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寻桥记:外岗望仙桥

和平

外冈镇,隶属于上海市嘉定区,位于嘉定区的西北部,东面与嘉定新城相连,南邻安亭国际汽车城,西面和北面与江苏省的昆山市、太仓市相邻。<br>  外冈的“冈”字的来源,主要是因为外冈是上海成陆较早的地区,早在6000年前就已成陆,远古海岸线遗迹也是古冈身就在外冈,在冈身外就是浩瀚的大海,所以得名外冈,因此,外冈也是有“上海古外滩”之称。<br> 望仙桥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望新村外钱公路南侧,仙桥路顾浦桥北侧,东西向跨顾浦,又名迎恩桥。 外冈河西街 望仙桥于明万历27年(1559年)建,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建,解放后重修。 望仙桥为单孔石拱桥,桥长28米,宽3.5米,东西坡台阶各23级,石板护拦,桥顶间置覆莲望柱2对,尾置抱鼓。花岗石间有青石。 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平列砌置法,券版上有数处荷叶莲花座石刻。 拱心石,俗称龙门石 望仙桥以桥名集镇,为清钱大昕出生地。两侧桥额石的石质不同,额字相同,都为“望仙桥”,分别为明代和乾隆年间的桥额。 桥联石上有桥联,南侧为:<div>“星文遥泻汉;虹势尚凌虚。”</div> 桥西堍 桥西堍 抱鼓石 西望:桥下是外冈河西街 桥心石 站在桥顶上,南望:仙桥路顾浦桥 站在桥顶上,北望:外钱公路顾浦河桥 东望:桥下是外冈河东街 桥东堍 外冈河东街 两侧桥额石的石质不同,额字相同,都为“望仙桥”,分别为明代和乾隆年间的桥额。 桥联石上有桥联,北侧为:<div>“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涵关。”</div> 桥身的二个侧面除了都有古老的诗词文字外,并在联柱顶部天盘石的上方(词条的上方)各配有一个小型的佛像,共有四处,各不相同,这在别的古桥上似不多见。望仙桥最大的特色就是全桥那些词条上端的小佛像。联石顶端刻纪年佛像:“万历戊午(1618)仲冬,南无阿弥陀佛”等。 外钱公路顾浦河桥上望向望仙桥 仙桥路顾浦桥上望向望仙桥 据说,桥西南面有个庙,门前有两棵大龙眼树,庙里有一位得道的高僧。一天吩咐几个小和尚说,今早有八仙路过这里,大家尽快将这儿打扫清爽哦!附近老乡就把石桥叫望仙桥,希望能在桥上遇见仙人,沾点财气,福气。 望仙桥的另传说:<br> 现今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望新镇老街上,还完好地保存着一座古老而又充满神奇色彩的望仙桥。关于此桥何以取名:望仙桥;,有这样一段神奇的传说:<br> 有年初夏,遇到早黄梅,一连下了半个多月的大暴雨,不少人家只得拖儿带女,出外逃荒。<br> 有户姓许的渔民,他以小网船为家,一年四季飘泊在江河上。往常,他凭着一双勤劳的手,起早贪黑,撒网,排簖,捕到了鱼虾,到这石拱桥上来设摊叫卖,卖掉了鱼虾,买回米面油盐、赡养年迈的父母,抚育年幼的儿女。这次大水灾,虽说水涨船高,小许不怕受没顶之灾,可是捕到了鱼虾,摊在石拱桥上,无人问津。<br> 这天,小许又挑了两桶鲜鱼虾,早早来到石拱桥上。从清早守候到傍晚,连个人影儿也没有。原来鲜活蹦跳的鱼虾,一条条都肚子仰天热死了。好容易盼到来了几位顾客,他们看看这些肚子仰天的死鱼,一个个都摇着头走了。<br> 正在这时,从西桥堍上来一位白胡子老大爷,只见他衣衫褴褛,右手拄着拐杖,左手挎着一只破竹篮,篮里搁着一只缺了个口子的破碗,显然是个要饭的。老人蹒跚地走到小许鱼摊前,指着鱼说:我要买鱼。小许说:对不起,老大爷,这鱼已经死了,都变质了,不能卖了。老人打量了一下小许,笑着说:小伙子,你很诚实,心肠好,我来帮你把这些鱼救活过来。说着,他把破碗里的剩米饭粒倒入鱼桶,又随手用拐杖在桶里搅拌了几下,这些死鱼也跟着漩涡转了起来,转着转着,这些死鱼真的又鲜活蹦跳起来了。小许一下子惊呆了。他高兴地双手抓起几条大鱼,放入老大爷篮子,感激地说:老大爷,谢谢你,这几条就送给您了。老人摆着双手说:不行,不行,你要养家糊口的,我怎么能白拿你的?说着,他哆嗦地从破衣袋中掏出钱来,付了鱼钱,仍旧右手柱着拐杖,左手挎着篮子,从东桥堍踉跄地下桥。<br> 小许想,这老大爷真有点奇怪,他碗里的米饭粒怎么这样神奇,能让死鱼回生,莫非是仙丹灵药?等他醒过神来,想再找老大爷请教时,这白胡子老人早已无影无踪了。<br>于是,人们一下子就传开了。说小许福星高照,额头碰着了天花板。遇上了白胡子仙翁了。他的两桶鱼,也一下子成了仙鱼了,被抢购一空。连桶里的水也被看作是仙水,被大家舀了个精光。<br>  从此以后,小许每天上桥卖鱼,总盼望着白胡子老人再次降临。他早也望,晚也望,望着望着,自己渐渐变成了桥栏上的一根石柱。这石拱桥从此就叫作:望仙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