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刻在石头上的文脉

<p class="ql-block">  有些城市,是以老为美、以古为荣、以旧为常的。比如,西安。上万年的文化遗址,两千多年十三朝的古都,上千年的老建筑,几百年的老城墙,那些在尘土里透着精美的砖雕,在残破下掩藏着华丽的木刻,随处映照着这个城市古老的影像,仿佛空气里扑鼻的气息也带着远古的烟尘味。</p><p class="ql-block"> 相比于城外的热门旅游景点,秦始皇陵、兵马俑、华清池、汉帝陵、唐帝陵和华山、终南山,我更喜欢在城内闲逛,大雁塔、古城墙、三学街、碑林、回民街,这些常逛常去的地方,每每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悟,让我乐此不疲。</p><p class="ql-block"> 每次去西安,最先去的就是回民街,流连于各家各户的小吃和美味,一顿狂吃海喝后,慢慢踱步出来,带着唇齿间弥留的香气,向不远处的三学街继续逛去。</p> <p class="ql-block">  到三学街,逛各种字画小摊店铺,这里面不知隐藏了多少不知名的画家、书法家,他们在老旧的房子或院落里,从事着裱画、画框制作的工匠活,一言一行间,透露着他们被千年的“一庙三学”书香浸润的气质,满满的自豪感弥漫在这些古老又鲜活的街巷里。</p><p class="ql-block"> 从三学街的书院门牌坊下穿过,继续逛过一个又一个或字画、或文房四宝、或皮影布老虎、或杂货旧物、或玉器古董的店铺和摊点,就看见书写着“孔庙”大字的照壁安静地耸立在街旁,绕过照壁下在聚堆下棋的大爷们,就进入孔庙也就是碑林博物馆了。</p> <p class="ql-block">  远远就能看见一个四角两层的方亭子,兀大的“碑林”二字十分醒目。这里收藏了从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4000余件,是我国收藏数量最多、藏品时代系列最完整、时间跨度最长的碑林博物馆。现在的碑林博物馆是在孔庙旧址上扩建而成的,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石刻造像为主,设有七个陈列室、六条游廊和一个碑亭,占地面积达三万多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去碑林,就被《石台孝经》碑震撼到了。唐初的几位皇帝都好书法,而且都师从书圣王羲之,字里行间尽显书圣风格。作为帝王,太宗、高宗、武则天的书法算得上上品,但书写《石台孝经》碑的玄宗,真是高于先帝了,这一碑工整的隶书不仅字体秀美,深见功底,还多有创新笔法,在工整中见活泼灵动,让我大开眼界。方知精通音律的唐玄宗,不仅政治手腕厉害,还“善骑射、好图书”,是文武双全的天之骄子。可惜,人太过聪明就不免会做些不聪明的事,这《石台孝经》碑就见证了玄宗的一段风流。</p> <p class="ql-block">  当年,唐玄宗李隆基爱上了儿媳妇杨玉环,这在儒家礼法中是见不得人的丑事。但唐玄宗情不自禁,到了茶饭不思的程度,高力士就想了个办法帮他,劝玄宗令皇子们研读《孝经》,以启发儿子以孝道为重,主动献出杨玉环。李隆基采纳了高力士的办法,对诸位皇子解释说:“孝之精义乃在于顺,顺者,以父母之愿为己愿,以父母之想为己想。”另一方面,高力士又谋划让杨玉环自荐出家为道士,免去寿王妃的身份,为以后进宫铺陈道路。果然,天宝四年,唐玄宗立《石台孝经》碑后,下诏让杨玉环还俗入宫,之后册封贵妃。</p><p class="ql-block"> 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后世家喻户晓,但不合礼教之处也是千百年来他们一直被诟病的重要原因,尤其安史之乱导致唐王朝由盛而衰,许多人将祸因归结到这桩不被看好的爱情上。认为唐玄宗因为杨贵妃失去了政治作为,而杨贵妃则背负了女人是祸水的千古骂名。</p> <p class="ql-block">  唐朝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高峰期,碑林里珍藏着欧阳询的《皇甫诞碑》,颜真卿的《多宝塔感应碑》、《颜勤礼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迴元观钟楼铭》,将中国书法史上“楷书四大家”中的唐朝三大家集于一处,蔚为壮观,让书法爱好者如饮甘露,甚为解渴。</p><p class="ql-block"> 欧阳询生活在隋末唐初,曾做过隋炀帝的太常博士,后来归顺唐朝,并没有影响仕途。生活无虞的贵族生活让欧阳询从小就接受到最好的教育,他小时候就笃好书法,达到近乎痴迷的程度。