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获文学奖,于我而言感觉是太遥远的事,前年投稿没中奖,没想到去年再投散文《滑香满绵子》却中奖了,奖金1000元,颁奖典礼高大上,2020年12月19/20日,在上杭金叶大酒店领奖,颁奖典礼由著名作家谢春池主持。这件事告诉我,梦做多了,总有成真,不怕不获奖,就怕不敢参赛。参加颁奖活动过程中,拍摄下不少照片,没有写成文章,就让这些照片留存,纪念那次梦幻般的经历吧。同时,在此深深感谢企业家李辉选先生赞助举办这龙岩市唯一的文学奖项,并感谢以谢春池为总监的文学奖评委们的厚爱,感谢主办方的热情,感谢陪同前往颁奖的县文联庐弓主席!</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漂亮的奖牌</h3> 活动在上杭金叶大酒店举行,食宿全由主办方提供,整洁豪华的宾馆住房,透过窗户,汀江顺流而来。 活动手册 2020年12月19日,由谢春池老师带领,先到企业家李辉选先生的言成楼参观,言成楼,实际上是一栋华美的书画艺术馆。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著名作家谢春池老师向我们介绍画作</p><p class="ql-block">【左边为廖金璋前辈,长汀文联吴启蒸(庐弓)主席】</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言成楼一楼留下签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乘车过汀江回酒店</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下午3点半,先举行“客家方言与诗歌写作交流座谈会”,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有趣的研讨交流会,大家就如何用方言来创作诗歌畅谈了看法。</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晚餐前,华灯初上的上杭县城</h3> <p class="ql-block">上杭作家协会林华春主席销售的“诗酒”牌酒,不但酒好喝,还很有文化味道!</p> 随后,师范时的上杭好同学曹、陈盛情相邀,又去吃了火锅。米酒香浓,情意更浓,醉了 <h3 style="text-align: left;">20日晨,丰盛的早餐,饭桌上,亲自聆听谢春池老师的教诲,收益匪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午9点,颁奖典礼准时举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颁奖典礼由谢春池老师主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首先颁发少年作家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礼仪小姐端着奖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闽西作家代表及特邀嘉宾参加颁发奖杯、奖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接着进行成年获奖作家颁奖</h3> 老少获奖作家领奖,闽西作家后继有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偷空到门边签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拙作《滑香满绵子》颁奖词</h3><div><br></div><div>闽西讲述客家美食的散文不少,这是其中一文,虽然不那么独到却写得生动有趣,它记述和描绘长汀地方小吃“满绵子”的制作及其美味,令人读后欲欲尝之。更为重要的是,作者是满怀对家园的热爱之情,并巧妙地插入人生难忘的回忆片段,使美食增添了人文色彩。</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生难得一获奖,来几张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诱人的东东,花光后留下红包袋作纪念,哈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午饭后,参观了上杭文联及华嵒书画院</h3> 附:获奖拙作《滑香满绵子》<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滑香满绵子</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于2019年3月5日</div>【文章创作由来:2019年3月4日,在“大美长汀”公众号看到一篇《煎薯饼》,觉得写得好,于是转发朋友圈,并注言:“把煎薯饼之事生动形象地写出来了,看完,想吃!”