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亲爱的家长朋友: </p><p class="ql-block"> 你们好! </p><p class="ql-block"> 校园安全、孩子平安是大家共同的期盼。然而近年来,各地中小学校校园欺凌事件却频繁见诸媒体,引发热议。对此,除了感慨“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之余,家长朋友又可以做些什么?</p>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校园欺凌有多种表现形式,除了最常见的殴打、伤害行为之外,辱骂、诽谤、恐吓、孤立、排挤同学,毁坏、抢劫,勒索同学财物,甚至逼迫对方脱衣服、罚跪等,都属于校园欺凌。</p> 二、校园欺凌的危害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校园欺凌对孩子的伤害是巨大的。对于被欺凌者而言,不仅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还会带来更为严重且难以治愈的心理、精神创伤,严重影响日常学习、生活。某些情况下,部分受欺凌者会发生变化,转化为欺凌者或者欺凌者的帮凶。对于目睹欺凌现象的旁观者来言,也往往会因为无法帮助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对于欺凌者来言,会造成道德滑坡、人格扭曲,甚至最终步入犯罪歧途,走上不归路。</p> 三、校园欺凌的主要原因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校园暴力呈现低龄化、群体性、网络化特点,女生之间的暴力逐渐增多。有专家分析,这其实是长期积淀的社会问题——家庭教育缺失的外露。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p><p class="ql-block"> 1:过分溺爱,孩子唯我独尊。 </p><p class="ql-block"> 2:缺少关爱,心理灰暗。有些爸妈忙于生计,忽略了对孩子的沟通和心理辅导。 </p><p class="ql-block"> 3:学生法制观念薄弱。 </p><p class="ql-block"> 4:对影视、动画、游戏的模仿。</p> <p class="ql-block"> 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校园欺凌,学会保护自己,我校开展了“预防校园欺凌 共建和谐校园”系列活动。</p> 四、系列活动 <h3> 1、汪恒龙校长国旗下讲话</h3> <h3> 2、三(2)程思宇同学发言</h3> <h3> 3、宣传橱窗展示</h3> <h3> 4、各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h3> <h3> 5、手抄报展示</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们向您提出如下建议,希望得到您的理解和配合。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不要溺爱孩子</span>。家长的过度溺爱容易使孩子养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耐挫能力差,滋生任性、骄横等不良心理,容易成为欺凌者。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2、多与孩子沟通,尊重、关心孩子</span>。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最亲密的人,无论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换位思考能力,塑造孩子乐观向上、开朗活泼的性格。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3、切忌打骂孩子</span>。当孩子犯错时,要注意耐心说教、正面引导,棍棒教育除了伤害身体,更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创伤,容易产生恐惧感、遗弃感甚至是逆反心理。经常挨打的孩子,要么具有胆小懦弱的性格,容易成为被欺凌者;要么具有乖张暴戾的性格,容易成为欺凌者。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4、言传身教</span>。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谈举止、性格特点都会对孩子产生长远的影响。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抱怨、说脏话、发脾气甚至动粗打人,尽量少饮酒、不饮酒,不参与赌博,不沉迷于手机、网络,更不能带孩子到酒吧、KTV、麻将馆等娱乐场所,避免孩子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要培养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5、培养孩子的日常良好习惯</span>。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户外活动,多与同龄人交往、沟通,注意培养孩子的情商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要防范孩子沉迷网络,尤其是避免其接触含有暴力、色情内容的影视作品、视频直播和网络游戏。要防止孩子夜不归宿、饮酒、携带匕首、弹簧刀、藏刀等。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6、定期与老师、其他孩子家长沟通</span>。及时掌握孩子的在校情况尤其是交友情况,避免孩子与一些“不良少年”接触甚至拉帮结伙。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7、正确引导孩子</span>。家长平时可以结合一些常见的校园欺凌现象来引导孩子,进行预防教育。千万不能诱导孩子片面出手,或者为了不被欺负而以暴制暴。同时也要教会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一旦遇事能够从容应对。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8、加强法治教育</span>。重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自我防范意识,避免受到不法侵害。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9、细致观察,正确应对</span>。根据调查,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事件伴随着较长的持续性和较强的隐蔽性。家长平时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和情绪波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如有以下情形出现,请您充分考虑孩子遭受欺凌的可能性:</p><p class="ql-block"> 一是身体表面无故出现各种瘀伤、抓伤等人为伤痕。</p><p class="ql-block"> 二是频繁丢失一些个人物品,如首饰、文具、玩具等,或者衣服、书包等物品总是有破损。</p><p class="ql-block"> 三是回家时经常带着伤心、沮丧甚至是哭鼻子的情绪,而且突然变得孤僻、怕生、特别依赖家长、不愿接触其他小伙伴。</p><p class="ql-block"> 四是自伤、自残甚至是自杀倾向。</p><p class="ql-block"> 五是不愿意上学,或者经常无故逃学、装病请假。</p><p class="ql-block"> 六是频繁的失眠、噩梦、尿床等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家长朋友,我们共有一个关心、爱护的对象——您的孩子,要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欺凌现象,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配合。我们愿与您一道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有爱的校园环境,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