传说有一次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写的石碑,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离开,但刚走几步忍不住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还不愿离去,就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三天才离去。正是这种痴迷的喜爱,成就了欧阳询书法成就,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而他的楷书成就尤为突出,被后人称为“唐人楷书第一”,那种于平正中见险绝的特点,也被号为“欧体”。</p> <p class="ql-block">  颜真卿早年生活在开元盛世,先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曾经向张旭请教“如何齐于古人”,在两大名家身上,颜真卿深得他们笔法精髓,独创“颜体”。碑林现存颜真卿的《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早期作品,此时的颜体初成,“点画皆有筋骨”,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此后,经历了“安史之乱”和接二连三的被黜,他将人生经历和感悟融入书法,对初期的颜体进行了新的革新,此时的颜体形神兼备,至于成熟,于新意中蕴雄健的骨魂。碑林中的《颜勤礼碑》是颜真卿晚年作品,此时的颜体可谓臻于化界了,老辣活泼,疏淡质朴,气度豪迈,笔锋得意处炉火纯青的功力毕现。小时候描红,学的是颜体,并不懂其深奥和美妙,长大后了解到颜氏一门忠烈,尤其颜真卿为国慷慨赴死的事迹,深感颜体书法不啻是艺术,更是一种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p><p class="ql-block"> 柳公权生活时间略晚于欧阳询和颜真卿,曾经研究和继承钟繇、王羲之等古人楷书风格,在此基础上,又学习吸取了欧阳询和颜真卿等人的特长,最终自创柳体。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将他与颜真卿并称,给予“颜筋柳骨”的美誉。柳公权的书法,在唐代中后期声誉极高,当时人都以请他书写碑文为荣,不惜花重金邀请,甚至到了如果谁家不请柳公权书写先人碑文,则被世人认为是不孝。而且,他盛名远播国外,外藩来入贡时,也会专门准备钱财购买其书法。碑林中现存的《玄秘塔碑》,是柳公权书法创作的顶峰之作,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柳体的臻于完善。而《玄秘塔碑》也因为是柳公权撰文、书丹、镌刻,而被誉为“三绝”,成为一千多年来,人们学习书法的必备碑帖。</p> <p class="ql-block">  虽然碑林的书法名碑以唐代为主,但更早的汉晋时期才是中国书法的最巅峰时代,碑林里收藏着至为尊贵的这个时期的作品。《曹全碑》将汉隶的工整严谨、蚕头燕尾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美学价值不菲。《熹平石经》虽是残石,但刻在其上的隶书,字体方平正直、中规中矩,一体写成,代表了极高的汉隶成就。晋代的《司马芳碑》则是由隶书向楷书转变的典型书体。清代复刻的《淳化秘阁帖》碑石,将王羲之、王徽之、王献之父子三人的书帖集于一起,王羲之书帖的妍美流畅,王献之书帖的清俊秀美,王徽之书帖的清和秀雅,让后人大快朵颐。而《淳化秘阁帖》中保留的《仓颉书帖》、《史籀书帖》、《仲尼书帖》等,从类似于甲骨文的汉字象形文字,到周史籀以大篆撰写的文字,再到与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石鼓文”相近的文字,生动地展现了汉字演变和书法艺术演化的轨迹,是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p> <p class="ql-block">  而在唐代之后,虽然书法的巅峰创作时期过去了,但历朝历代不乏在书法上孜孜不懈追求的后人,并出现了不少大家、名家。从宋至清,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董其昌、康熙、王铎、林则徐等人的诗文书迹,都珍藏在碑林。</p><p class="ql-block"> 一座碑林博物馆,半部中国书法史。那些刻在石头上的文字和图案,是历史的见证,是精神的家园,是艺术的殿堂,更是我们千年不断的文脉延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