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汇印象(一)

难看吴头

<h3>  南汇是秀洲区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因为我参加工作后曾经去蹲点推广农村家庭财产保险,时隔三十多年,如今也成了念想之地。近日,突发奇想,与从小生活于南汇的陆海兴先生携伴重访旧踪。</h3> <h3>  上图照片为南汇老宅。</h3> <h3>  南汇地处嘉兴东北角,与嘉善、江苏黎里交界,大约在明末清初形成集镇,民国时置镇。当时有2间碾米厂、120多间商铺,邮政代办所等,是当时浙东北重要的集镇。规模与凤喈桥、塘汇、东栅相当,属于嘉兴中等乡镇,建制镇也历经百年,如今已并入王江泾镇。人民公社开始时,南汇曾经作为中心集镇,辖栖真、荷花、田乐、澄溪等部分合并称为东风人民公社。</h3> <h3>  我刚参加工作那阵子,嘉兴的财力相当贫乏,交通落后的程度是当今人们难以想象的。嘉兴市区的马路上基本是自行车与行人的天下。那时去南汇办事,要坐轮船,算是出差,还有几毛钱的补助。我记得在环城路与勤俭路交叉口轮船码头侯船,要经过塘汇、马厍汇、澄溪,最后才抵达南汇镇,俗称南汇班。每天南汇、嘉兴对开,早晨出发,中午停顿,嘉兴到南汇办事,当天是回不来的,晚上都要住宿于当地。</h3> <h3>  上图照片为南汇供销社招待所旧址。右边房屋为吴建荣老家。</h3> <h3>  八十年初,刚改革开放,没有吃喝风,出差都要自掏腰包,比较节俭。我记忆犹新的是,出门前首要任务就是给农行南汇营业所的老周师傅打个电话,吩咐一下,有几个人到南汇,希望他帮助蒸点饭、中午临时搭个伙,按规定付费。因为轮船大约12点左右到南汇,已过了饭点,没其它地方可以解决午餐。而住宿更简单,当初还没有身份证,出差凭单位介绍信到供销社招待所登记即可就寝。</h3> <h3>  那时南汇相对郊区其它乡镇来说有点规模,一般的乡镇只有信用社,而南汇不但有信用社,还有农行营业所。现在信用社、农行在乡镇都称呼变样,鸟枪换炮,改为支行了。当然功能、人员、规模都不一样,这些属于题外话了。当时两家单位相连于一起,营业所在东,信用社位西。分工明确,营业所管镇上集体以上单位。信用社面向乡村广大农民。没有冲突,更谈不上竞争,有点行政色彩,两个单位称得上是兄弟单位。</h3> <h3>  上图照片为南汇老街中大街及老宅。</h3> <h3>  信用社负责人我已忘记了,而营业所牵头人是老周师傅,叫周树恒。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瘦个子,操南腔北调口音,是农行的老资格信贷员,业务熟练又精通。由于我的工作变动,后来就没有交集了。直到上世纪未,我偶尔在南门附近遇到过已退休的老周,交谈中才得知,他与女儿住一起。女婿与我工作联系较多,在绝缘厂保卫科工作,先后做过科长、副厂长,姓沈名国勋</h3> <h3>  南汇供销社招待所位于西大街,离市河桥10米左右,按形状与式样应该建造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模糊的记忆里,属于小镇为数不多的豪华建筑,三层楼房。一楼为供销社商店。其中有爿南汇饭店,生意蛮是兴旺。我与祖宙军先生在此咪过小酒,那盆炒肉丝,量多味道又好吃。可惜现在总感觉吃不出那时的味道,常常回味。二楼已淡忘,估计是办公室之类。而招待所设于三楼,当时条件设施极为简陋,木床架子,竹干上系着蚊帐,窗台边置个写字台,脸盆架上摆着搪瓷脸盆,另加几把竹壳热水瓶。洗漱、方便要到集体公用厕所。</h3> <h3>  上图照片为沈家白场原址。</h3> <h3>  那阵由于刚参加工作不久,白天热情高涨,走村串户,忙于工作,不亦乐乎,可是到了傍晚,商铺闭门,饭后街道冷清几乎无人,就寂寞难熬了。除了到老街散步外,就是在市河桥上数来往的农船了,极为无聊。南汇除了供销社商店、银行、信用社外,另外就是市河南岸木器厂、绸厂等小厂作坊外基本没有其它产业。招待所路对面就是银行同事吴建荣的家,吴是退伍老兵,进了银行工作,住人民银行大院办公室后门的集体宿舍,一起住宿的还有周洪生、黄光华、许永琪与许永林兄弟等退伍军人。由于吴建荣家离招待所近,只要出差到南汇,晚上总能碰到他的父母。经常听他们自豪地讲儿子的往事,以消磨时间,他的父亲是南汇饭店的厨师。</h3> <h3>  招待所后不远处就是乡政府,而乡政府东面有条小街,不长且窄,名字却响亮,叫大弄,名气蛮大的“南汇中学”的大门正对着那条大弄,它一度称“嘉兴九中”,号称是浙北的”最高学府“。曾经办过高中部,吸收了周边荷花、田乐、澄溪的大批莘莘学子在此求学。那时的校长姓鲍,是我高中同学鲍峰的父亲。从校门出来左边傍,有幢二层小楼,便是邮政所,楼下对外营业,楼上为宿舍,年青的王萍就在邮电所当话务员。</h3> <h3>  上图照片背景为南汇沈家花园假山。</h3> <h3>  就在南汇轮船码头对面,有块场地叫沈家白场,与之相连的还有大厅、祠堂和花园,颇有规模。据说沈氏先人曾为严嵩的幕僚,后隐居于此。目前60~70岁以上的老人至今还有印象,沈家花园内建有假山。为名石垒就,叫玉洞春。似乎比小南湖中的“舞蛟石”更为有名,受嘉兴好多文人雅士欣赏并歌颂。以前是南汇人常去玩耍的地方。名石置于后花园,背有靠山,万事如意。而门口的“大弄”传闻是沈家出门上船的专用通道。</h3> <h3>  沈家白场旁边,有个南汇人津津乐道的地方,那就是蒋正盛烟号了。生产的“芝兰”牌烟丝,远近闻名,在附近集镇均设有分号经销,还出口欧洲、日本和东南亚。在民国早期,“芝兰”烟丝还荣获过巴拿马博览会金奖。我小时候常常看到一些老人拿着烟斗或卷烟在抽吸的场景。解放后公私合营,烟号并入供销社,成了南汇烟杂门市部。当年蒋正盛烟号的工人刘光汉成了首任经理。令人称奇叫绝的是老人家现已103岁,他的妻子也已101岁高龄,夫妻如此长寿,实属稀罕。而老夫妻也健谈,至今还时不时与晚辈们诉说烟号的前生今世。</h3> <h3>  上图照片为南汇市河。</h3> <h3>  我的老领导王明泉老先生,他在1958年停办保险后不久就调南汇工作,先后在财税所、乡政府工作,担任领导,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南汇。恢复保险后,我随他去南汇出差,几乎南汇人都熟悉,走在南汇街头,点头招呼直呼其名的人接二连三。他人缘好、关系多,虽然交通不便,因为办事方便顺畅,我们还是愿意去那公干。至今还记得有廊下、小曲、钮北和莫家旬村,以及梅家荡。当然梅家荡边还是个国营渔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