随后大美长汀胡燕华女士评论:才子刘老师也来一篇呗!我回:这林才子写得很精彩了,我就算了——盖不过他。然而心中却萌生了写满绵子的念头,也许心有灵犀,胡总又回:你写河田那种煎成小小圆饼再煮那种,其实我更喜欢那种美食。我立马回道:正有这想法——满绵子(谐音),随即午后拍了一张摊上满绵子照片,晚上开写,次日成文】<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div> 作为客家首府的长汀,历朝历代流传下很多特色美食,令游子、旅客们大快朵颐,回味无穷,甚而生发绵绵的乡愁。今天,不说外酥内软的灯盏糕,不说口口香酥的炸豆饼,不说滑皮肉馅的香芋饺,也不说润滑爽口的黄米粉……单单聊下满绵子——<br> “满绵子”是此食物的方言名字,又称“煎豆腐圆”,也有人称“满丸子”、“满圆子”、“满缘子”,但我觉得此美食并非球状,即不成丸,取“圆”、“缘”又怕大伙混淆它物,干脆以谐音方言“满绵子”称之。<br> 满绵子是以豆腐和地瓜粉为主料混合制成的一种食物,与另一种叫“豆腐缘”的食物成分一样,除了用料配比不同外,满绵子是温火煎成的薄圆片,豆腐缘是大火蒸成的厚大块。满绵子煎成后以色泽金黄者为最佳,这片片“黄玉”叠成小堆,青葱如星布缀其上,恰似淡黄玉上点点翠绿的斑痕,因其好吃却费时,制作要很有耐心,价值上有“一斤满绵一斤肉”的说法。<br> 年少时见妈妈制作满绵子,是先把豆腐放在干净的漏勺或米筛上,通过小漏洞用力磨渗,使豆腐变得细碎,也有图方便,用筷子打或直接用手将豆腐抓碎的。再放入适量地瓜粉与少许木薯粉(又叫树子粉),放木薯粉可使满绵子更软,为更加爽香,奢侈一些的,还会加入一、两个土鸡蛋。把漏碎后的豆腐、地瓜粉、木薯粉大约按照2:1:0、2的重量比放在一起,再放入水尽量搅拌均匀。放水要适量使浓稠恰好,太多会煎烂粘锅铲,太少不易压平且易烧糊、难成块。现在专业制作户都是把配比好的原料与水放入磨浆机,很快磨完,省了手工磨豆腐与搅拌的辛苦,而且磨浆机能把豆腐打得细至针尖,煎成后几乎看不到豆腐,不会像手工磨的还见白白小块。<br> 浆打好后,用脸盆或塑料桶装好,放入精盐,撒上一把细葱搅匀,接着就开始煎了,煎满绵子最好用平底锅,火力更均匀,不易烧糊,也易翻铲。要好吃,煎满绵子不能用植物油,一定要用猪油煎才香,当然猪油贵,掺点植物油也可。冬天猪油凝结成白块,为了煎时不用等猪油融化而烧锅,应预先把猪油用火融开。锅烧开后,锅铲打油均匀洒抹于锅底,再小勺把调好的稠料点磕于锅中,先放锅边,再放锅中,依锅的大小,一锅可同时煎七至十块,小心地铲起煎熟的一面,再翻煎另一面,手脚要麻利。煎者在锅边,香气袅袅冲入口鼻,诱惑你贪吃的欲望,挑动你垂涎的味蕾,肚子咕咕叫时,你尽可放下锅铲,抽空用拇指和食指飞快地捏起一片,丢入张大的口中,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吃前最好要先喝口凉开水润润喉,而且捏抓的满绵子尽量是起锅已有片刻的,这样才不易上火。<br> 煎熟好的满绵子,主要有三种吃法——<br> 一是粘料,就是把满绵子直接粘酱油或米酒吃。<br> 二是煮汤,煮汤因为更不上火,是最常见的吃法。煮满绵子的汤最好是猪骨汤,再用猪油炒些红萝卜丝,炒时根据用汤的油腻程度决定放油的多少,如果是猪骨汤或鸡汤,那炒时少放油,如果是白水煮,炒时就多放油。红萝卜丝炒至七成熟时不出锅,马上放入汤或水,因满绵子不比粉干、面条煮后易涨,所以汤水以能漫过食料稍许即可。等水煮开后,再把切好的少许鲜香菇、蒜叶、肉丝(肉丝要用地瓜粉拌水勾粘)或一两片菜叶入锅,注意配料的量不能太多,接着就把满绵子放入,如果满绵子一块块粘在一起了,要用筷子挑开脱分,随后煮开30秒左右(如果盖上锅盖就20秒左右),即可放盐、味精起锅了。满绵子不能煮久,煮久了,便会太烂、太糊,不好吃。<br> 当然,除了纯粹的满绵子煮汤,很多小吃店还会把满绵子当作煮粉干、面条的配料。<br> 三是炒吃,就是把红萝卜丝、香菇等先炒七分熟后,再把满绵子放入,洒少量水炒熟装盘。洒水量以不会粘锅,又一次性洒入为标准。这种吃法是更香软,我家常用,似乎别人家很少见到。<br> 无论哪种吃法,都要记住满绵子煎前已放盐,加工时要控制放盐,以免太咸。