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解放初期,邛崃曾掀起过一股闻名川西的,骄人的体操热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九五一年在眉山专区(当时邛崃被划归眉山专区管辖)庆祝五四青年节运动会上,邛崃青年学生代表团在会上以其精彩的、独一无二的体操表演,使刚刚解放的全区各学校大为震惊,人们惊叹于建国初始,正值百废待兴之时,邛崃居然在短期内就培养出如此训练有素,技艺一流的学校体操队;更不相伩这些娴熟的运动小将们都是在校的初中学生。(当时,邛崃代表团的体操队是由邛崃第二初级中学,简称二中的技巧队为基础组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事实使大家不得不承认这个现实的奇迹。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当时邛崃二中(男中)体育教师张祖尧老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祖尧老师毕业于解放前的成都南虹艺术专科学校,一直从事体育教育工作。他是一个标准的非常合格的体育老师,在他的教学工作中很多地方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老师上课严格遵循教育原则,每节课他都有严谨的设计,科学的运动安排,从不搞"放羊式"、"自由式"等不负责任的教学。在他的主导下学校因陋就简地用茅草搭起了"风雨操场",不管什么情况下,他的体育课从来没有改为"自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总是把每节课都当成一篇文章来写,每节课都被他设计得非常饱满,内容丰富而又重点突出。每节课从启始环节,进行新课,到分组活动,结束整理,全课程中学生的运动量他都安排得十分科学合理,轻重兼搭,疏密有致。而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准备活动和整理结束阶段,他还精心地穿插着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使课的进程有张有弛,轻松愉快,让学生在即学到技能,又愉悦了身心的氛围中受到体育教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的课程设计,他的学生后来成了成都体育学院教授的闵家俊说"张老师的体育课是极现代、极正规的体育教育模式"。承受过他三年教育的一个学生,并没有学过任何体育教学知识,更不是体育专业毕业,后来参加工作后,有一段时间,由于工作的临时需要,他不得不暂时代一个老师的体育课。他在代上体育课时所用的知识和方法,就是初中三年中所领悟到的张老师授课的方法和内容,结果竟得到这所重点中学师生的一致好评,还误认为他是学体育专业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老师教学上一丝不荀,在行为要求上更是严厉有加。当时没有军训的提法,但他一直以军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校的大小集会,大都由他召集。当他发出"立定"的口令后,不管你在做什么,在什么地方,你都得原地立定,等到"向右看齐″的口令发出后再跑步入列,这已经成了二中的纪律,大家都遵守得很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列队训练时,每一个小动作张老师都要认真纠正指导,发现一有不对就督促训练,从不听任发展,必须改正到做标准为止。在张老师的严格要求下,二中学生的行为规范是作得很好的。那时全县性的游行集会很多,当二中的队伍露面时,总会博得民众的好评。在训练技巧队员上,张老师更是不放过学生的每一个动作细节。有一次,一个队员的跳箱分腿腾跃,临时怯场,跑了几次都不敢跳过去,他就耐心启发,热情鼓励,并找两个同学加上他三个为之保护壮胆,该同学终于完成了这个较难的动作练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张老师对学生要求这样严厉,然而学生还是喜欢他。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平时很亲近同学,常与同学一起打垻垻球,又教同学跳当时流行的集体舞,与同学打成一片,关糸密切;另一个原因就是老师人格魅力的感染,张老师光明磊落,从不牵牵连连,拉拉扯扯,秉公办事,直往直来,有啥说舍,刚正不阿,在同学中有极高的威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培养技巧运动员时,张老师展现了深厚的体操功夫。技巧运动中那些高难的连续手翻、双杠上的倒立、单扛上的大回环、垫子上的腾空翻,他都要作示范,反复讲解动作要领。这对一个三十多岁的人来说,没有基本功是不行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中的技巧队表演时展示了很多高难动作:垫上运动的鱼跃过人,平面宽度已经到了六个人,立面宽度已达一米三左右;双杠的前后滾翻,倒立腾跃下;跳箱的分腿腾跃;单杠的倒立,前后迴环,学生们都能娴熟地完成。更有创新的是他设计的垫上叠罗汉、跳箱、双杠上叠罗汉,这些造型优美,动作高难的课题,更是别的体操队所没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right;"><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样一支训练有素技能高超的少年体操队,能在眉山专区的"五四″青年运动会上受到一至好评就不足为奇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邛崃中学生体操队在眉山打响后,一个青年学生中的体操热就在邛崃兴起了。当时的邛崃中学、邛崃师范、邛崃二中(除一中女中外),各个学校都组建了校体操队,并学习二中,自己动手,因陋就简,增添体操器械,每所学校都有垫上运动用的垫子、双单杠、木马、跳箱等体操设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个热潮中,张老师执教的邛崃二中更是如火如荼地展现着:校园里,只要是课间休息时间,学生们就围聚在器材旁抢着进行各种锻炼;教室外的走道两旁有同学在做双手倒立,作侧手翻;草棚里的垫子上有学生在排队练俯卧撑,穿腿过;单双杠旁站立的学生是在等候进行引体向上、屈臂撑、前翻等技巧动作的练习。二中仿佛成了一个培养体操苗子的乐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邛崃的体操热就是从这里开始、发酵、扩散、传播到其他中小学,形成了青少年中的一个社会热,从中也为国家发现和培养了不少体操尖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些尖子后来都成为国家的人才、所在单位的骨干。五三年进入国家炮兵学校的何祟福等十几位同学,一进入军校他们的体操素质就引起了校领导重视,邛崃去的同学中有几个都编入了该校的体操队,其中徐活、刘忠信还成了国家二级体操运动员,多次参加全军运动会。进入大学的原二中体操队员何吉荣、杨永中、林代模等人也成了所在大学体操队的骨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体操热,流入社会,让体操爱好者一直传承下去。传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那时尽管张老师已驾鹤西去,但他的精神仍鼓励着后来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一中有汪定成、吴明祺等一大批中学生,每到假期就自发地汇聚在一中礼堂(那里有张老师安放的吊环、跳箱、单杠、垫子等体操设备),早晚自觉地刻苦练习。后来,在这群体操青年中,竞然有几人能做国家级的高难动作,如单杠的大车轮,吊环的十字悬垂,垫上的连续腾空翻等,还有三人被江油杂技团选为力量型的皮条演员。在这些尖子的影响下,当时还有一大批年龄较小的初中生、小学生也在这个热潮中翻滾,水平与剧团的一般武生接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顾历史,邛崃由张祖尧老师掀起的体操之热,正薪尽火传,渐入佳境;展望未来,这星星之火定成燎原之势。在展望邛崃青少年体操光大之时,我们再次缅怀张祖尧老师,沿着他的治学精神继续前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原文转载自《邛崃经纬》2017、4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朴实无华的文字,实事求是地叙述着一个体育教师极其平凡而感人的曾经。数十载的光阴,也冲淡不了同事、学生对他的怀念。今天正值清明,转载此文,告慰亡灵。安息吧!父亲!</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