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佤乡 秘境沧源

神枪手

<p class="ql-block">云南省临沧市的沧源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是著名的佤乡。由于沧源地处偏远,直到解放前还一直处于原始社会,解放后一举过渡到了现代社会,但也留下了极多原始社会的印记,让它依旧保持着神秘的原始风貌。</p> <p class="ql-block">本来这么偏远的地区我们是没有机会前往的。多亏我们的老战友自驾游滇西南,到西双版纳接我们。这才有了一台车两对夫妻四个同年入伍的西藏老战友滇西南之行!</p><p class="ql-block">一路上疫情防控很严,布朗山、孟连县和西蒙县都没有成行。一天要接受十多次检查,身份证、健康码、行程码一样都不能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要如实回答!还要登记测体温!这都是必须的,一定要支持与配合!</p><p class="ql-block">进入勐来大峡谷就到了沧源境内。</p> <p class="ql-block">佤族新寨班考村</p><p class="ql-block">班考村隶属于沧源佤族自治县糯良乡,面积2.45平方公里,班考村只有46户,200多人,收入主要来自种植玉米、旱谷、甘蔗等农作物。</p> <p class="ql-block">沧源县于2003年对班考村原有的茅草房进行了改造,资金由国家补助一部分,群众自筹一部分。建筑风格,仍遵循佤族传统的干栏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从和村民攀谈中知道,村民都是政府从深山里、悬崖上劝导来的。他们告别了茅草屋住进了新居。</p> <p class="ql-block">每户大约得到政府补贴十万元,自己筹措五六万元即可。</p> <p class="ql-block">村里基础设施齐全,建有活动室、篮球场、小卖部等,还有旅游接待室呢!</p> <p class="ql-block">如今村里的很多家庭已有小轿车,小型运输车等。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p> <p class="ql-block">战友出发前计划中有佤族老寨翁丁村,可惜因火灾损毁,要五月份才能修复。</p> <p class="ql-block">和佤族同胞合个影,分享他们的快乐!祝他们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去往崖画天坑的路标原始古朴</p> <p class="ql-block">沧源崖画</p><p class="ql-block">沧源崖画是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物。自1965年被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汪宁生教授发现以来,至今共发现17个崖画点,它们主要分布于勐省镇、糯良乡以及勐来乡,各个崖画的内容大同小异,所处海拔为1000米-2000米之间。</p> <p class="ql-block">沧源崖画是中华文明史的象征之一,是不可多得的民族瑰宝,是中国崖壁艺术一朵绚丽的奇葩。</p> <p class="ql-block">崖画一般绘于垂直、平整的石灰岩崖面上及岩溶峭壁,距地面高1--8米,图象大的约30厘米,小的约5厘米,各点崖画面积大小不等,大的约80余平方米,小的不足1平方米,其颜色都为暗红色,据说是用赤铁矿粉与动物血调合而成,崖画题材有人物、房屋、器具、动物、神话人物等。17个点的崖画面积约540平方米,可辨认的图象共约1100多个,其中人物约占74%,其它统占26%。</p> <p class="ql-block">这个景区是沧源崖画的一号点,整个点自左至右划分为六个区,共有图像200余个,有画面积约为60平方米,画面内容多为舞蹈、狩猎、杂耍等。</p> <p class="ql-block">这个景区内有相当一部分崖画前搭有脚手架,正在进行抢救性维护。毕竟经过三千多年风吹日晒雨水冲刷,褪色脱落严重。</p> <p class="ql-block">沧源崖画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可能是因为疫情的影响,整个景区只有我们四个游客。在我们下山时才陆续有十几个游人上山。</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有一名佤族同胞在守护,顺带卖些饮料及小纪念品。我们买了他两瓶饮料,想和他攀谈几句,可惜他只会几句简单的普通话。我们和他讲我们是解放军,是大军!他非常高兴,情急之中,他突然主动为我们唱起了歌。</p> <p class="ql-block">这是真正的原生态!他嗓音清脆,音质优美!看来佤族同胞也都是能歌善舞的!</p> <p class="ql-block">兴奋之余我们也和他一起唱起了《阿瓦人民唱新歌》!这真是一次愉快的旅行!依依不舍的和他告别!