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3月31日,我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学党史、铭党恩,重走长征路”主题党日活动,第一次来到了红军长征驻扎过的“鸡鸣三省”所在地——石厢子。当汽车翻越过崇山峻岭间的盘山公路,我心里不禁疑问,当年仅凭“双脚走天下”的红军战士们是怎样在这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取得四渡赤水战役的伟大胜利呢?</p> <p class="ql-block"> 当我走过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红军领导人的住地旧址、红军电台旧址、石厢子会议旧址,站在红军长征纪念碑前,当年红军长征途中金戈铁马的战争场景仿佛又浮现在眼前: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在敌强我弱的兵力悬殊下,面对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党和红军到了生死存亡最危险的时刻。1935年2月3日,农历除夕,中央红军在石厢子召开了会议,此次会议作出的决策,终于在事实上确定了毛泽东对红军的最高领导权。毛泽东运筹帷幄,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指挥红军纵横驰骋于高山峡谷之间,拉开了举世闻名的“四渡赤水”战略序幕。红军从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河,攻下娄山关,重占遵义,再从茅台渡过赤水河杀回古蔺、叙永,又从二郎滩、太平四渡赤水,兵临贵阳逼昆明,牵着国民党几十万大军东奔西跑,疲于奔命,打得敌军晕头转向,吓得蒋介石逃离贵阳,彻底粉粹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的计划,红军取得了长征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 思绪回到眼前,看着“鸡鸣三省”会议陈列馆中的一张张图片、一件件红军用过的实物,重温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伟大的长征精神。沧海桑田,岁月更迭,石厢子会议已过去86年,我们党即将迎来成立100周年华诞,这一百年的峥嵘岁月,宛若历史长河中的一瞬,虽然岁月抹去了战争的痕迹,然而,红军长征的精神却永远植根在我们心里,流淌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血液里的信仰与坚守依旧熠熠发光,激励着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p>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得再远,也不能忘了来时的路。到如今,我们没有忘记,也不敢忘记,红军长征播下的红色真理,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我们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从而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党员,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之心,<span style="font-size: 18px;">担责于身,履责于行,</span>走好新时代的长征之路。我们也坚信,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有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伟大的中国人民一定会谱写出新时代的长征赞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