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根正苗红的革命干部</p><p class="ql-block">苏铸的父亲苏庆惠本来成长于农村,世代务农。15岁的时候进了交城县城隆盛裕皮匠厂做学徒。连续娶了两任妻子都病亡之后,东家王酋见他老实能干就把自己的二女儿嫁给了苏庆惠,还让他当上了二掌柜。</p><p class="ql-block">苏铸在家中四个儿子里排行最末。后来苏铸在自己的《干部成分调查表》上是这样描述自己的家世的:</p><p class="ql-block">“我7岁上学,父亲离世。父亲名分下在杜家庄有墓子地两三亩,无劳动力,由我叔伯兄弟们无代价种着(负担我家亦不管)。还有一间房子,亦是叔伯兄弟住着。我家在城里租了间房子住。三哥小学毕业后,到本城大顺永当学徒,二三年后被开除,又到合聚永当学徒,(七七)事变前提升为记账的,他的名字叫苏鉷。现我家有母亲、嫂嫂、2个侄女及我三哥四(应为五)口人。”</p> <p class="ql-block">1938年初,17岁的苏铸离开家庭,上山参加了交城县牺牲同盟会抗日游击队,从此改名华国锋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即开展抗日游击活动。在抗战临近结束时,华国锋担任了中共交城县党委书记、县武装大队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华国锋在山西的老领导武光后来回忆说:“华国锋是个老实人,好同志。那时华国锋给我的印象便是正派、老实。”</p><p class="ql-block">从他最初的经历来看,的确是属于“根正苗红”的干部。无论是论起出身,还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间的一步一个坎的踏实经历,都可以说是难得的基层干部。</p> <p class="ql-block">二、命运的转折点——成为毛主席家乡的父母官</p><p class="ql-block">在1948年冬,中共中央决定从华北抽调5万名干部派到南方去。由于南方许多地区刚刚解放,因此无论是地方上的党组织,还是政府管理都需要已经受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考验的成熟的基层人才。</p><p class="ql-block">1949年8月2日,华国锋被任命为中共湖南湘阴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县武装大队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对于华国锋来说,从山西南下来到毛主席的故乡湖南工作,是他人生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步。</p><p class="ql-block">毕竟在当时地方上有数不清的基层干部,但是有机会甚至于很多机会接触到毛主席,为毛主席所关注的最多的正是湖南干部。</p> <p class="ql-block">湘阴县位于洞庭湖南岸,当时的湘阴,“四害”横行。所谓“四害”,也就是水灾、虫灾(血吸虫病)、土匪、恶霸。</p><p class="ql-block">华国锋来到湘阴,领导全县人民进行了减租退押、清匪反霸、土地改革,成功实现了从旧社会到民主社会的过渡,而此时华国锋年仅三十岁。</p><p class="ql-block">华国锋平时从不写诗,在湘阴,却为烈士塔题写了这样的诗句,这是难得见到的华国锋诗:</p><p class="ql-block">为我人民事,</p><p class="ql-block">牺牲命和家。</p><p class="ql-block">继承先烈志,</p><p class="ql-block">建设新中华。</p> <p class="ql-block">华国锋在湘阴工作了不到两年,于1951年6月调任湖南湘潭县担任县委书记。这时恐怕华国锋自己都没有想到,湘潭是毛主席的故乡,能在毛主席的故乡工作意味着什么。</p><p class="ql-block">1952年春,华国锋第一次前往韶山冲,一方面是为了参观毛主席故居,另一方面则是对农村情况进行考察。</p><p class="ql-block">在发现从湘潭县城去往韶山冲仍然只能步行三十多里的山路之后,华国锋就着手改善那里的交通,修筑公路,使汽车能够直达毛主席故居。自此后前来参观毛主席故居的人迅速增加,使湘潭县变得越来越热闹。</p> <p class="ql-block">同年8月,华国锋又升任中共湘潭地委副书记兼湘潭专署专员。这时,华国锋多次前往韶山冲蹲点,指导那里建立农村互助组。</p><p class="ql-block">华国锋那时写了《湘潭县应如何推广互助合作运动》《稳步建立和提高常年互助组》《怎样整顿、巩固和提高现有的常年互助组》等文章,表达了他对于在湘潭大力开展互助合作化运动的见解。</p><p class="ql-block">在华国锋的领导下,到1952年底,湘潭县的常年互助组达890多个成为湘潭地区互助合作运动发展比较快的一个县。</p> <p class="ql-block">1954年2月,韶山冲成立了农业合作社,成为湘潭地区第一个农业合作社。11月,华国锋担任中共湘潭地委书记,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湘潭军分区第一政委和党委第一书记,全面负责湘潭地区的所有工作。就这样,华国锋成了湘潭地区的“父母官”。</p><p class="ql-block">三、1955年毛主席初次接见</p><p class="ql-block">就在华国锋担任湘潭地委书记半年多之后,有幸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p><p class="ql-block">湖南是毛主席的故乡。自1953年起至1975年,毛主席几乎每年都到湖南长沙一趟,有时一年来两三趟。因为毛主席曾在长沙读书、教书和从事革命工作多年,所以他对长沙有着深厚的感情。</p> <p class="ql-block">1953年毛主席来湖南时,华国锋还算不上湖南的主要领导干部,所以没有机会见到毛主席。</p><p class="ql-block">1955年6月中旬,毛主席又乘火车来到湖南,34岁的华国锋第一次在专列上见到了他。</p><p class="ql-block">当时,在毛主席的专列上受到接见的,还有湖南省委副书记谭余保、省委常委胡继宗和徐启文,只有华国锋不是省级干部,而是地委书记。</p><p class="ql-block">毛主席笑着对华国锋说:“你是我的家乡的父母官。”还特别问起那里防治血吸虫病的情况,经常下乡的华国锋也如实加以回答。</p> <p class="ql-block">华国锋对湘潭手工业、商业的现状也比较了解,毛主席问什么,他便红着脸答什么。毛主席笑着说:“你这个年轻人还是沉了下去的。要深入群众,实事求是。”</p><p class="ql-block">华国锋自小就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再加上他年龄还小,又是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紧张是在所难免的事。但他却万万没想到,正是因为他这种踏实的工作态度和朴素的表达方式才是真正难得的品质。