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远方,我的诗歌……

湖南网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作者:李辉</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张允一戎装照</span></p> <p class="ql-block">  清明时节的栗山河,青山不老,资水长流。连绵多日的风雨按下了"暂停键",父老乡亲神情肃穆的站在村道两旁,迎接抗美援朝老战士、海军(东海舰队)航空兵老首长、上海铁路检察院老领导张允一老先生魂归故里。</p><p class="ql-block"> 张老的骨灰盒由儿子海宁、女儿海英、海玲等人从上海陪护,跨越千山万水,今日回到故乡张家村,叶落归根,完成了老人家最后的遗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各界代表到益阳火车站恭迎张老魂归故里</span></p> <p class="ql-block">  时间回溯到1951年3月,即将从益阳高等师范学校毕业、正好20岁的张允一,看到从朝鲜战场传回的消息,毅然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为了避免家人担心,直接在学校报名参军。经过航空兵学校几个月短暂的培训,当年9月,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9师奔赴前线,担任某飞行团作战参谋。张允一的老家是个叫关山的小村,这个时候,为了祖国,他义无反顾的冲向了万里之遥的关山之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斗机</span></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场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强加给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志愿军空军指战员坚决听从党的指挥,胸怀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发扬“空中拼刺刀”精神,边打边建,边打边练,不畏强敌,奋勇作战,沉重打击了不可一世的美国空军。在掩护重要目标安全、保障后方交通运输线、配合停战谈判以及支援地面部队作战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涌现出一批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书写了以弱胜强、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飞行员</span></p> <p class="ql-block">  战争期间志愿军空军总共战斗起飞26491架次,实战4872架次,共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涌现出王海、刘玉堤、孙生禄、赵宝桐、张积慧、鲁珉为等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1953年7月,停战协议签订以后,志愿军空军第9师回国归建为空军第9师,驻扎吉林机场。年底,离家近三年的张允一才得以探亲,向父母和妻子表达当年隐瞒家人,偷偷投笔从戎的愧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迅速成长</span></p> <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空军第9师改编为海航6师,进驻山东流亭机场。</p><p class="ql-block"> 部队改编不久,张允一就参加了战备值班。19<span style="font-size: 18px;">58年1月18日,航6师18团姜培玉四机编队击伤国民党空军F-84战斗机2架,首开海航6师空战歼敌纪录。同年9月,航6师飞行员王自重在福建沿海击落携带“响尾蛇”导弹的F-86, 开创世界空战史上第一次击落携带空对空导弹的飞机的记录,但随后被同型导弹击落并牺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66年海、空军航空兵部队到海南及云、桂等省轮战期间,海航6师转场海南,67年6月26日16团副大队长王柱书、飞行员吕纪良驾歼6双机拦截美国海军F-4C战斗机,王柱书在254米三炮齐射、打掉敌机水平尾翼,吕纪良跟进攻击,F-4C爆炸并坠入榆林以南中国领海。这次战斗,张允一记忆深刻,他在作战值班室里,亲历了整个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没当过兵的海宁老师把父亲的大部分勋章弄丢了</span></p> <p class="ql-block">  1968年2月14日,2架美国海军A-1H舰载攻击机入侵海南岛万宁,航6师18团副大队长陈武录、飞行员王顺义驾歼5双机迎战,陈武录击落一架,王顺义击伤另一架(后坠落在南越岘港外海)。</p><p class="ql-block"> 1976年航6师增编了第17团。国庆50周年阅兵中的“飞豹”编队,即来自航6师。17团,也是后来声名赫赫的海航"飞豹飞行团"。</p><p class="ql-block"> 张允一时刻听从号召,不管是抗美援朝的战场,还是祖国的万里海疆,只要一声令下,他就立刻奔赴新的战位。戎马三十余载,他辗转的机场有十余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风停雨住,魂兮归来</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家的兄弟姐妹,本来有九个。新中国成立前,因为贫病交加、交通闭塞,夭折了七个,最后只剩下长子允一和最小的允清。已是古稀之年的清嗲(允清)感慨:"我们两兄弟啊,我哥是尽忠,一辈子为了国家。我只能尽孝了,我确实吃了很多的苦……"大哥官至师级干部,在乡亲们眼里是很大的官了,可唯一的亲弟弟,在乡下劳作一辈子。</p><p class="ql-block"> 组织对张允一的照顾,是在1983年。那时,他的妻子罹患癌症,三个子女都在上学,考虑到张家的实际困难,组织上把他从浙江调回上海。因军队岗位已满,安排其转业到上海铁路检察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关山万里,叶落归根</span></p> <p class="ql-block">  认识张老的人,都觉得他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共产党员代表。不过张老没有把自己的做法强加到子女身上,而是让三个儿女都自由发展,拥有了自己的幸福,当儿子海宁作词的《爱情鸟》《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蓝蓝的夜蓝蓝的梦》响遍大江南北,张老知道,他们那一代人用生命守护的远方,成了后代人的诗歌……</p><p class="ql-block"> 当1998年把老伴的骨灰送回老家安葬,张老就说出了自己的心愿:"我们啊,守护了大家的国,百年后,我想回自己的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您的远方,为了故乡</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逝则寂寂,悼者荧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且泣且诉,佑我安平。</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