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有感·我想对项羽说

鲁珂榕

了解鸿门宴 <p class="ql-block"><b>  公元206年,在咸阳郊外,有一场鸿门宴。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但武力突出的项羽究竟为何被打败?有人说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仁”,但苏轼且认为表现了他的“君子之度”。今天和同学们一起走近《鸿门宴》,解读我心中那位情意绵绵的伟丈夫,忠厚豁达的男子汉,气盖一时的英雄...</b></p> 走近鸿门宴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想对你说</p><p class="ql-block"> 残晖斜阳,碧波万顷,落水长风.,青石枯木,断桥破乎,钟鸣通幽,一位盖世英雄,咆哮声万里,最终却沉睡在黄沙之中,你不必哀于数万万人民,更心痛于不公,你落败是历史的必然杀秦军,半路刘沛公却杀出在成阳,你勃然大怒,沛公自然畏惧,亚父则倍感欣慰,但他不了解你愤怒不过是被信任人出卖,设鸿门宴,你怒斥“坚子不足与谋…,也许没人知道你故意放走别邦,你是重情重义的人,做人不能有原则吗?为何别人无情,自己一定天义时光匆匆,你已化为尘埃,但是项羽,想对你说,你的英雄气概会一直流传,总有一天,人们误解会消除,会意识到你是真正的英雄。</p><p class="ql-block"> ——柴超</p> <p class="ql-block"> 我想对你说 </p><p class="ql-block"> 你当年崛起江东,领导农民起义,扫平各地动乱。“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这是当你行为符合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灭除暴秦政权愿望时,你受到了群众的拥护之故。因为如此,你的举措行为,也便能符合客观要求,能以透过形式看到本质,而处处取得主动,最后获得成功。而当你胜利之后,便妄自尊大,倒行逆施,“分裂天下,而封王侯”。你几乎是完全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一片歌颂,崇拜,畏服的声音所淹没,蔽塞了你应有的理智和聪明。更因为到处屠城杀戮,他就迅速的丧失了群众的拥戴。在行动举措上,也是处处用主观臆断客观,变得十分被动而愚蠢。​</p><p class="ql-block"> ——曹静怡</p> <p class="ql-block"> 我想对你说</p><p class="ql-block"> 你勇猛,视死如归,巨鹿之战,双方实力悬殊。人们都猜这一仗,你必输无疑,你却无半点惧色,渡江之后你毅然破釜沉舟,斩了自己的退路。因为没有了退路,只能拼死一搏,将士们都无处可退,逆境之中,激发人的潜能,反正横坚都是一死,为何不死得英勇?结果以少胜多,这一战,打得漂亮,他人给你建议,你不听取,若这是不好的计策,你不听也罢,但万全之策,你也不听,你不能怪他人对你不忠,因为你没有发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这一点你不如刘邦,他广招贤土,多用智者,才使得你从优势转为劣势,从西楚霸王变成边疆孤魂</p><p class="ql-block"> ——赵紫晴</p> <p class="ql-block"> 我想对你说</p><p class="ql-block"> 当猎猎寒风把破损的战旗吹倒在被战士铺满的土地,当麋战将一片染成了血山腥雨海,当呼吸间皆是手下和敌人的杀意,在这样的时候,你能否感到平常美好的曲调里隐藏的杀气,慢慢渗透到余下士兵的骨里,心里。你应该悔过,恨过,在于虞姬自刎于面前,在滔滔不绝的大江,恨自己没能在鸿门宴斩杀刘邦,很曾经放弃韩信这样的人才,难耐英雄气短,虽无烽火猎猎,又不伤一兵一卒,但在权谋之争中,却“败”得彻头彻尾。“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不以成败论英雄,做皇帝是权谋与诡计催生的蝙蝠,你不会是一个好皇帝,磊落的英雄无缘享受那样的尊讳,不适合做一个皇帝,而适合做一位将军,但功高盖主,而您想必心高气盛,也不甘愿如此。</p><p class="ql-block"> 当兵败身亡时,坦然是你的风采,宁死也不愿苟活,那些卑鄙无耻的伎俩,会在权力的光辉笼罩下,从容的摇身一变,化作大丈夫能屈能伸的美谈。这江不跨也罢。“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亦可知”</p><p class="ql-block"> ——摘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p> 回想鸿门宴 <p class="ql-block"><b>  《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马迁对这位失败的英雄倾注了太多的感情,使其具有久远的人格魅力。可以说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使项羽丧失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也构成了他对战争一种近乎盲目的崇拜,并进一步铸就了他的悲剧性格。项羽用性格的笔写下独特的人生篇章,算是一种对自己的薄奠。无论是独夫的刚愎自用还是英雄的顾盼无奈,无论是扛鼎拔山还是别姬自刎,光照至今的永是夕阳般的辉煌与悲壮。</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