</p> <p class="ql-block">虽然当时专列上人来人往,但只有纯朴的华国锋给毛主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正因如此,毛主席特别关照他在接下来的中央全会上发言。</p><p class="ql-block">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之后,华国锋深受鼓舞。不久后在1955年10月举行的七届六中全会举行的关于农业合作化的中央大会上,华国锋第二次见到了毛主席。</p><p class="ql-block">华国锋根据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讲话精神,结合湘潭自身的实际情况,写了发言稿。在会上进行公开发言的一共仅有80个人,而发言者又大多是中央委员,地委书记能在大会上发言的很少。</p> <p class="ql-block">华国锋在发言中,介绍了湘潭地区合作化运动的经验,歌颂了“湘潭贫下中农牵着牛,手捧地契,踊跃入社的革命热情”。毛主席对于华国锋介绍的故乡农业合作化情况,颇感亲切,十分高兴。</p><p class="ql-block">这样,华国锋给毛主席留下了的良好印象就进一步加深了。华国锋回到湖南后,又写了《充分研究农村各阶层的动态》《在合作化运动中必须坚决依靠贫农》两篇文章。</p><p class="ql-block">1955年冬,毛主席亲自选编《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共包括6篇典型材料,其中5篇是来自湘潭地区的,毛主席又亲自为其中的3篇写了按语,特别展现了毛主席对于华国锋领导之下的湘潭地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满意。</p> <p class="ql-block">四、主政湖南——火箭般的蹿升</p><p class="ql-block">1956年5月,华国锋升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文教办公室主任,主管湖南的文教工作。</p><p class="ql-block">一年半之后,华国锋又升任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部长,不到半年又担任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成为湖南举足轻重的人物。而毛主席究竟有多看重华国锋呢?几乎他每一次回到湖南都要接见华国锋。</p><p class="ql-block">华国锋也一直把遵循毛主席的教育当作自己施政的最高方针,即使是在湖南省委坐稳之后,也还是兼任着湘潭地委书记一职。</p><p class="ql-block">华国锋身为湖南省委领导,却很少坐在办公室里坐而论道。他更喜欢,或者更习惯的工作方式是亲自到农村去,真正地接触农民、解决农民的问题。</p><p class="ql-block">1962年冬,华国锋到了岳阳毛田公社蹲点,纠正了当地工作的失误,并亲自打造了社会主义样板。毛田公社的工作经验得到了毛主席的关注和赞赏。他甚至说:虽然毛田不通公路,但是“给我弄辆牛车,我坐牛车去也行啊!”</p><p class="ql-block">1965年开建的韶山灌区工程由华国锋亲自担任总指挥,工期一共十个月,他几乎一直就和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上,亲自参加劳动,和工人们打成一片。华国锋踏实肯干的作风、平易近人的态度不仅使他在湖南当地,远在北京的毛主席也时常耳闻。</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在长沙还是后来调任北京担当中央领导,他都坚持亲自步行前往学校开家长会,老师进行家访时也同样是亲自接待。</p><p class="ql-block">据中央警卫部队战士回忆:“华国锋即使是在后来担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时,事务繁忙,可他仍经常自己洗衣服,亲自带领战士们大扫除,对于工作人员索要签字、合影更是有求必应”。</p><p class="ql-block">正是由于华国锋在个人品质方面的确是无可指摘,因此普通老百姓往往对华国锋有着很深的好感。无独有偶,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最反感的就是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在这一点上华国锋同样深得毛主席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1969年4月,华国锋进入到中共九大的主席团和九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委员当中。1970年秋,华国锋担任湖南革委会代理主任。紧接着,毛主席又亲自点将,命华国锋兼任广州军区政治委员和湖南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1970年12月18日,毛主席与斯诺对话时,提到了华国锋。当斯诺将对话的文章在美国《生活》杂志发表之后,华国锋首次引起了国外的注意。毛主席在跟斯诺谈话时,谈到姚文元评《海瑞罢官》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说,“就请华国锋带个头,邓小平专管外事”,于是华国锋被任命为国务院代总理并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如果仅仅是“代总理”还是毛主席对他的考验的话,那么不久之后毛主席在反复考量每一个接班人之后,终于做出了最终决定,由华国锋作为他的继承人。</p><p class="ql-block">4月7日,病中的毛主席先是提议华国锋任国务院总理,紧接着又补充提议华国锋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当晚中央政治局举行就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华国锋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的决议》。</p><p class="ql-block">对于华国锋来说,这是历史性的一天:被正式确定为毛主席的接班人。此时的华国锋在国外的知名度并不高,外国记者也很惊讶中国突然“冒”出个华国锋,称华国锋为中国政坛上的一匹“黑马”。</p> <p class="ql-block">离开中央领导岗位后,他仍然关心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却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虽然斯人已去,但是风骨长存。</p><p class="ql-block">近些年以来,无论是党中央还是普通百姓对于华国锋的评价,也正在逐渐走向理性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