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4日清明节《前关烽火台》

雪龍旅行者

<p class="ql-block">另据《大连通史》长城墙体底宽16米,残高2.5米,墙体顶宽为12米。在长城的中部,即今后关村北的二道岭山脊上,设有关门,还建有瓮城、望台、边台和烽火台。墙基系采用大块石头与白灰浆加固而成。墙体剖面呈梯形,填土中发现有顺长城走向南北排列的大圆木,间距15厘米,底层有东西横向牵拉的小圆木。由此可知,城墙采用夯筑工艺建成,为了防水、防沉,墙基还采用了土木混筑工艺进行加固。城墙南北各建一座边台,附近建有望台及烽火台数座。</p> <p class="ql-block">(藏身金地艺境小区的前关烽火台遗址,为哈斯罕关料敌预警烽火系统)</p> <p class="ql-block">千年之前的长城高度不得而知,但不难想象当时的哈斯罕关,雄踞地峡中部,依山就势,南控黄海,北锁渤海,烽 台险隘,重兵把守,牢牢锁紧了大辽国的东南门户。 金朝人王寂在《鸭江行部志》中描述哈斯罕关之交通和军事要冲地位时说:“以其南来舟楫,非出此途不能登岸”。</p> <p class="ql-block">一条天然铸就的神奇地峡,一座长城雄关,为大连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时过境迁,那些金戈铁马、战火纷飞的记忆早已远去,战争的烽火,历史的尘烟,终被岁月长河无情地湮没。只有以哈斯罕关而得名的“罕关路”“前关村”“后关村”“南关岭”,仿佛仍在静静地述说着那些早已远去的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