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广东山庄墓园

刘祥宁

<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6日(星期二)</p><p class="ql-block">南京广东山庄墓园</p><p class="ql-block"> 因为有抗日粤军烈士墓,因为有孙中山贴身卫士墓,因为有双面特工鲍君甫墓,所以我“不辞辛劳”三次造访位于北崮山张王庙的广东山庄墓园。为了更深入地挖掘南京厚重的历史底蕴,尤其是民国史,我从网上搜索相关人物和事件的历史资料附于图片之上,使之更贴近历史的真相,并使本篇更具可读性。</p><p class="ql-block"> 来到广东山庄华侨公墓,由然联想到四年前专访过的另一座华侨公墓一白龙山华侨公墓,那里安眠着三位民国名人一徐绍祯、尤烈、王芃生。2017年6月29日作美篇《白龙山三大民国名人墓探访记》今始公开发出,并附于本篇之后。</p> <p class="ql-block">广东山庄旧影</p><p class="ql-block">门楼“广东山庄”四字为时任江苏都督后为大汉奸的齐燮元所题。</p> <p class="ql-block">齐燮元(1879年一1946年),字抚万,直隶宁河县(今属天津市)人。光绪年间秀才,后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民国年间,所率部队屡战屡败,然而职务却由旅长累升为副司令。齐燮元1937年投靠日本侵略者,1940年被南京汪伪政府任命为华北绥靖军总司令。日本投降后,1946年被处决于南京雨花台。</p> <p class="ql-block">南京“广东山庄”竟是埋葬多位民国名人的公墓</p><p class="ql-block">广东山庄埋葬的基本上都是广东籍人士。“抗日粤军烈士墓”位于墓园中间位置,一排排的墓碑上,显示着墓主来自广东各个市县,包括台山、南海、佛山、东莞、新会、高州、清远、韶关等地。</p> <p class="ql-block">在广东山庄的墙上,嵌着一块1941年1月立的汉白玉方碑,记载着那次迁墓始末:“本庄旧址在城内三牌楼,于民国三十年四月被日本涡川部队征用,遂募资购地建于此。”碑文中还有众位理事的名字。大多难以辨认,能认出来的为陈兆泰、林义铭、郭兴、中央酒家,理事长名叫李长根。</p> <p class="ql-block">74名广东籍抗战官兵长眠闹市墓园改造计划搁浅,至今未见动静。</p><p class="ql-block">始于清朝道光年间,安葬着多位粤籍名人的广东山庄,如今变成这般模样,令人叹息。更有关注抗战历史的市民质疑,在迎接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人们隆重祭奠那些为保家卫国作出贡献的抗战将士,但74位粤籍官兵安息的广东山庄,环境为何如此不堪。</p><p class="ql-block">门楼已经围栏封闭,进入墓园只走侧门。</p> <p class="ql-block">日军征用无奈迁址</p><p class="ql-block">1937年抗战爆发后,位置独特、环境幽静的广东山庄被日军侵占为伤兵医院。在当时广东山庄理事会的组织下,百余名乡众坦然面对日军屠刀,在山庄大门口举行祭奠仪式。围观的日本卫兵和伤员,也受思乡情结所致而为之动容。</p><p class="ql-block">1941年,正是南京沦陷期间,日军涡川部队征用了三牌楼大街的广东山庄。广东同乡会只能另外募资,在中央门外张王庙买了一块地,将公墓迁到这里,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广东山庄,占地超过1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广东山庄里还埋葬着很多广东籍名人!长眠于此的有国民党21兵团少将高参奚泽,有民族音乐家卢冲夫妇,有“双面特工”鲍君甫,大汉奸温宗尧也埋在广东山庄。</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贴身卫士墓</p><p class="ql-block">孙中山先生的广东籍卫士廖德鎏、冯俊、王全、欧锦由、何兴隆、黄达洪均葬于广东山庄。碑文显示,这些卫士出身贫寒,武艺高强,随孙中山先生南北奔走,甚至流亡海外,经历黄花岗、镇南关、武昌等战役。孙先生去世后,这些贴身卫士都在南京参加了奉安大典,后来又加入中山陵拱卫队,为先生守陵。在南京去世后,他们不约而同地埋骨于广东山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卫士廖德鎏先生之墓</p><p class="ql-block">廖德鎏:广东新会荷塘联坊村人,1910年加入同盟会,次年回国历任孙中山卫士小队长;中队长;付大队长。