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岳母

蓝剑

<p class="ql-block">(散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怀念岳母</p><p class="ql-block"> 鸽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岳母早年毕业于襄阳卫校,分配在竹溪新洲卫生院工作。经组织介绍,与参加过建国战争、被县供销联社派往新洲码头工作的我的岳父相识并组建家庭。后随岳父一起调回县城,从事会计、出纳等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岳母性善,许是学医的缘故,宅心仁厚,哪家有个高兴事,她跟着高兴,有伤心事,她陪着掉泪,心肠极好。岳母说话温和委婉,听起来极其悦耳,让人感到真诚亲切。因此后来组织上又让她改行,从事专门与老百姓打交道的职业,在西关街担任街道干部。再后来又由西关街调到县城最繁华的十字街担任街长。当了街长的岳母除了贯彻国家大政方针和落实上级指示外,平时大量的精力都耗在永无止境的群众工作上,整天和居民搅在一起。她走街串户的功夫远比我们公安派出所的片儿警厉害:哪家老人有什么病,需要服什么药,她比他们的子女都了解;哪家小子最近又出状况了,跟哪些不成形的娃子在一起混,她比他们的父母还清楚。尤其是张家长李家短的事,她总能及时发现苗头,一会儿东头说说张家,一会儿西头劝劝李家,热心热肠游走其间,巴心巴肝将两家往一块儿凑。因为她总是一脸的和颜悦色,说话温柔体贴,让人听着悦耳赏心;立场又极其公正,不偏不倚,不得不教人心悦诚服。岳母总能及时把一些扯皮拉筋的事化解在她的治下,从来不上交矛盾,因此十字街年年都是先进街。</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岳母热心为居民办事,尤其关心弱势群体,越是底层百姓的事她越是上心。凡是需要县里哪个部门批准或哪个领导点头的事,她都出面帮人家去找,去说,去求。多数在岳母热心而又坚持不懈地努力下总能办成。因此岳母的人缘特别好,用现在的话说结有不少“穷亲戚”;也因此街上的老幼妇孺都爱跟她掏心窝子。岳母姓付,岳父常开玩笑说她是“付半街”,意思是下班了还有半条街的人拉着她聊得没完没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妻还没有正式嫁给我之前,我俩正在热恋的时候,我就勤去岳父母家。不仅仅是我的单位离他们家近,百十米远的路,更是因为岳母会疼人。岳母总担心我单身,县局食堂的饭菜不好,营养跟不上来。那时我的父母还在乡下,有一份赖以生存、但必须得两老自己侍弄的土地,我得经常趁星期天的空闲回家帮着耕种。岳母却总惦记着我整天山里山外没完没了地侦破案子,工作辛苦,生活又极不规律,好不容易有个星期天,得让我去他们家改善生活。岳母文化程度虽然不是很高,语言却极其讲究,嘱我去他们家时从来不用“来”或“到”,总说“回”。一个“回”字说得我心里暖烘烘的,仿佛这真是我的家了。说实话我也想“回”岳母家,享受不一样的母爱,但一边是对父母的责任,一边是岳母的心疼,都不忍辞。就回岳母说,我“回去”先干活,干完了再“回来”。我学着岳母的样子,故意把两处都说成“回”,表示都是家,只用“去”和“来”加以区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和妻结婚后的前几年,彼此也有年轻人共通的毛病,脾气毛躁,动不动就急,就吵;一吵就吵得猫脸不对狗脸。这时岳母也不动声色,接我们回家,耐心听我俩各自“诉苦”,然后就用看似一脸严肃却充满慈爱的表情“训话”。但每次训的却是妻子,总说她的女儿不对,弄得我非常愧疚。这样一来二去,我再也不好意思跟妻过于认真了,怕对不住岳母。</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岳父是参加过建国战争的军人,岳母是新中国建立不久的中专毕业生,俩人都是新社会的骄子,在县城都是有些名望的人(当然,俩人也因此在文革受到过不小的冲击),生活条件的确优于一般家庭。但岳母从不惜财,心里总是装着他人。妻的舅舅早逝,留下三个孤苦无依的女儿。岳母视若己出,义无反顾地将三个侄女接至自己膝下,抚养成人,然后找工作,再然后又一个一个光光鲜鲜地嫁出去,成家立业;像母鸽放飞子鸽一样,直至都有了单飞的能力才放手让她们自由搏击。所以妻的表姐对她这个姑妈始终比自己的亲妈还要亲。不仅如此,天性善良的岳母还收养和接济过不少孤儿:谁冻着了,谁饿着了,她都不落忍,只要看到或听到了,总是力所能及地去帮补。因此我和妻以及内弟后来有数不清的“舅舅”和“姨娘”。我家由于父亲的旧职身份,从县城下放到乡下,父母又不谙农事,这让我们兄弟姐妹在乡下吃尽了苦头,生活与城镇居民比起来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因此我一直是在饥寒交迫中度过童年和少年的。我在数说自己不堪的过往时,岳母总是满眼潮湿地叹息道:“娃子呀,我们早认识就好了……”话没说完就抹起了眼睛。言下之意早认识我早就能得到她的庇护,哪还吃得了那么多的苦?</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有了女儿后,岳母哪怕再忙,每次下班总要绕到我们家看看她的外孙女儿。看我们会不会带,看宝宝是吃得太饱了还是饿着了?是捂着了还是凉着了?生怕宝宝不适。千叮咛万嘱咐地教妻子这儿要怎么做,那儿要怎么弄。叮嘱遍了,才一步三回头地回家。即便是这样仍然不放心,有一段时间干脆把外孙女儿连同保姆一起接回他们家,她要亲自照看才能让自己放心。所以直到今天,已经有了女儿的女儿还念念不忘她的外婆,说她的外婆是天底下最好的外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怀疑岳母是观音菩萨降临到这个世上的,不仅爱家,爱子女,爱侄女,更多的是爱她认为所有应该爱的人。在她身上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博爱,她已经把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主张发挥到了极至!——要不,她每天哪有那么多疼不完的人,做不完的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是的,我和我的女儿感受一样,我觉得我的岳母是天底下最善良的岳母,最慈祥的岳母,最会疼女婿的岳母。虽然她和岳父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但我总觉得二老还在。常常去岳父母居住的房子,打开后久久不愿离去,仿佛二老还在。满屋子里,哪儿都是他俩的身影,脑海里总浮现出一幕幕极其亲切而又慈祥的音容笑貌……当意识倏然间返回现实,再看满是灰尘的旧屋时,就想哭,却紧紧扶着一脸悲慽的妻,强忍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今日清明,特以文字追忆的方式纪念我的岳母和岳父,祈愿二老天堂安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1.4.4 清明于深圳</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