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梁家沟克字辈的老人还有18位,号称“十八罗汉”。</p><p class="ql-block"> 每当这群老汉们聚在一起,总是谈古论今、热闹非凡。一会古朝,一会时事,一会才艺,一会玩笑,即使在极端困顿的岁月里,也没有改变过。</p><p class="ql-block">他们议论最沉重的话题是:</p><p class="ql-block">怎么才能让娃娃们不饿肚子!</p><p class="ql-block">什么时候才能把老坟上的碑再立起来!</p> <p> 老坟上的碑,“自”字辈以上原来都是立好了的。文革时期毁庙砸碑,破坏殆尽。</p> <p><br></p><p> 为祖先再立新碑,是梁家几代人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 二零二一年清明,在老三门宏字辈梁宏亮梁宏皋梁宏山梁宏安的帮助下,梁天彪梁明存梁渊才梁烨梁明海梁绥东梁博才梁栋(国)弟兄几个出资,梁栋负责刻碑,梁小兵组织修墓施工,梁军安排食宿接待和现场立碑组织,上下枝叶全动员,大家齐心协力,为梁家沟梁氏两世始祖和上枝叶老三门五世先祖,以及上枝叶克字辈以上没有后人的孤坟,全部立了新碑。</p> <p> 十分神奇的是,始祖的墓在立碑的过程中自己开了,解开了始祖是夫妇合葬而不是单葬的谜团,但没有找到任何其他有价信息。或许,老祖宗也认为,什么年代啊、名讳中的取字啊、后人开了几门啊,这些都不是很重要的,所以就不告诉你。</p> <p> 还有,清明前连续几天下雨,使人工刻碑的进度更加减缓,困难增加,碑记和世系图都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好几处受雨水冲移,不是缺了笔画就是该连不连,甚至走偏位移。至于书法讲究的笔法则更是无从谈起。</p> <p class="ql-block"> 我学书法只有二年时间,学业不精,初涉柳公权、王羲之、魏碑诸体。这次立碑,作为后人,不揣鄙陋,撰写并手书了旺(望)桩对联、碑记和世系图,是对列祖列宗的敬畏,也是聊表寸心之意。其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列祖列宗定会含笑包容的。</p><p class="ql-block"> 当然,文字的内容经过乔浚老先生的修改润色,虽然达不到千古流传之名篇,但若想改动一字一句,恐怕也是困难的。</p><p class="ql-block"> 祖宗的每一通碑怎么刻,对联怎么写,都是经过我和梁明忠的多次讨论才决定的。你若有心,再去老坟梁看看,是不是既贴切又有趣?</p> <p> 两侧踏步原来的想法是避讳“穿心路”的,没成想,给栽旺桩带来很大困难。因为西南角的延伸,道路继续向南挪移。</p> <p> 护坡是不是也有点陡?</p> <p class="ql-block"> 追求完美是人类进步的永恒动力,同时,完美也是永远无法实现的理想。</p><p class="ql-block"> 天地本不全,万事皆有缺。</p><p class="ql-block"> 许多事其实本来就是那个样子,非人力所能改变,大可不必强求,甚至连字里缺少的点画都没必要再给加上去。</p><p class="ql-block"> 祖宗们的碑能够顺顺当当立起来,才是我们的初心和目标!</p><p class="ql-block"> 无论如何,二零二一年清明立碑祭祖将成为我们永久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梁 栋(国)</p><p class="ql-block"> 二零二一年四月七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记一</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梁家沟克字辈最后一位老人离世。她是梁克凡家我三奶奶,享年九十八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记二</p><p class="ql-block">一年后,明忠建议撤去四周围栏。他写道:</p><p class="ql-block">去年看到,思护幼树。拖了一下,现应速撤。</p><p class="ql-block">祝: 各家各位 </p><p class="ql-block">风光无限 </p><p class="ql-block">前途无量 </p><p class="ql-block">身体无恙 </p><p class="ql-block">幸福无边 </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2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