</div><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对于满绵子,我家祖上还传承下一种别出新意的做法——猪肉剁满绵:除了豆腐与地瓜粉这两种主料外,还放入切细、略炸出油的五花肉片,再加入略炒后的红萝卜丝或碎包菜。煎成薯饼样后,一块块放在盆中,端到大灶锅中蒸上一小时出锅,撒上葱蒜,味道极美。<br> 回想起童年时小小的我蹲在灶口塞柴草放火,时不时站起来眼巴巴地看着妈妈在大铁锅中翻煎满绵子,妈妈左手撑在灶台上,右手拿着锅铲,眼睛专注地盯着锅中舀放的浆汁从白变黄,从软变硬,煎烧的声音嗞嗞地从锅底传来,时光在舀一勺翻一铲、压一下起一锅中点数,叠垒的满绵子在盆中丰盈,那近在眼帘的实在,是饥饿的希冀,是烟火温馨的人间大味,是生命中抹不去的印记,是童年一页难忘的短文,是一幕亘久的黑白照……缕缕香气飘入鼻孔,馋得我直吞口水。煤油灯昏暗,映照着妈妈中年已见沧桑的脸,大灶火正旺,温暖着我那消瘦的脸颊与饥饿的心……那一幕情景时常在梦境中浮现!<br> 当年家里穷,缺少荤腥,就读河田中学的我每到星期六傍晚,便半跑半奔地急急步行回家,为了与家人团聚,更为了品尝每周一次的猪肉剁满绵。快到家时,远远的,只要看到屋顶的炊烟袅袅升起,心中便陡然快乐起来,当爸妈端出喷香的猪肉满绵时,才亲密接触到久违的美味,味蕾满足的瞬间,早忘了满身的疲惫。哪次如果因为没钱买肉吃,那委屈的泪水是难以抑制地会从眼角溢出来,虽然我们也清楚地懂得是家贫的艰辛导致了爸妈的无奈。如今,几乎天天吃肉,妈妈已离世多年,嫂子也懒得再做那麻烦的猪肉剁满绵,所幸的是妻子已经掌握了制作此美味的技巧,让我想念那遥远的味道时,有随时品尝的机会。</div><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2007年,儿子读小学四年级,我带他泡完温泉后,常在澡堂侧边一个外号叫“猪肺”的婆婆小吃店品尝满绵子,有天回家后,这小子挥笔写下《用真情熬成的汤》这篇短文——<br> 人世间的情很多,爱情、亲情、友情……这些都是美好的情感。使我感触最深的,是从一碗汤里引出的真情。<br> 一位老奶奶的小吃摊是个热闹的地方。那里的小吃物美价廉,是个红火的店铺。贪吃的爸爸和我便是那儿的两位主顾。今天,爸爸和我又打起了美食的主意。我们点好了招牌菜——豆腐缘。说好了是三元,而端上来的份量却是大为地惊人。除了主料外还有小白菜、蘑菇,还有猪肉哩!爸爸来不及多说,端着大碗便狼吞虎咽,我也不甘示弱,也埋头吃起来。那婆婆笑着说:“慢点儿,别噎着!你们真是豺狼虎豹!”我咽下一大口汤,高兴地说:“这不是好吃嘛!不吃急点,老爸可是会抢我的份的!”老爸一听,拍着我的脑袋说:“小子,快吃!”<br> 到了结账时,老爸竟拿出五元钱给婆婆。“难道他忘了是3元?”我不禁想。而婆婆也说:“是3块呀,别拿错了。”爸爸却楞了一下,说:“不是5块吗?”<br> 在回家的路上,我眼前浮现着刚才的一幕。爸爸饱含深情地说:“世上好人少呀!现在的人不是想名就是想利,一点儿也没有真情。”而我也随声附和:“对呀!那婆婆一点儿也不是爱名利的人,她这样卖,是为了让客人开心,别人开心了,她自己也开心,这便是人类少有的真情。”<br> 爸爸摸了摸我的头,说:“孩子,你真是懂事了。做人就要像婆婆一样,坦诚做人,坦率做事!”我笑了笑,坚定地说:“爸爸,以后我一定当个坦诚、坦率的人!”<br> 这真情便饱含在一碗汤里。其实,真情都在每一个人的身边,只是蠢蠢的你还没有发现罢了!</div><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滑软柔香的满绵子,油而不腻,食之如凤舌入口,有恋者舌吻之美,令人陶醉留恋、品过难忘。<br> 是啊,辛勤手腕煎出的满绵子,那是家的味道,那是母亲爱的递传,那是童年苦涩中难得的甜蜜,那是故乡炊烟袅袅的思念,那是舌尖的乡愁,那是心中一盏不灭的明灯……</div><div><div><br></div></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读者评《滑香满绵子》</font></b></h1><br>1、吴纪扬局长:乡愁是什么?是家乡的一片天,一朵云;是家乡的一壶水,一杯酒;是儿时难以忘怀的美食美景和美梦;是老来挥之不去的相思相爱与相同。乡愁好多好深好沉,能记述传承的很少很难很贵。刘中华以70后的心境眼光笔触,延续了老家独好记忆,让我这个60后心存感动感激和感恩。唤起了心中涟漪。<br>李生材:@中庭月华(刘中华) <br>比首篇好!尤其动感画面,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更能喚起共呜<br>李生材:@吴纪杨 :60后领导点评到位!煎豆腐圆确实很好吃,香滑可口,我能吃饱。