</p> <p class="ql-block">天坑</p><p class="ql-block">沧源天坑群位于沧源崖画谷风景区的半山腰,在10多公里的山路上分布着7个天坑,并且分布在同一水平线上,现至今仍处于半开发状态。</p><p class="ql-block">沧源天坑被垂直的峭壁环绕,没有专业工具根本下不到底部,数据显示,它的直径达到184米,深约235米,是目前云南境内发现的最大的天坑。沧源天坑由于深度很大,高度差异造成温度和湿度的不同,进而导致坑内的植物形成梯度分布。坑内有芭蕉和桫椤,还有一些常绿的阔叶树,主要为一些栎树类,再往上就出现了一些落叶阔叶林,如橡树等。</p> <p class="ql-block">到天坑的路很不好走,都是土路,汽车驶过扬尘四起,有些路段正在修硬化路。天坑也处于自然状态,基础建设及旅游开放还有待时日。</p> <p class="ql-block">山坡路边随拍的佤族新寨</p> <p class="ql-block">佤族同胞在收割甘蔗</p> <p class="ql-block">千米国画长廊</p><p class="ql-block">这个景区的壁画约有3公里长,峭壁高80—180米,最高达280米,壁画陡立成崖,崖面有的形成崖厦,有的参差不齐,蜂窝状溶孔密布,有的如刀削斧劈平整光滑,有的像一台台的梯田,崖面由于杂质浸染及附生攀援植物的点缀变得色彩斑斓,如同一幅巨型壁画,描绘了古老大地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千米国画长廊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幅天然画卷,没有人工雕凿、没有人为塑造,完完整整展示着大自然那原汁原味的杰作、真真切切的情感,与崖画形成了佤山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司岗里时,看到许多车辆和忙碌的人群。没想到这个景区人这么多!</p> <p class="ql-block">一打听才知道是某影视公司在拍电影。</p> <p class="ql-block">《黑暗的森林》,是部反映边境缉毒的故事片。希望上映时能看看,我们也算是到过拍摄现场的!</p> <p class="ql-block">司岗里溶洞</p><p class="ql-block">本来以为司岗里溶洞就是个普通溶洞,看看钟乳石而已,可实际上非常不普通。洞内空间很大,穹顶非常高,高到身处其间会有种整个山体都被掏空了的错觉,真是惊人。</p> <p class="ql-block">司岗里对佤族同胞来说就是圣地。《司岗里》是佤族的创世史诗,“司岗里”是一句佤语,“司岗”是“容器、山洞、葫芦”的意思,“里”是“出来”的意思,“司岗里”的意思是人类从山洞、葫芦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过了《世界佤乡》大门楼就快到沧源县城了。</p><p class="ql-block">至2010年全县辖6乡4镇,93个村民委员会,一个国营勐省农场,总人口1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93.4%,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1%,占全国佤族人口的40%以上,是一个以佤族为主体,傣、汉、拉祜、彝等20多种民族杂居的边疆民族自治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p> <p class="ql-block">山崖上喷涂着红色大字《世界佤乡 秘境沧源》。</p> <p class="ql-block">我想这应该是《阿瓦人民唱新歌》为主题的雕塑,欢迎您到沧源来!</p> <p class="ql-block">我们按导航找到了广允缅寺,爬了上去,结果大门不在这边,在左边。下来一问有人告诉我们说方丈外出了不开门。正在沮丧之时,傍边有几个中年人陪着一位九旬老人,并告诉我们,他们已打了电话,工作人员一会儿就来开门。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p> <p class="ql-block">广允缅寺</p><p class="ql-block">广允缅寺是沧源县三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县城勐懂镇大街北侧,始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为南传上部座佛教建筑,是有重要影响的寺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亭阁位于殿前,形成过厅,门前二柱倒悬两条木雕巨龙,亭作重檐歇山顶,檐下饰斗栱,属清代形式。</span></p> <p class="ql-block">大殿三滴水歇山顶,其第三层檐下侧面与后背形成围廊,是一座汉族建筑特点与傣族寺院的有机结合体。在西南边陲有此风格寺庙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广允缅寺的木雕,除门前两条巨龙外,殿前满堂门窗皆作透雕图案,技艺极精。</p> <p class="ql-block">大殿内壁绘10幅壁画,壁画多为墨勾轮廓,再填色,风格和技巧与明清作品相似。