身时的床加个凳子拼的。</p> <p class="ql-block">  樊锦诗说,“敦煌叫人着迷,我的心一直在敦煌,要去守护敦煌,这就是我的命”。她用58年的执着和坚守,甘愿用生命守护敦煌的坚定信念,谱写了一个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平凡与伟大。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p> <p class="ql-block">附注:</p><p class="ql-block">《千年莫高》宣传片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zgwMTk4MDg0.html?spm=a2h0c.8166622.PhoneSokuUgc_5.dscreenshot</p><p class="ql-block">《梦幻佛宫》预告片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zQ5NDkzNDky.html?spm=a2h0c.8166622.PhoneSokuUgc_1.dscreenshot</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