</p> <p class="ql-block">廖德鎏碑文</p> <p class="ql-block">廖文锡先生之墓</p><p class="ql-block">其次子廖维邦先生乃吾大学同窗挚友</p> <p class="ql-block">廖文锡先生子女前天来此祭拜</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卫生冯俊先生之墓</p><p class="ql-block">冯 俊:广东高州人,历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卫士班长;排长,曾经参加1922年6月15日广州观音山越秀楼保护宋庆龄夫人的战斗。</p> <p class="ql-block">背面碑文</p> <p class="ql-block">王 全:广东清远县滨江新州圩江组头村人,早年随卫孙中山先生,任总理陵园中校拱卫大队长。1949年4月24日偕同范良与解放军某团政委刘志诚和平交接中山陵。任中山陵6人拱卫组付组长,1958年病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黄达洪:广东佛山人,早年随卫孙中山先生,中山陵6人拱卫组成员,1967年病死。</p> <p class="ql-block">抗日粤军烈士墓</p><p class="ql-block">在这块占地1.9万平方米的墓园深处,有一座“抗日粤军烈士墓”碑,下面安葬着的就是这74位官兵的遗骨。这处墓葬整体较新,碑文字迹清晰,但其所在山庄内的环境却不尽如人意。</p> <p class="ql-block">墓园内安葬的74位抗战官兵,多为从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战场上下来的伤兵。抗战期间,广东同乡会曾到八府塘后方医院慰问伤员,发现有多位广东籍的。后来,他们有的死在日机的轰炸中,有的在南京城破后遭日军屠杀。广东同乡会以同乡的情谊,将他们葬于山庄内。</p> <p class="ql-block">碑文</p><p class="ql-block">先傷后亡,驚怒吾邦。</p><p class="ql-block">無以厚葬,是為國殤。</p><p class="ql-block">文为:一九三七年,爆发震憾(撼)中外“八一三”淞沪抗战之役。我粤健儿浴血奋战,伤亡甚为惨烈。伤者多留医南京城内八府塘后方医院。是年十二月十三日,日寇攻陷南京,留医伤者均遭屠杀,其后由广东同乡会率人草草掩埋于山庄内。公元二〇〇〇年七月,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奋后人,经广东山庄理事会研究,筹资重建烈士陵园以慰先驱。抗日粤军无名烈士永垂不朽。公元二〇〇〇年十二月重建。</p> <p class="ql-block">74位广东籍抗日烈士墓</p> <p class="ql-block">鲍君甫先生墓</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早期“情报四杰”中的钱壮飞、胡底、李克农三人的故事广为人知,而鲍君甫的经历却鲜为人知。他是我党在国民党特务机关里发展的第一位秘密情报员,我党发展的第一位“双面特工”。</p><p class="ql-block">屡建奇功:多次营救被捕同志:</p><p class="ql-block">营救彭湃惜败;铲除叛徒白鑫;提供重要情报,使周恩来化险为夷;多方斡旋,从獄中救出关向应。</p> <p class="ql-block">“红色特工”的鲍君甫</p><p class="ql-block">别名杨登瀛,五卅运动时参加了国民党左派的活动。1928年,鲍君甫加入中统,被委任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驻上海特派员,在此期间,鲍君甫为我党提供大量重要情报,使得我党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斗争形势下,多次化险为夷。</p><p class="ql-block">鲍君甫晚年定居南京,一度穷困潦倒,在陈赓同志的关怀下,得到了一定补助。1970年,原籍广东香山的鲍君甫长眠于广东山庄。</p> <p class="ql-block">1931年,顾顺章叛变,出卖了鲍君甫,鲍君甫因此被关押了六年,后由张道藩保释,直到1937年才重见天日,随后他被迫脱离了特工系统,也与我党失去了联系,生活也归于平淡。</p> <p class="ql-block">1969年12月,鲍君甫在北京逝世,周恩来获悉后指示有关部门“要好好照顾鲍君甫的家属。”鲍君甫的女儿鲍美云被调回南京工作,照顾其虚弱多病的母亲。1976年,周恩来于重病中曾叫来罗青长,向他提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名字,其中就有杨登瀛(鲍君甫)的名字,并嘱咐“对这些在我们党最危难时期帮助过我们的人,千万不要忘记了……”</p> <p class="ql-block">1951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发出通告:“凡在国民党党、政、军、警、宪、特机关任过职的,一律到公安机关登记。”