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记忆

我们一直在路上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家老屋建于1986年秋。正屋面积120多平米,分为两大套,每套有一厅、两卧、一厨组成。主体为砖混结构,木制门窗,预制板封顶。这房子现在看起来是有点简陋,当时在80年代也算是不错的房子了,这也凝聚了父母半辈子的心血。</p><p class="ql-block"> 到了90年代,家里条件稍微好一些了,父母又筹划在院里东北面修了一套住房,在西南面和东南面分别修了两间厨房和一个照壁。东北面的住房由一卧一厅一厨一卫组成,采用木制门窗,现浇封顶的结构。屋里铺了地板砖,父亲在太原买了粘贴的吊顶材料,利用下班空闲,对房子进行吊顶装修。对于我们这个普通家庭来说,从小房子到大房子的变迁,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个体现,同时映衬出改革开放前后我们家的整体变化。</p><p class="ql-block"> 东南面的照壁上绘有松鹤延年的一幅画,是我大姑父当年的作品,先用油彩画好画面,然后用石膏粉把画面的景观做成实物形状,凸现立体感。画中的松树枝叶茂盛,绿油油的叶子,结实树杆,威风凛凛屹立,几只仙鹤展翅飞翔,朝天而鸣,画面生动,寓意深远。</p><p class="ql-block"> 院落两侧房子和照壁修好后,父亲又在院落大门对面设计了一个六角水池,修筑的师傅也算个行业高手,对水池的设计反复修改了几次,最终确定了水池高度、大小、施工材料配套及墙体厚度等相关参数。</p><p class="ql-block"> 水池完工后,父亲在池中用玻璃条粘合做了一个玻璃楼体景观,景观中间为主楼,主楼底部有大厅,两侧配有裙房,高低错落有序,并用油漆勾画出楼体窗户等建筑构件,楼体正中书写“映月楼”三个大字,两侧写有一副对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中间横批为乐在其中。池中种植了荷花,养了一些金鱼。到了夏季,各种颜色的荷花浮在水面,几条鱼儿在荷叶与荷花中探头吐着水泡,来回游弋,相互追逐,给院落增添了几多生机。</p><p class="ql-block"> 多年后水池有些漏水,由于当时防水材料单一,且效果一般,经过几次修复处理,漏水问题也没有彻底解决。后来父亲和我们忍痛将其拆除,换成了三口大缸,把荷花和鱼儿放入其中。水池虽然拆除了,它的完美的形象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还有当年拍下它的照片封存在家里的相册当中。</p><p class="ql-block"> 在老屋的院落里,父母亲在九一年、九三年、九六年分别给我哥、我姐和我办了成婚仪式,也见证了儿女成家立业的幸福时刻,同时给孩子们送上深深的祝福。逢年过节和父母亲生日时,大家庭成员在老屋团聚,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畅谈着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父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言语中表达最多是要求我们兄弟、姊妹团结互助,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善待家人和朋友,走正道,用自己双手去创造幸福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老屋院落位于汾河河畔,哗哗的河水从院落的东南方向流向下游。每年到了汛期河水流量变大,水面会涨得很高,有时会漫到围墙边上,对院落安全造成威胁。为了解决这个安全问题,父亲计划在院墙外围石坝角上修筑一条缓冲石墙,主要作用是减弱大流量汾水对坝体的冲击力量,从而保护石坝和院墙。那年放了暑假,父亲利用下班时间带领我们弟兄两个在河滩里挖根基、搬石头,做砌筑石墙准备。工程开始了,父亲负责砌筑,我和哥哥负责和泥、运料。水泥、沙子按比例配好和泥,石头敲打出平面垒砌。头上的汗珠滴落在手上,太阳把皮肤晒得黝黑,经过十天时间的努力缓冲石墙完工,老屋院落水患问题得到缓解,我在这个过程中也成长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时间跨入了两千年初,父母又拿出他们那几年养鸡攒下的一些积蓄,对院子、大门贴瓷砖美化和亮化,红、白瓷砖搭配在一起,层次感明显,彰显出我们家院落迎接新世纪的明显变化。大门上面的“祥光吉宅”四个金字,寄托着全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幸福愿望的期盼。</p><p class="ql-block"> 老屋院里有棵枣树,它是父亲的同事从老家太谷带过来的壶瓶枣树。那年正赶上我家房子竣工,父亲就把枣树栽到院子里,这棵树从当年的指头粗,长到现在碗口粗,它见证了老屋的这么多年的沧桑变化,记录了一家人一起度过的蹉跎岁月。到了枣花盛开的季节,那特有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顿感神清气爽。当看到果实压弯枝头,颗颗红枣就像一盏盏闪闪红星,映着满院红彤彤的,甚是喜人,让人看得挪不动脚步。</p><p class="ql-block"> 父母亲退休后搬迁到榆次定居生活,我和哥哥先后在县城买了住房,也搬离了老屋。哥哥因为工作原因,加之也舍不得这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屋,有空就回去收拾整理,也经常住在老屋里,把院里打理的井井有条。他是个勤快人,在老屋院外开垦了一块菜地,边学边种,冬天储存肥料,春天翻地施肥和育苗,夏天抽水浇地,每年换着花样栽种蔬菜,蔬菜长势喜人。真的应了那句话:人勤地不懒。</p><p class="ql-block"> 我在老屋院里住了有二十个年头,从少年到中年,从骑自行车到骑摩托车,老屋看着我稳步前行,它已成为我今生难以割舍的一份牵挂。现在开上了汽车,经常回老屋看看是我闲暇时的必修课,有空就想回去转转,陪老宅说说话,给它们清理一下卫生,希望它们能陪我慢慢变老。</p><p class="ql-block"> 老屋, 一份情愫,一份牵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