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茂中将故居

美友62778932

<p class="ql-block">兴国风水&nbsp; &nbsp;13097342697(微信同号)网址:www.xgfs.c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王恩茂简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恩茂(1913年——2001年)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nbsp;&nbsp;</p><p class="ql-block"><br></p> <h3>土地革命时期</h3></br><h3>    1928年2月投身革命,1932年初任永新县苏维埃政府文化部长,4月任中共永新县委秘书长。1933年调任中共湘赣省委书记任弼时的秘书。1934年8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随红六军团突围西征,任红六军团政治部秘书长,拉开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序幕。10月,红六军团在贵州印江县木黄与红二军团胜利会师,参与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恢复及川滇黔革命根据地创建工作,先后任中共湘鄂川黔、川滇黔省委秘书长。1936年7月,红六、二军团及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胜利结束长征。随后随红六军团转战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h3></br><h3> 抗日战争时期</h3></br><h3>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调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9月任八路军一二0师政治部宣传干事。1939年,随三五九旅从华北抗日前线西渡黄河,执行保卫大西北的任务。1941年3月,进入延安军政学院、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同年,为响应党中央“发展生产,自力更生”的号召,时任三五九旅副政委的王恩茂与旅长兼政委王震率部开进南泥湾,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1944年10月,以三五九旅为主力组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挺进华南,建立南方敌后抗日根据地,这次南下北返,被誉为“第二次长征”。</h3></br><h3>解放战争时期</h3></br><h3>    1946年6月,全面内战暴发,南下支队突围中原回到延安。10月,时任三五九旅政委的王恩茂与旅长郭鹏率部东渡黄河,参加华北人民解放战争,1947年,随二纵从晋南地区西渡黄河,参加解放大西北的战争,任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历经沙家店、韩城、瓦子街、西府、陇东等战役。1949年3月,任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军政委兼党委书记,与军长郭鹏率部参加了陕中战役、扶眉战役,消灭胡宗南军队主力,取得了西北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随后率部越过祁连山,促进了新疆的和平解放。9月25日,新疆宣告和平解放。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军和第六军10万指战员奉命进驻新疆,年底,第二军5万多人进入条件更为艰苦的南疆。</h3></br><h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h3></br><h3>    1949年底,任中共新疆分局委员、喀什军区政委、党委书记等职。1952年7月任中央新疆分局第一书记、新疆军区代政委,主持新疆全面工作。1954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任新疆军区司令员、政委兼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政委。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起,先后担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新疆军区司令员、政委、党委书记,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自治区政协主席等职。1960年7月起,同时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处书记。</h3></br><h3>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无情打击和残酷迫害,以“两个主义、一个王国”(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独立王国)为由,1969年10月,下放北京长辛店二七机车车辆厂“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两年五个月,1972年任安徽芜湖地委副书记,1975年10月调南京军区副政委,1977年2月任中共吉林省第一书记、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第一政委。1979年3月中央下发文件平反。</h3></br><h3>    1981年10月,为推动新疆工作尤其是民族团结工作,王恩茂重返新疆,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乌鲁木齐军区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恢复后,1984年兼任兵团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1985年10月任中共新疆维吾尔顾问委员会主任。1986年、1988年当选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3年离开全国政协领导岗位。 </h3></br><h3>下图是王恩茂故居:<br></br></h3></br><h3> <h3>下图是故居里的塑像:<br></br></h3></br><h3> <h3>下图是故居及其院子:</h3></br><h3> <h3><strong>王恩茂及其家人 </strong></h3></br><h3>         乳名春伏                           </h3></br><h3>        1913年5月19日,王恩茂降生于永新县禾川镇北门赤石村(又名土里屋)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中,那天,天气晴和、春风拂绿,王恩茂父亲王美南给他取乳名春伏,寄予“春伏、春伏,不能总是埋伏着,还要伸出头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的美好愿望。王美楠、谢凤娥夫妻俩共生育孩子5个,王恩茂排行老三,他先后在永新县立模范国民小学和禾川中学就读。</h3></br><h3> 下图是王恩茂祖祠:</h3></br><h3> <h3>       妻子及其子女  </h3></br><h3>      王恩茂将军的妻子名字叫骆岚,1920年出生于长安(今西安),18岁的时候就参加了革命,19岁加入党。在抗日时期,她和当时担任359旅政治部委员的王恩茂结识,两个人在1942年结婚。建国后,她在吉林的统战部工作过,退休时是担任的副部长。2006年7月26号病逝,两个人一共生育有8个孩子,这八个孩子的名字中,第二个字都是-“北”。</h3></br><h3>      长子的名字叫王北来,1943年出生于延安。新中国成立那年,他和父亲一块去了新疆,并在那里读了小学和中学,后来考入了哈尔滨的工程大学,学习导弹技术。从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航天部,参加了两弹一星工程,为国家的科技国防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98年,王北来出任了光大集团的投资部副总经理一职,之后退休在家整理父亲的资料。</h3></br><h3>        二儿子的名字叫王北会,出生于1947年。当时父母两个人在山西的“杨家会”会合,故此起了这个名字。他曾经担任过新疆军区的副参谋长,退休的时候是副军级。</h3></br><h3>        三儿子的名字叫王北新,他出生于父亲去新疆的途中,故此得名,他是王将军很疼爱的一个儿子,但是在冲击期间,不幸被手雷炸死。</h3></br><h3>         四儿子的名字叫王北长,他出生在喀什,王将军给予他扎根新疆的愿望,故此起了这个名字。</h3></br><h3>        五儿子的名叫王北建,名字的含义是建设新疆。</h3></br><h3>        小儿子的名字叫王北成,他是最小的一个孩子,名字的意思说完成了任务,不能在生了。他曾经在一家外企中工作。</h3></br><h3>         大女儿的名字叫王北离,这个名字也有含义,当时父亲南下离开延安,和母亲分离。</h3></br><h3>         小女儿的名字叫王北难,王将军的儿子多,女儿少,女儿很难得。她曾经留学美国,在美拿到了博士的学位,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的生物所工作。</h3></br><h3>         王恩茂一家三代四人都葬在新疆</h3></br><h3>      王恩茂说:“我热爱新疆,热爱新疆各族人民,我要一直守在那里”。1966年3月,王恩茂的父亲病逝,埋葬在乌鲁木齐公墓。1967年7月,王恩茂第四个儿子在文革中被打死,埋在爷爷身旁。2001年,88岁的王恩茂溘然长逝,长埋于乌鲁木齐,了了“将来我死后也要埋在新疆”的夙愿。2006年,王恩茂的夫人骆岚去世,骨灰安放在丈夫墓旁。</h3></br><h3>  一家四口长眠于天山脚下,王恩茂与家人用行动兑现了他要为新疆服务到底的诺言。</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DV9vVgDHXi9lerwdhh9zN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