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再 是 家

独步青云

<p class="ql-block"><b>文字图片 独步青云</b></p><p class="ql-block"><b>时 间 2021年4月4日 清明节</b></p> <p class="ql-block"><b>这里 已不再是家。</b></p><p class="ql-block"><b>今天是2021年4月4日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外儿女归乡早,踏青扫墓祭亲人。很遗憾,今年没有给已故亲人扫墓,心情五味杂陈。用一支素笔怀念我的公婆,怀念不再是家的老家。</b></p><p class="ql-block"><b>2021年农历2月13,是婆婆去世十周年祭日,侄子在自己家给奶奶办了十周年祭奠活动。看着婆婆的遗像和亲朋好友们行二十四叩拜礼,不由得心里难过至极,止不住落下思念的泪水。</b></p><p class="ql-block"><b>当天顺便回了久别的老家看看。大门已经没有了,门顶已塌。我和孩子们小心翼翼走进院子里,展现在眼前的是院里两棵小桃树,她给老院装点了一点生机。也许她知道我们要来,小桃树吐着嫩绿的叶,花开满枝头,迎风摇摆着迎接我们。除此之外是一片凄凉荒凉。院子里干枯的杂草丛生,那个几十年用于上房晒粮的木梯子,依靠着门前的大枣树。枣树下,一口小水缸也有十几年没动过地方了,缸里不再有水,而是集了厚厚的泥土。</b></p><p class="ql-block"><b>这是一座南北长的老宅。公婆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养育了两儿两女。两位老人勤劳纯朴,勤俭持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了给儿子娶上媳妇,省吃俭用,用砖和白灰先后盖起了东西对称的房屋,是当时村里最气派最好的房子。按照常俗,主房的门应该在院子中央,而这座主房却有两个门,两侧的东西屋偏房也一模一样。听老人说过,这是为两个儿子设计的,将来分家公平。</b></p><p class="ql-block"><b>我们屏住呼吸,不敢大动作,不敢进屋,在屋外小心的拍了几张照片留作纪念。房屋的门全开着,有的门没有了,主房房顶全坍塌,唯有几根大梁依然坚守着。室内仅有的桌椅和简单的家具以及储存粮食的木箱等都被砸坏了,但还依稀可见其痕迹 。我住过的两间不足二十平米的西屋,屋内的一个大衣柜还在,那是八六年公公买的。当时跟我说,这个衣柜你先用着,等到你妹妹出嫁时给她。妹妹出嫁时没带,她知道这是家里最好的一件家具。</b></p><p class="ql-block"><b>因为工作忙,二女儿小时候和奶奶在家住,她对老家很有感情。她一边拍照一边叹息。我知道,女儿不仅仅是叹息这岌岌可危的房屋,更是在思念爷爷奶奶,在寻找他们的踪迹!</b></p><p class="ql-block"><b>风雨飘渺,时光流逝。两位慈爱的老人都走了,带着对人生和儿女们的眷恋永远的走了。他们亲手建造的老房子虽然还留在原地,然而,在饱经风雨后已也追随他的主人而逝。</b></p><p class="ql-block"><b>父母在家就在,父母走了,家也就不在了!</b></p><p class="ql-block"><b>亲爱的婆母娘,你十周年那天,在你的坟前我没有掉眼泪,而是把泪水咽到了肚里,我怕把持不住自己,因为你的二儿子和您在一起 。</b></p><p class="ql-block"><b>回想起和婆婆相处近三十年,我们从来没有拌过嘴,我待她如亲娘,她待我象闺女。我很小时母亲就不在了,所以,我非常珍惜和婆婆的缘。公公婆婆和他们的二儿子都走了,家真的不再有了,只有心中的回忆。</b></p><p class="ql-block"><b>再见了,老家!</b></p><p class="ql-block"><b>永别了,老家!</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谢谢大家收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