这则通告发出之后,有一个靠摆烟摊维持生计的烟贩被抓了,这个烟贩原来曾是中统的上海特派员鲍君甫,移送法院审理后,这名烟贩请求陈赓大将帮其作证,而陈赓收到请求信后为他作证,对其表示“宽大处理”。在陈赓的关照下其女儿鲍美云得以调回南京工作,照顾年迈多病的母亲。</p><p class="ql-block">鲍美云在墓前</p> <p class="ql-block">大汉奸温宗尧墓地</p> <p class="ql-block">温宗尧(1876-1947),字钦甫,广东新宁(今台山)人。幼年入香港中央书院(后改皇仁书院)读书,留学剑桥大学。1892年加入杨衢云创办的“辅仁文社”。1897年任北洋大学堂教习。1900年唐才常组织“自立军”,以温宗尧为驻沪外交代表。1908年,授驻藏帮办大臣。1911年11月,任南北议和南方参赞,协助伍廷芳工作。1916年讨袁军兴,任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外交局长。1938年投敌,1940年任汪伪司法院长,抗战胜利后被判处无期徒刑。1947年病死,葬于广东山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乔氏方氏墓地</p> <p class="ql-block">公墓佔地一万九千平方米,埋葬有二千余座墓冢,多为戎马一生战功卓著的广东籍人士。</p> <p class="ql-block">刘汉墓</p><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教官,抗日战争时任第四军九师作战参谋,参加三次长沙大会战。</p> <p class="ql-block">刘汉墓碑文</p> <p class="ql-block">桑林墓</p> <p class="ql-block">碑文一戎马一生 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刘劲夫墓</p> <p class="ql-block">赖金城墓</p> <p class="ql-block">李克成墓</p> <p class="ql-block">碑文</p><p class="ql-block">49年投笔从戎,参加人民解放军,后在华东军区干部子弟学校任教。</p> <p class="ql-block">张增圣墓</p> <p class="ql-block">碑阴一戎马一生 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毛荣厚墓</p> <p class="ql-block">戎马一生 功勋卓著</p><p class="ql-block">救死扶伤 品德高尚</p> <p class="ql-block">尤祥林墓</p> <p class="ql-block">戎马征战 勤俭家国</p> <p class="ql-block">焦振祯墓</p> <p class="ql-block">我的同事、栖霞区进修学校秦寿炳老师预留的墓地</p> <p class="ql-block">张王庙公交站</p> <p class="ql-block">北崮山路</p><p class="ql-block">乘公交25/308路到北崮山站,下车即到广东山庄。</p> <p class="ql-block">早在1997年,南京市侨联就曾有意对山庄进行开发、改造。计划建立集雕塑、景观水系、祭坛广场、瀑布等为一体的园林式陵墓。山庄内也挂出大幅宣传画,对墓园的规划前景作出介绍。</p><p class="ql-block">可惜24年过去了,这处墓园依然如故。</p> <p class="ql-block">抗战中,中国军人作出英勇牺牲,这种精神值得后世继承和宣扬。这座纪念碑应得到应有的重视,希望对广东山庄的整体环境进行提升,让更多市民了解这座碑承载的历史,意义重大。</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n3xo4qt?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18px;">白龙山民国三大名人墓探访记</a></p><p class="ql-block">1929年6月1日中國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先生移葬南京中山陵。此后辛亥革命元老及民国政要先后也随葬于紫金山及周边。我已拜访过的有一一廖仲恺、何香凝、谭延闿、邓演达、范鸿仙、韩恢、戴笠、陶行知、杨登瀛.外交九烈士等等。近日在网上又查阅到在栖霞区马群街道的白龙山华侨公墓亦有三座当年盛极一时而今却萧条冷清的民国名人墓冢,它们分别是一一</p><p class="ql-block">尤 列(1865一1936/72岁)广东顺德人;</p><p class="ql-block">徐绍祯(1861一1936/76岁)浙江钱塘人;</p><p class="ql-block">王芃生(1893一1946/53岁)湖南醴陵人。</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