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怀念婆婆</p><p class="ql-block">2011年1月10日晚上8:30,婆婆去世了,享年81岁。</p><p class="ql-block">虽然不是朝夕相处,不过从我结婚的那一天开始算起,与婆婆相处的日子已经近30年了。婆婆是个特别招人喜欢人,性格开朗、豁达、乐善好施,而且从不在儿子和女儿面前说媳妇和女婿的坏话,这是极为少见的,尤其是她们那一辈的农村人更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仔细地想想,在老赵家最喜欢、最信任、也最疼我的人还是要数我婆婆了。</p><p class="ql-block">我妈妈去世得早,妈妈去世以后,因为各种原因,我和父亲有许多隔阂,婆婆多次劝说、开导我, 为了我们父女的和睦,老人家操了不少的心。在给我带孩子的过程当中,老人家可能呕了不少气,一是因为婆婆是农村人,生活习惯与我完全不同,总觉得她不讲卫生,二是因为我那时候年轻不懂事,所以总是在指责不应该那样、应该这样如何如何的,可婆婆也不生气,总是说“好!我从来”。</p><p class="ql-block">让我一辈子都不能忘记的是每年回乡下过年的时候,无论住多少天,每天总是在清早我还没起床的时候婆婆就端着一碗热腾腾的荷包蛋,边走边说:“快、快、快,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吃了”,我特别喜欢吃我婆婆煮的荷包蛋,那蛋煮的极好,老嫩适中,很爽口。映象中,那一家子人当中,好像只有我才有这样的待遇。</p><p class="ql-block">婆婆信佛教,受其影响, 我也跟着信仰佛教。我常陪着她老人家去寺庙敬香礼佛,这是她老人家最高兴的事,一路上,她会跟我讲她的往事,她们姐妹仨,婆婆排行老大,下面有俩个妹妹,解放后定成分的时候她们家定的是地主,因为家里条件好,所以仨姐妹都不会做针线活,衣服、鞋子都是买的,她特别特别喜欢儿子,不仅仅因为是农村人, 更重要的是在她这一辈没有一个兄弟,虽然有一个堂兄过继到她们家做儿子,但终究不是滴亲,所以难免遗憾,好在婆婆幸运,嫁进老赵家就生了俩男三女,也算了却了她们姐妹仨的心事,更让老人家高兴的是她的俩个儿子结婚后也都生了男孩。</p><p class="ql-block">老人家重男但不轻女,婆婆有三个女儿,大女儿不在身边,却总是牵挂着她,即使到了晚年患了老年痴呆症,只要见到大女儿,就会把藏着的新毛巾拿出来给她,二女儿属贤妻良母型的,既要上班,又要操心孩子和老人,因为二女儿没什么爱好,既不爱打牌,又没什么应酬,老太太就更疼她了,总是叮嘱她让她吃好的,穿好的,三女儿是小,对三女儿和孙女她更是疼爱有加。</p><p class="ql-block">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婆婆有一句 “至理名言”:父母的口,将军的剑。意思就是说,教育孩子要以鼓励为主,不能说孩子这不好、那不行,父母说出的话,就像将军射出的剑一样会伤人的,你今天说他不行,明天他可能就真的不行了。</p><p class="ql-block">刚刚嫁进老赵家的时候我从不叫她,只是 “您、您、您”地称呼着,有了孩子以后, 就跟着孩子管她叫“奶奶”,随着感情的日益加深,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叫“妈” 了,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母亲去世得早,也可能是因为她喜欢我心疼我的原故,就那么自然地叫开了。</p><p class="ql-block">婆婆的晚年很幸福,虽然患了老年痴呆症, 但是,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甚至外孙女也都在她身边伺候,虽然我因常年在外不能尽孝道,可能的话我想我也能做的很好。</p><p class="ql-block">公公婆婆的晚年一直都是哥嫂在照顾,除了我们不在老人家的身边,其他几个子女都很孝顺,尽心尽力地伺候着两位老人,婆婆患老年痴呆症后没多久就离开了我们,老太太的丧事办地很体面,街坊邻居、乡里乡亲都来为她老人家送行,夸老太太有福气,三个女儿也都觉得老人家一辈子虽然辛苦,但夫妻睦,儿女孝顺,也算是值得的。</p><p class="ql-block">老人家的离去令我非常难过,但我更为老太太感到骄傲,无论做人、做事,老人家都是我的榜样! </p><p class="ql-block">妈妈!您放心吧~ 我们一定会过的很好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