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引领,踏春筑梦——送课下乡暨2021年中考语文备考研讨会

盼盼

<p class="ql-block">  暮春之初(2021年4月2日),邢益育、韩云霞中学语文学科工作室、黄金玉名师工作室会于溪北书院,论备战中考之事。</p> <p class="ql-block">  此地庭院深深,古榄堆烟,墙绕青苔。黄钟斑驳,余音犹在;斜椽断瓦,墨香如初。</p> <p class="ql-block">  一时,群贤毕至,高朋满座,名师如云。</p> 一、各尽所能,妙语连珠话重点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文质彬彬,温润如玉,这是方沫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依稀记得邢老师说过一句话:“什么是语文?就是她/他往那里一站,就是语文。”我想方沫老师诠释了语文教师在我心目中的形象。</span></p> <p class="ql-block">  来自海口五源河学校的方沫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审题,定题,拟题》的展示课,她的课堂所解决的是学生在作文中棘手的问题。以海南省2019年语文中考作文题为切入点,方老师通过圈画批注的方式,指导同学们结合写作材料拟定作文个性标题,帮助了解了议论文标题和记叙文标题的不同特点。整个课堂,她气定若闲,从容不迫,底气十足,课堂上腼腆不太善于表达的男生,在方老师的鼓励下,成了整个课堂的焦点;拟题有失偏颇,题目苍白无力的现象在方老师的循循善诱下有了起色。</p><p class="ql-block"> 学习过程应该是探索,是发现,而不是教师的强行灌输,方老师这堂课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规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画面描绘是中考诗歌鉴赏中丢分最为严重的题目,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方法。来自海南国兴中学的郑远筠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初三语文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画面描述》展示课。郑老师带领同学们评点“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画面描述,进而帮助学生掌握画面描述的基本方法——“找全景物,加修饰语,展开想象和联想,语言流畅生动”;接着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进行知识迁移练习,学生信心倍增,纷纷尝试自己出题,教学效果事半功倍。郑老师才华横溢,诗词歌赋信手拈来,性格又和蔼可亲,整个课堂氛围活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记叙文阅读题目总是差了那么0.5分,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来自海口一中的曾丽霞老师给我们带了一堂《记叙文阅读与欣赏指导》。曾老师以知识清单的形式作为记叙文阅读讲解的铺垫,接着通过出示课外记叙文阅读的中考题型,帮助学生辨别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曾老师朝气蓬勃,气质如兰。基于学情,查缺补漏,讲练结合,据分答题,有的放矢,增加了学生对于解答阅读鉴赏题目的信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邢主任高屋建瓴,点评了三位老师的课堂,并给了我们几点建议。 一是邢老师希望我们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性格,用自己最擅长的方法,体现个人魅力。如方老师沉稳,郑老师温柔,方老师自信。这些特色无一不是他们课堂效果获得成功的武器。二是课堂要重视学情,研究学生,知道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通过知识梳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准确定位重难点。三是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将学生放入最基本的状态里,做到“一课一得”,“中学是一盘棋”,要串联中高考知识,为初中升入高中做好衔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黄校长幽默风趣,先是回顾了文北中学悠久历史,又展望未来,希望我们要传承溪北精神,诠释了本次活动的意义。</span></p> 二、齐心协力,微言大义述考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从《尚书》的“有备无患”到《诗经》的“未雨绸缪”,无不诠释着一个道理:打好中考这一战,我们要做好全方位的准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林惠萍老师在交流中强调“知识为基,能力为重”,她结合自己听过的大量复习备考课中的问题和优点,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抓实课堂,落实学生的“学”,二是熟知课标,把握方向,三是研究学生的练习题,抓实训练的质量,四是回归教材,夯实基础,五是有全国视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府城的王玲老师基于学情,进行三轮次复习进度,按照广度、法度和精度三原则,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方法,夯实基础,稳扎稳打,狠抓背诵,重视理解,学生分层管理,学生分层监督,她的一举一动都在诠释着“落实”二字。</span></p> 三、不厌其烦,鞭辟入里解疑难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活动的最后是解答疑惑。大家最提问最多的问题仍然是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在中考中得高分。方仁艳老师、黄金玉老师、方沫老师等细心解答,不厌其烦,在作文教学中给大家提出解决方法:文体意识要明确,忌文体杂糅;议论文例子要新颖,注重挖掘文化内涵;记叙文要注重六要素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黄金玉老师为本次活动做了总结。杏坛耕耘数十载,她心中有千言万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nbsp;&nbsp;&nbsp; 她对工作室伙伴说:“上课是一辈子的修行,‘底子’好的班级,多‘放’一点,‘底子’弱的班级,多‘带’一点。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它的迷人之处就在于——生成,我们要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nbsp;&nbsp; 她对文昌中学的伙伴说:“好的课堂,一定有生命的张力,在一堂课上呈现的精彩,其根,往往是扎在了课堂之外。成为学习者,才能让我们有勇气面对真实的教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nbsp; &nbsp;她对文北中学的老师说:“不要悲观,不要放弃, 坚持真理,坚持立场,像马克思一样去战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活动之前,我们也许一筹莫展,焦头烂额,但领略了名师课堂,听取了专家点评,吸取了成功经验,中考之路似乎不再举步维艰,复习方法也变得清晰起来。面对中考,我想或许可以尝试以下几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一要吃透学情,一课一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复习课应该怎么上呢?学生知道什么?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这是我们备课时应该十分注意的。上课之前应该对所有学生进行评估,可以是小测验形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课堂是集中解决学生问题的地方,最有效的方式应该是讲练评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方法,在练习中总结经验,做到按分答题,有迹可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二要重视基础,狠抓落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邢老师说:“在小学的时候,学生就已经学了比喻,到了高中仍然用不好比喻,甚至不理解什么是比喻,这就是基础不固。”我们应该责备自己做得太少,没有让学生吃透概念,没有让学生得出行之有效的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中考考什么我们就学什么,中考不考的不学。”这句话看似是有针对性的复习,实际上是个误区,句子结构是基础,文言句式、实虚词是基础,这些我们中考不会直接考,但是没有这些东西,我们就不理解病句,不理解文言文,缺乏这些知识,到了高中更是地动山摇,岌岌可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中考是测评,不是目的,我们不能本末倒置。没有基础,何来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一句话,让学生吃透基础,找到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字音字形是基础,诗歌默写是基础,这些基础性的东西,我们务必找到一个能够落实的方式方法,常抓不懈,狠抓落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三要提升能力,拓展视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中考在消无声息地进行变革,尤其是在阅读题目和作文方面,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自己的看法,看似开放型的题目,却暗含玄机。学生写出来的话无一不是体现着他们的视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广阔的视野不是刷题刷出来的,也不是背答题模板背出来的,而是大量的阅读与实践的结果,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探索的结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一次培训,一次收获。“上课是一辈子的修行”,中考之路亦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span></p>

学生

老师

中考

课堂

记叙文

我们

语文

基础

复习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