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促核心素养,大教研筑匠心梦想—记新民共同体文体组课堂评估活动走进复粹学校

<p class="ql-block">  二月春耕昌杏密,百花次第争先出。4月1日,新民共同体人文组课堂评估活动在复粹学校举行。市教研室领导、各校校长齐聚一堂,就教育改革、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体现进行了深入交流。</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语文、英语、传统文化、道法等多学科同时进行,在市教研室分管领导的指导下,同教同研同发展,共磨共评共成长。</p> <p class="ql-block">  走进语文课堂,精彩纷呈,各有亮点。</p><p class="ql-block"> 新民学校范晗老师的《赵州桥》以文带文,课堂容量大,重难点突出。范老师以填写赵州桥的名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紧紧抓住赵州桥的三个特点:雄伟、坚固、美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就地取材,联系实际。整堂课范老师适时的引导与提示,巧妙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p> <p class="ql-block">  复粹学校丁晓红老师讲授的《母鸡》以情促学,思路清晰。丁老师抓住作者对母鸡前后情感的变化,由开始的一向很讨厌,到最后不敢再讨厌,通过抓重点词语,想象画面体会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丁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的赞颂。</p> <p class="ql-block">  芦头小学尹雪梅老师的《花钟》将各种鲜花的图片与文中美言相结合,重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准、妙处,让学生在学习之后能运用课堂总结的巧用修辞、活用动词的方法,进行仿写。</p> <p class="ql-block">  七甲学校汪中霞老师《猫》的读写结合课,取法于课文,运用于写作。让学生进行迁移练写,运用课堂上积累的语言特点和习得的写作技巧,进行仿写,当堂点评学生的习作,示范修改,注重了课堂的实效性。</p> <p class="ql-block">  课后,教研室王德主任对四堂课进行了点评,充分肯定了四位老师的课堂,中肯地提出了修改意见,并对语文课堂进行了指导,他强调语文课堂要有单元整体意识,重视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题,要了解作者语言的特点,更要注意有些语言文字的原现象不能忽略。</p> <p class="ql-block">  走进英语课堂,深度学习,乐趣无穷。</p><p class="ql-block"> 复粹学校张怡老师教授的《They are having lots of fun.》一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电影片段导入,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通过Andy一行,介绍了社区居民丰富的文化生活,渗透了“热爱国粹,传承文化”的情感教育。七甲学校高静老师带来的《Does he often play the violin?》一课,围绕“Does he often…?”及其答语“Yes,he does./No,he doesn't.”进行形式多样的操练,引导学生们畅谈周末活动。</p> <p class="ql-block">  教研室王然主任对以上两节课做了精彩点评并对英语教师提出要求:</p><p class="ql-block"> 一、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学情,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二、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紧紧围绕单元主题背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还要在课堂上多关注学困生,做好培优辅差工作。</p><p class="ql-block"> 三、倡导师生“深度学习”,在好奇心的引领下,创编情景剧,融入真实的教学场景。还要适时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拥有健康而良好的个性品质与修养。</p><p class="ql-block"> 共同体教师们纷纷发言,表示复粹一行受益匪浅,今后将深入学习、反复打磨,结合实际工作做好英语教学。</p> <p class="ql-block">  走进传统文化课堂,优雅的旋律,仿佛走进私塾,感受传统文化魅力。</p><p class="ql-block"> 新民学校隋梓老师讲授的《思不易,念维艰》,通过对名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解读,学生在多种方式读的体验下,感受诗句的寓意,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小视频的展示让学生直观评价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学以致用。</p> <p class="ql-block">  新民学校马娟娟老师讲授的《成人美,不成恶》,通过对经典文化“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的解读,引用唐调吟唱,学生在唱的过程中体会韵味,小视频的适时点拨,使学生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从而对校园内、社会中的现象进行评判,相机升华为学生的思考,平时我该如何做?达到了本科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实现了传统文化育人目标。</p> <p class="ql-block">  教研室徐志铁主任耐心询问两位教师备课中存在的疑惑,进行解答。并对传统文化课的着重授课方向进行明确,对教材的整体架构及设计意图进行梳理,肯定了两位教师私塾化诵读、吟唱形式,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充分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走进道德与法治课堂,寓教于乐,用知识感知世界。</p><p class="ql-block"> 新民学校王悦老师执教的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我与动物朋友》,以手影视频导入新课,循序渐进,从“看尾巴,猜动物”到“看环境,说动物”。王老师通过绘本故事渗透了保护动物朋友的德育教育,孩子们在体验了“瓶子里的小蜻蜓”以后,更加懂得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孩子们的学习潜力一点点被挖掘,回答问题的小手越举越高,最后师生合作在保护动物的拍手歌中结束本课。</p> <p class="ql-block">  芦头小学王丹老师执教的《可爱的动物》,通过导入儿歌视频“谁的尾巴”,调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问题、小游戏“你演我猜”等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体验“关在瓶子里的小蜻蜓和大自然中的小蜻蜓”,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悟“怎样才是真喜欢”。整堂课王老师以学生的感悟来阐述“善待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总结提升德育教育,人类与动物既要和谐相处,又要注意安全防范,学会保护自己。</p> <p class="ql-block">  教研室王然主任对两位老师的课表示了肯定,两位老师挖掘资源,图片视频故事儿歌等。同时王主任对两位老师的课给予了进一步指导,先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找好课的定位,“尊重动物,人和动物共生共在,和谐相处”,王主任建议授课时要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体验明白道理,再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最后王主任建议好好钻研道德与法治课,将课中的相关主题话题运用到平时的主题班会以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相信对孩子们的成长生活做人都会起到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春风拂面催人进,学科融合正当时。本次新民共同体活动在复粹学校成功举行,不仅展示了全体师生努力拼搏的精神面貌,更是对今后教研备磨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大概念学科核心素养确定了目标,我们将借助共同体的东风,扬帆起航,匠心筑梦!</p>

学生

老师

课堂

复粹

动物

新民

学校

教研室

素养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