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买菜的那些事

悬铃木

<p>  自从家里婆子发起“打死不拿锅铲子”的誓言以来,凡是与锅铲子有关的事基本就落在了我的肩上,今天我来就说说操起锅铲子之前奏——菜市场买菜的那些事。</p><p> 我家附近方圆二公里范围内,一共有四个菜市场,分别是东门菜市场、南门菜市场、犄角旮旯菜市场甲、犄角旮旯菜市场乙。</p><p> 东门菜市场离家较远,且主要菜品在二楼,像我这种天天爬五楼回家的人来说,对爬楼已经有一种深深的畏惧心理,所以东门菜市场我基本很少去。南门菜市场离家也较远,优势就菜品多,特别是鱼类,若是买鱼我基本是去南门菜市场。犄角旮旯菜市场甲,离家最近,但要穿越两道马路,连着过两个红绿灯,且菜市场太小,可选的菜品很少,基于我向来怕等红灯的急躁性格,我也不愿意去犄角旮旯菜市场甲。最后,只剩下犄角旮旯菜市场乙了。</p><p> 我去犄角旮旯菜市场乙的频次较高,从家里下楼后沿着护城河向西走两三百米,再穿越过步行桥就到了。再或者是,下班时,刚好就路过那个菜市场,把车停路边,在巷子口就把菜买好了。 </p><p> 首先,我为什么称呼那两个菜市场为犄角旮旯菜市场甲和乙,是因为那两个菜市场本来本来就没有一个固定的名称,非得要在菜市场前面加上名称,当地人就说,XX桥或是XX店那边的菜市场。且那两个菜市场原本就一条既普通又狭窄、长度不到一百米的小巷子,至于为什么那巷子就成了菜市场,可能要归结于历史的原因了,反正不是本地人,基本上不会知道那么个犄角旮旯的地方是一个菜市场。我重点叙述一下,我经常去的犄角旮旯菜市场乙。</p><p> 犄角旮旯菜市场乙,东西走向,靠近护城河的边上,位于沿河商铺的背街小巷里,过去乡村的贩运蔬菜到城里来,必须要走护城河水运才能进城, 我想这可能就是犄角旮旯菜市场乙形成的历史原因。</p><p> 我买菜,一般先看看商贩的面向,如面带凶恶或者显露奸诈之相,我肯定不会去的,除非要买的菜,只有他们家有。买菜看商贩的面向,不是说以貌取人,起码可以最大限度的规避因买菜这等琐事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不过,看面相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有一回,我周末去买菜,就看到一个老头和一位摆地摊的老太太在争吵,那老头年纪看上有六十岁开外,那卖菜的老太太的年纪应该更大,从额头的皱纹判断她起码有七十多岁了,按理说,年龄这么大出来摆地摊也着实不容易,且看老太太一脸的和善,我有几次准备到她那买点菜,关照一下老人,可惜她没有使用微信,我付不了款。那天,我看到老头找老太太在争吵,我还以为是老头欺负卖菜的老太太呢,后听旁边卖肉的男人说,那老太时常少秤,这回遇到杠子头老头了,老头找她吵不是没有原因的。我一听,我在心里暗自庆幸没有在那老太太处卖菜。人吃亏可以,但要吃在明处呀。</p><p> 菜市场本来就很小,卖肉的、卖豆腐的、卖蔬菜的就那么几家,除去面向凶恶和奸诈的,还有已经被识别出来的伪和善的,我每次几乎就是去那么几家相对固定的摊位买菜。</p><p> 买肉,我只去靠近路边的那家肉铺。那家肉铺生意最好,不管有多少人围着肉铺,老板总能一一服务到位,老板刀法纯熟,你要多少,他给你打多少,且从不扣斤少两。我也曾经到别的摊位买过肉,要么是你要甲处肉,他非得给你搭配点乙处肉,肉的品质也不好把握。有天,我从别的摊位买了半斤五花肉,回去以后居然炸不出油也烧不烂,家人怀疑它是老母猪肉,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去过那家摊位了。就这样,买肉我一般只到靠近路边的那家。</p><p> 买豆腐,我只去巷子东侧的专卖店。整条巷子里,只有一家专门卖豆制品的,别的卖蔬菜的摊位也有顺带卖豆制品的,但都没有那家味道纯正。卖豆腐的人是一位中青年妇女,虽然不能与小说里的豆腐西施媲美,但也有几分姿色,我每次去,她都笑脸相迎。我一般周末去买几块豆腐,她时常带着她女儿去帮忙。有次我去买豆腐时,我听她对她女儿训教道: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就把这卖豆腐的摊位传给你,气的那小女孩直冲女人翻白眼。真是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难处。但愿那个小女孩能受到鞭策和激励,用心读书,将来能走出一条比卖豆腐更好的道路。</p><p> 巷子里,最多的摊位要数卖蔬菜的,有在门店卖蔬菜的,也有在地摊上摆卖的。门店里的蔬菜大都从批发市场批发来的,地摊上的蔬菜基本是附近的菜农自己种的,地摊上的菜品对要新鲜一些,品种虽然不多,但都是本地的“土”菜,所以若是买蔬菜,我光顾地摊的要多一些。摆地摊的菜农基本都是一些大爷大妈的,年龄大抵上都五十岁往上,最老的估计是我前面说的那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了。我每次走到地摊前,大爷大妈们都会主动地推销自己的蔬菜。“嗨!老板,你看看这莴苣,刚从菜地里扯上来的,本地的香莴苣,猫嫩着呢,其他摊子上都没有的,带几根回家尝尝,不香下次来退你钱。”一般菜农都是如此推销自己的蔬菜。我总结了菜农的推销策略:俺家菜好,市场上数量少,售后有保障。</p><p> 我是经常光顾菜市场的,自然也不全听他们的忽悠,他们推销他们的,我看我的,我看中了就买,看不中,他就是说菜是月球上种的,我也不买。有时候,看了半天,没有看中的菜,菜农明显一脸的失望。但他们由失望转化为喜悦的过程很快,若是这时候,你回过头买几样菜,或者有其顾客来光顾他的地摊,他们就立马换着一副喜悦的模样。有次,我把一位菜农老太太的扫尾菜全都买了下来,那老太连用来拜年的感谢话都用在我身了。菜农们的快乐,来得真是既辛苦也单纯呀。</p><p> 至于摆在商铺里面的蔬菜,都是菜贩子从批发市场贩买来的,菜的品种自然要齐全一些,地摊上买不到的一些蔬菜,就不得不到菜贩子那去买了。或者是有时去晚了,摆地摊的菜农们都下市回家了,便只能去菜贩子的店铺里面去买菜。巷子里,专门卖蔬菜的店铺有七八家,我经常只光顾其中的三四家,一是他们服务周全,二是他们看起来面善。经常去那么几家铺子,一来二去,菜贩子和我自然也彼此相对熟悉,不过,我是比较崇尚买卖自由的,若是哪家菜贩子站在门口非得招呼我去他家去买,或者是他就坐在门口用直勾勾的眼神盯着你去哪买菜,我则是尽可能绕着他家走了。这是我的一点买菜心里学,我想那些菜贩子也要总结一点卖菜的心理学了。 </p><p>  那天,我提着刚刚买好的蔬菜,一路往家走,一路思考:生活就是五味杂陈,拿锅铲子未必失,扔锅铲子也未必得,里面的各种趣味,皆在细细品味中。</p><p>  图文:悬铃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