<br>吴纪扬@李生材:好心人,中华把您的心境感悟与体应融入其中,增色不少,意境悠长,可谓博采众长,厚积薄发。<br>李生材@吴纪杨 :<br>局长大人,我本来就是河田人,性情直而犟,加上行伍二十多年,染上军队不少坏作风,故更心直口快,有话即说!中华老师首发效果不如这次,这次把各阶段的制作动画插入文中,效果确实很好!至于此物称呼,确实有不同。我是正宗河田街上长大的土著河田人,打小就听左邻右舍们称之为“豆腐圆”,同样原料搅拌后,有用蒸笼蒸的,有即时用汤匙放锅煮的,也有文中所述用煎的,三者各有特点。第一种常见于河田正月,蒸好后整版放那,有客人来随时切煮,多为主食,方便快捷。第二种多为家里临时耒人,也算短平快小吃。第三种最好吃,但最耗时,煎时应耐心细心,焦了也不行,故要头天策划,准备各种辅料……<br>中华:@好心人 生材前辈,这次发的是公众号胡总请厨娘制作,摄影师拍的,我哪里制作这么好。<br>生材:@中庭月华(刘中华) <br>人,要有自信,象您这多才多艺之人,只要想学,没有学不会的!不就是制作动画嘛,东宏同志好象都会了。倒是拍摄场景,要与饭店及师傅相商。<br>2、大美长汀胡燕华总经理:<br>没想到年刚过完引出一篇篇汀州美食佳作。谢谢所有的作者、摄影师们!<br>为了拍好这篇“满园子”特意跟幸福菜馆老板沟通,没想到她们一口答应了,谢谢她们的配合,谢谢摄影师王亮百忙中抽出时间来拍摄,再次谢谢作者刘老师一直以来对大美长汀的支持!<br>3、丘贵芳的藏头诗《刘中华强》:<br>刘邦皇帝万国钦,<br>中华诗书千代铭。<br>华夏文明百世誉,<br>强过盖茨十几年!<br>4、聚贤斋刘阳东<br>看似平常小吃,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有如此丰满的佳肴。算是农村美味的奢侈品!让六十,七十年代的过来人勾起香喷喷的追忆!笔者有心人,满绵追思情!<br>5、银秀(小学同学):银银<br>中国客家菜之乡、福建美食名城一一汀州,有特别多的客家农家美食,咱们汀州府千年古村一一我的家乡刘源村传统"满绵子"就是其中之一“舌尖上的乡愁”,看到图文并茂滑香可口的“满绵子″,好馋哦让多少汀州人满满的回忆!亲们;来嫽刘源村,有好料“满绵子”!<br>6、福师大教授涂明谦:中华兄,好力道!<br>中华回:明谦教授,蒙不弃,虽从不相识,竟称我为兄,感动!看了你好几篇文章,写得太有水平了,毕竟是师大名人,网搜了一下,你是传媒学院的,很想认识你,好向你学习!我还向官鸿兄打听你是否出版过个人散文专集,想买来拜读学习,得到的是“好像没有”的回复,有点遗憾。我此文是因看了你大作《灯盏糕》而萌发创作念头的,刚好大美长汀胡总也鼓动我写,于是弄了这文,虽难与你佳作媲美,也一尽了我倾壶之力。如允许,加微信吧,我hua13850610463<br>7、蓝海扁扁圆圆香满绵 浓浓烈烈故乡缘<br>8、木森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br>9、烽火满满的智慧,绵绵的乡愁!<br>10、花花怀念家乡长汀的美食<br>11、饶洪:@中庭月华(刘中华)《用真情熬成的汤》了不起的小朋友<br>12、李生材:@中庭月华(刘中华) <br>河田人另一称呼是“煎豆腐圆”……<br>很好吃却很费时,要有耐心,用温火、猪油煎,注意豆腐与地瓜粉比例,色泽金黄最佳,想起来就流口水<br>13、马华山(汀师附小副校长):写得好、写得详、写得实!亏了你!<br>14、 纤纤月下荷马秋莲(吴常顺老婆,90年代同事)见拙作《滑香满绵子》发表于闽西日报,于厦门创业群中评曰:以前共事时只知道你人长得帅,字写得好,画画得好,不知道你竟然文章也写得那么好,才子一枚啊!<br>15、皮皮故事汇:@中庭月华(刘中华) ,私聊时我说你的文章很接地气,确实不错。我建议你整理成系列作品集,去发表可能效果更好。比如,编成《乡土情——刘中华系列作品集》。还有,现在社会是快节奏,没人有耐心看很长的文章。要狠心删减自己苦心写出的文字。虽然说不能为迎合别人而改变自己,但是不改变自己也就不会被更多人接受。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煎好的满绵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煮好的满绵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的家传美食——猪肉剁满绵</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此为2021年4月2日爱妻所制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