画中建筑多数为重檐歇山顶,属汉族建筑式样,而人物形象则有官员、仕女、兵丁、侍从等,从服饰看分属不同民族。其中武士戴顶冠,着马蹄口窄袖上衣,属典型的清代服饰。</p> <p class="ql-block">广允缅寺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葫芦小镇</p><p class="ql-block">葫芦小镇距沧源县城3公里,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完全保留着佤族民居特有的建筑风格,小镇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交通便利。</p><p class="ql-block">这里不仅四处花草,保留佤族民居独有的建筑特点的房屋墙壁上也被画满带有浓郁佤族风情的壁画。壁画内容丰富,画上有古时佤族先民的生活、祭祀、村寨等图案,还有现代佤族人民的耕种、恋爱、制作木鼓等,画面生动,色彩艳丽。</p> <p class="ql-block">葫芦小镇大门前共有12根民俗文化柱10块文化墙。</p><p class="ql-block">民俗文化柱分别为记事柱、雕刻柱、舞蹈柱、牛角柱、崖画柱、火塘柱、劳作柱、狩猎柱、民居柱、乐器柱、佤历柱。</p><p class="ql-block">第一块文化墙以“阿佤向阳,勇往直前”,“通天神器、保寨平安”为主题、第二块文化墙以“点播谷物,织锦缝衣”“斩草建寨,修建干栏”为主题、第三块文化墙以“达门破葫,人类再生”为主题、第四块文化墙以“人牛交合,生下葫芦”“洪水滔滔,蛤蟆指点”为主题、第五块文化墙以“米雀啄岩,人从洞出”,“天地初成,日月分明”为主题、第六块文化墙以“求神问卦,占卜吉凶”,“剽牛祭祀,告慰祖先”为主题、第七块文化墙以“鸣枪驱鬼、祭树奠神”“舅穿女装,率先砍树”为主题、第八块文化墙以“鼓树进寨,杀鸡祭祀”,“精心雕刻”,“腹腔鼓舌”为主题、第九块文化墙以“众人同心,拉树回寨”为主题、第十块文化墙以“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举世平安,安放木鼓”为主题。这12根民俗文化柱和10块文化墙,是《司岗里传说》和《拉本鼓》的艺术再现,它凝聚了佤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佤文化的重要元素。</p> <p class="ql-block">云南各地党建工作做的不错,到处可见这样的标语!</p> <p class="ql-block">紫铜葫芦</p><p class="ql-block">葫芦崇拜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现象,来源于衍生人类与拯救人类的葫芦传说。葫芦传说是我国神话中影响最为深远,涉及民族最多,文化积淀历史最长,流传面积最广的口述文学。佤族的葫芦崇拜是司岗里传说延伸的图腾,是佤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葫芦崇拜是佤族对母性的一种崇拜。</p><p class="ql-block">葫芦塔总高20.16米,重25.4吨,紫铜锻造净重6.2吨。葫芦上面的图案再现了佤族历法中的生肖和崖画图案。</p> <p class="ql-block">随处可见对葫芦和牛的崇拜。佤族传说中人类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牛曾经救过佤族祖先的命。</p> <p class="ql-block">小镇里有很多雕塑,虽没有标牌,但可以看出这都是反映佤族人民生活情景的。</p> <p class="ql-block">这家餐馆有意思,顾客都要从葫芦大门进出。</p> <p class="ql-block">可能是因为疫情影响,加之下午天气较热,游客不多,店铺营业的也不多。</p> <p class="ql-block">县城街头“团结奋进”雕塑</p> <p class="ql-block">沧源抗震重建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县城街道宽阔,市容干净,植被茂密,空气清新!</p> <p class="ql-block">城里高楼大厦不少,让人不禁感叹!</p> <p class="ql-block">阿佤山的清晨</p> <p class="ql-block">根据疫情防控的实际情况,我们没有去永和口岸景区及其它纵深地区。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有一个佤族战友,可惜失联多年。只能遥祝他一切安好!</p> <p class="ql-block">四个老战友合影留念!52年前我们为保卫祖国奋斗在雪域高原!如今年近古稀还能周游神州大地!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祝愿各族人民幸福安康!</p><p class="ql-block">部分文字摘自网络及景区资料说明。编辑仓促,如有谬误之处敬请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